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13 00:4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5 05:15
一天,唐朝年轻的诗人贾岛去长安参加考试。他骑着驴,在大街上一边走一边想着他的诗句。突然,他想到了俩句好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一想,觉得“推”字改为“敲”字更好一些,他想的正入神时,只听得对面喊了一声:“干什么的?”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便被拉下驴,带到韩愈面前。原来,他碰见了大文学家韩愈和他的随从,等贾岛把事情说了一遍后,不但没有受罚,反倒引起了韩愈对诗句的兴趣,韩愈想了一会,"还是敲字好。静静的夜晚,在月光下,一个僧人德德的敲门,这个情景是很美的。”于是“推”字改为“敲”字。后来,“推敲”便成为人们反复考虑的意思。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5 05:15
比喻写作时逐字逐句思考的过程,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这一个词来自于贾岛的一个典故。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5 05:16
唐朝诗人贾岛“僧推月下门”,字斟句酌还没妥当,是“推”是“敲”?沉浸在纠结中,就自己用手比划,作“敲,推”的样子,朋友一问,才知道缘由,最后,选定“敲”。其妙处,敲,表明不知室内有没有人,如用“推”,不仅莽撞,还可能明知室内无人。另外,敲,动词,似乎能听到声响,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蕴,还有以动衬静的妙处。苦吟诗人也因此扬名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5 05:16
源自一个谣言:请看:僧敲月下门:凝夏夕露坐类僧敲磬于门里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5 05:17
书没有带,明天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