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5: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6:31
克林德这个人已经被很多人遗忘了——他是德国男爵,也德国驻清公使,克林德被清军*杀,就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线之一。瓦德西,全名阿尔弗雷德·冯·瓦尔德泽,德国伯爵,八国联军统帅,他曾在日记中写道:“(八国联军进京后)很遗憾那么多珍贵物品被以最粗鲁的方式对待,都被毁掉了……很幸运德军没有参与官方的抢劫行为。因为在天津之战中我们只有三百人参加,而且事后根本没有进城。而北京,德军是在抢劫结束之后很久才到达的……自从三十年战争和路易十四时代的劫掠以来,还没有像这样的。”
第一件事,克林德被杀后,赛金花提议并付诸实施,在克林德被杀的地方修建了一座“纪念碑”,当年有人记录:“今京师东城有石坊,巍然建于道中者,即此大辱之纪念碑也。”后来那“克林德”碑被改名叫“公理战胜”碑,搬到中山公园(当年叫*公园)去了。现在大家去中山公园还能看到,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那最早原来是给克林德修的。
第二件事,“克林德被杀案”居然不是德国人“侦破”的,而是日军雇佣的侦探侦破的,日军雇佣的那个侦探叫得洛,看这名字应该也是一个八旗子弟,而且他还是“本族营定字第八队*”,也就是说,他还是清军现役军人。但是作为清军小军官的得洛,抓住了清军另一名小军官安海——又名恩海,清军神机营霆字队*八队章京。
第三件事,安海被抓,是得到了清廷认可的,而且是日军执行的——“(得洛)查得此事,即报告于日人,立派人往车店内。”
第四件事,安海被抓后“接受审讯”而毫无惧色:“我奉长官命令,遇外国人即杀之。我本一兵,只知服从长官命令。”主审者叹服并想为之开脱(也许是想抹黑):“你那天喝醉了吧?”安海笑了:“酒确实是好的东西,我平常一顿也能喝个四五斤,但那天我确实是一杯都没喝。你也别怕我拿醉酒为借口减轻罪名!”
第五件事,安海被判处死刑,而行刑地点就在克林德被杀的地方。据瓦德西日记记载:“刺死克林德之凶手,现已执行死刑。自数月以来,此不幸之人(指安海)即尝自请早日执行。至于执行死刑之地,系在克使被刺之处;换言之,系在极为繁盛之街上。虽然如此,而好奇往视之人,却不甚多。距此不及五十步之街头摊子,仍复照旧营业不歇。在彼饮食之人,殊不愿停放其杯箸。一位说书之人,继续演述荒唐故事不绝。其吸引号召多数听众之力,实远胜于执行死刑一事。”
第六件事,安海被杀后,慈禧也回来了:十二月三十一日晓,全宫抵正定府,护送者马队一营,*、太监甚众,行李箱件等载有三千乘之多。及还都,中外渐安辑,渐益奢恣,大修颐和园,穷极奢丽,日费四万金,歌舞无休日,已忘丧乱矣。唯惕于外人之威,凡所要求,曲意徇之。
第七件事,瓦德西奇怪之余还留下了预言:于余个人方面,却不敢相信,此国业已到了逐渐瓦解之境。此国领土非常之大;此国人民属于同一种族,几乎全体相信同一宗教;而一般群众,身心既极健全,指导又甚容易;(因此种之故)实难迅速土崩瓦解。假如天为此国降一有力君主,其人既能根铲除此国一般上流阶级之*情形,又能同时利用西方之文明,则此国前途正是未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