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有什么风景名胜?有什么故事传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5:30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1:25
黄鹤楼
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葛洲坝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举世瞩目的大型水利工程。它位于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出口即南津关以下2300米处。距宜昌市镇江阁约4000米。大坝北抵江北镇镜山,南接江南狮子包,雄伟高大,气势非凡。全长2561米,坝顶高70米,宽30米。大坝*有27个泄水闸,每秒可排泄11万立方米特大洪水。大坝控制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千米,占长江流域总面积一半以上。
东湖
位于湖北武昌城东郊,故名东湖。水面辽阔,约三十三平方公里,几为杭州西湖的六倍。万顷碧波,清澈见底。湖岸曲折,东、西、南三面的陵起伏,层峦叠翠,湖山相映,绮丽多姿。全湖港汊交错,向有九十九弯之称,加以大湖之外连小湖,小湖左右又连湖,起伏隐现,不知何处才是尽头。东湖水陆范围共八十七平方公里,依自然环境可分为听涛、磨山、落雁、白马、吹笛、珞洪六区。
三峡
在湖北姊归、宜昌两县境内,东起香溪口,西至南津关,约长七十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一个,以滩多水急闻名。整个峡区由高山峡谷和险滩礁石组成,峡中有峡,大峡套小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自西而东依次是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肝峡、崆岭峡、灯影峡四个峡区,以及青滩、泄滩、崆岭滩、腰叉河等险滩。
兵书宝剑峡在长江北岸,有一叠层次分明的岩石,看似一堆厚书,还有一上粗下尖的石柱,竖直指向江中,酷似一把宝剑,故得名。传说是诸葛亮存放兵书和宝剑的地方。崆岭峡内有崆峪滩,是长江三峡中「险滩之冠」。滩中礁石密布,枯水时露出江面如石林,水涨时则隐没水中成暗礁,加上航道弯曲狭窄,船只稍一不慎即会触礁沉没,加而有民说,「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灯影峡又名明月峡,河谷狭窄,岸壁陡峭,峰顶奇石腾空,岩间瀑布飞泉。南岸马牙山上,有四块岩石屹立,形似「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
瞿塘峡
长江三峡之一,西起奉节县白帝山,东迄巫山县大溪镇,纣长八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但最为雄伟险峻。瞿塘峡两端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相距不足一百公尺,形如门户,名燮门,也称瞿塘峡关,山岩上有「坠门天下雄」五个大字。左边的名赤甲山,相传古代巴国的赤甲将军曾在此屯营,又因尖尖的山嘴活像一个大蟠桃,故有桃子山卜山桃山两个别名。右边的名白盐山,不管天气如何,总是迂出一层层或明或暗的银辉。
巫峡
在四川巫山和湖北巴东两县境内,西起巫山县城东面的大宁河口,东迄巴东县官渡口,绵延四十公里馀,包括金蓝银甲峡和铁棺峡,峡谷特别幽深曲折,是长江横切巫山主脉背斜而形成的。
巫峡又名大峡,以幽深秀丽著称。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可观的一段,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充满诗情书意,可以说处处有景,景景相连连。
龟山电视塔
湖北龟山电视塔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施工,结合旅游的多功能电视塔,由前国家*李先念亲笔题写塔名,并于是1986年12月下式对外开放旅游。
湖北电视塔座落在武汉风光秀丽的龟山之颠,矗立于长江与汉水的汇合之处,占据绝佳的地理环境,也是武汉市最高的建筑物。建在104m-135m间的塔楼设有旋转餐厅,音乐茶座和眺望平台,供旅游活动面积740平方米,能同时接待300人游览。在这里俯视武汉三镇,如登白云,临空鸟瞰,令人流连忘返。
长江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在世界上位列第三,干流全长六千三百多公里,经青康藏高原、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区,注入东海,沿途汇集了七百多条支流,流域面积达一百八十多万多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土地总面积两成。古时简称江,六朝以後才有大江和长江之称。
长江源于青康藏高原巴颜喀拉山与唐古拉山脉问,在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西南侧。这里冰川广布,冰雪融水就是长江的源头。从江源到人海口,可分为三大段。四川宜宾以上为上游;宜宾至湖北宜昌为中游;宜昌以下为下游。
神农架
湖北省西部的神农架山脉,一向以神奇、奥秘、幽深、荒僻著称。自从那里不断发现野人的踪迹以来,更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山脉名称的来历
首先,神农架这个山脉名称的来历是个谜。相传远古时代,神农氏曾经在这里遍尝百草,采药治病。由于山高路险,神农氏也只好搭架而上。因此,就留下了神农架这个名字。
>>洪荒风光
神农架独具风采的奇山异水,还保存了洪荒时代的风光。
在林区首府所在地的松柏坪,两座大山南北对峙,南山活像一头凶猛的雄狮,昂首翘尾,虎视眈眈;北山恰似一头高大的古象,象鼻千丈,怒吼而伸。
小天门垭也是一座奇山:两座山峰大小相似,并列着像两块板壁石门,挡住万里云天。两山中间又托着一座山峰,恰好形成一个“山”字。
>>没有去向的河流
神农架山奇水也奇。这里有条河像一根银线,把九个湖泊连在一起,从东南方向缓缓流到北头的山脚下,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这里有许多天然石缝,哪怕山洪暴发、大雨倾盆,整个盆地的积水,也只要三两天就可以全部排完。更为奇怪的是潮水河,它每天早、中、晚要涨潮三次。
>>一千万年前的古树种
神农架的森林面积有二百四十二万亩,生长着一千多个树种,其中有离现在大约一千万至八千万年的第三纪残留下来的珍贵古树种水青树、珙桐、香果树、领春木、连香树、鹅掌楸等,人们称为“活化石”。可以说,这里的树的确是“百代同党”。
>>白色动物
在神农架的原始森林里,既有南方的苏门羚、毛冠鹿、灵猫、云豹、太阳鸟,又有北方的庖子、青鼬、狐、貉和树 牋?。至于在南北方都能生活的野猪、獐、青羊、黑熊等,就更多了。据调查,神农架的野生动物,一共有五百七十多种。
在神农架还有大量发现白熊、白松鼠、白金丝猴等白色动物的奇事。过去世界上认为除了北冰洋周围的北极白熊以外,其他地方似乎不可能再有别的白熊。而今神农架连续捉到四只白熊。
>>不断发现野人
在神农架,最奇异的莫过于[野人]的发现了。
一九七六年一个冬天的傍晚,和神农架毗邻的房山县中坝地方的农妇吴德兰正急匆匆地赶路回家,走到松望峡一条长满千年古树的山谷,突然一个黑糊糊的特别高大的人影从林子里朝他扑来。她还没来得及从惊骇中清醒,就被这个满身长毛的家伙一把扭住,被拖到几里路外的一座原始森林里。第二天中午,她才踉踉跄跄地逃回家中。二十天后便死去了。
这个颇似惊险小说的离奇事件,是发生在神农架原始森林中的真实报道。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三十多年来,这一带亲眼看到过野人的,不下二百多人次。人们甚至可以有声有色地讲出某某人看到野人的形状、神态、毛发、脚印。这些光怪陆离而又不可思议的种种传闻,给神农架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引起了愈来愈多的科学家的浓厚兴趣。于是,一支支考察队开进了神农架原始森林,寻找野人的踪迹。
武当山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湖北十堰市南,武当山最早的寺观为唐代所建,明永乐年间,明成祖在京建完故宫后,由工部侍郎郭瑾率原班人马,浩浩荡荡开进武当山,共建造7宫,2观,36庵和72崖庙等建筑群。
由于武当拳而出名的武当山,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名山。它在湖北省北部,北通秦岭,南接巴山,连绵起伏,纵横400多公里。宋代书法家米芾曾为武当山写下了刚劲有力的“第一山”三个大字。作为旅游胜地,武当山主要有三方面的特色。
神农溪
神农溪发源于神农架原始森林中的鸡公山。
神农架横亘于三峡以北的长江、汉水之间。方圆3250里最高峰海拔3052米,被称作是“华中第一峰”。平方公里,地势在海拔1000米以上。神农溪之所以四季都可以漂流,全赖于“神农泉”堤供了足够水量。“神农泉”,源出神农架主峰西侧的鸡公山,其山海拔1180米,该泉不受雨旱影响,它不舍昼夜地从鸡公山腹部喷涌而出,夺路而走,常年流量始终保持5.64立方米/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壮美神奇天下无二。神农架远眺,云海茫茫,烟树苍苍:近看古树无数,参天覆地,奇花异草,争艳斗芳;遍览暴布挂彩。岩洞献奇,珍禽异兽伏出山林。谷深林密处,淙淙泉水,条条溪流,最后汇聚成奔腾不息的神农溪。
文武赤壁
乘船顺长江而下,闯三峡,过宜昌,一日还千里江陵,便见南岸一山飞峙江心,宛如一把出鞘的利剑直指江北乌林。将近山崖,褐色的石劈上,一米见方的大字「赤璧」赫然入目。这里就是三国时期有名的赤璧之战厮杀的疆场。
赤璧位于蒲圻县境。东汉建安十三年(元二○八年),曹操率二十几万大军南下,连克新野、襄阳数城,从江陵顺江东下,与逆江西上的孙权、刘备五万联军初战于赤璧,曹军失利,退回江北,屯兵乌林(今洪湖县乌林公社),与孙、刘隔江相峙。后孙刘联军巧用火攻,乘东南风大起,向曹营举火,火船借助风势,直冲曹军水寨。曹军船只一时尽着,岸上营落,火逐风飞,烈焰冲天,一片火海,把南岸崖壁照得一派通红,赤壁也因此得名。孙刘联军乘势进攻,曹操领余部经华容小道(今鉴别县西北)向江陵败走,从而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战。
黄州赤壁
长江北岸的古城黄州(现在的黄冈市)是个有名的游览胜地,著名的黄州赤壁(又叫东坡赤壁)就在这里。
为什么黄州赤壁又叫“东坡赤壁”呢?这就得从苏轼讲起。
黄州西北有座赤鼻山,靠江边的岩石突出下垂,颜色赭赤,屹立如壁,所以又称赤壁。赤壁背山面江,风景优美,苏轼经常约请一些友人,到这里浏览。
公元一0八二年七月十六日晚上,苏轼和几个友人驾着小船,游览赤壁。回来之后,苏轼就写了那篇有名的《前赤壁赋》。过了三个月,他和两个友人再游赤壁,又写了一篇《后赤壁赋》。这两篇赋文非常优美。人们对这两篇赋给予很高的评价,所以把黄州赤壁称为东坡赤壁。
古隆中
过「古隆中」石牌坊,沿着林荫小道而上,便来到了汉诸葛丞相「武侯祠」。这是纪念诸葛亮的主体建筑,为清代所建。「武侯祠」外古树参天,松柏滴翠,祠内庭院错,淡雅幽静。「武侯祠」大厅的木匾上雕刻着董必武「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的题词。正厅、西厅、后厅分别陈列着「诸葛亮生平简介」,后厅里还存放着一尊诸葛武侯塑像,是人们凭吊祭祀的地方。
隆中的胜迹大都是以诸葛亮当年的遗址而定名,后来遂渐形成了十二景。「武侯祠」南侧是「三顾堂」,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就在这里。踏进大门,一股花香朴面而来。院内花木清幽。两旁廊璧上砌嵌着数十块石碑,分别刻有隆中全景图、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和《隆中对》,还刻有一些古人诗词,以示孔明一生功业。「三顾堂」背后有「草庐亭」,亭旁古树缠藤、垂柳恢依,别是一番风光,当年诸葛亮就住在此处。亭上「草庐」二字据称出自明代著名书画家唐寅的手笔。「草庐亭」旁边的「六角井」是诸葛亮的汲水井。从「草庐」顺石级而上隆中山腰,有「野云庵」,这是后人按想象建筑的一座诸葛亮的卧堂,被人们称为下卧龙深处]。
荆州古城
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备假意哭荆州、关公大意失荆州的故事。我们的第一站就到了“兵家必争之地。”的荆州。
这个著名的文化士城,座落在辽阔富饶的江汉平原的西沿。汉朝的时候,全国划分为三十六州,道里因北有荆山而得名。东晋以後,有几个皇帝在这里建都,使这座城池成了历代王朝屯兵置府的重镇、兵家必争之地。
荆州古城分为三层,外边是水城,中间是砖城,里面是土城。据说当年为防止城基下陷,洪水泛城,右城脚条石缝中浇灌糯米浆,因而城墙特别坚固。传说三国蜀将关云长镇守荆州,忽遇九位仙女下凡。传王母娘娘旨意,说荆州刀兵动得太多,要收回置于神地,不准凡人争夺。关公忠于其兄不让荆州,于是想了一个计策,说:“你们在西北,我在东南,各筑一城,城周五千步,天黑始,鸡鸣止,谁先筑好,谁就管理这个地方。,九仙女用衣裙兜土,关公伐芦苇筑城。关公城就,九仙女城差一隅,鸡尚未鸣。关公振动鸡笼芦席,公鸡啼鸣,九仙女羞愧地上天去了。这就是现在荆州城北门外九女琢的来历。又传说张飞也挑担土来帮二哥筑城,可是来晚了,便将土倒在东门外,现今人们都把这两座小口山似的土叫“张飞一担土”。这些都是神话传说,然而关公为了防范东吴,在汉代旧城旁筑了一座新城,都是有历史记载的。
秭归屈原故里
屈原死后,人们为他建庙筑坟,长久地敬仰他、怀念他。他死在农历五月初五日,人们把这一天当作一个节日,即端午节。
兴山明妃村
从秭妇顺着秀丽的香溪,就来到西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兴山县西北的明妃村。
古琴台
古琴台位于月湖之滨,龟山脚下,其名字来源于一个古老动人的传说,相传楚国音乐家伯牙因心中郁闷在此处抚琴弹奏《高山流水》,樵夫子期无意中听到这高深而美妙的音乐,非常欣赏,两人相见恨晚,引为知已。但当伯牙再次来到此处,子期已经病逝,伯牙万分悲痛,从此再无人能理解他的心声,遂毁琴发誓永不弹奏,为纪念这对知已,后人便修建了琴台,古琴台始建于北宋,其后多次被毁,多次重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2:43
有一种传说,早在周初(大约公元前十七十六世纪),也有说在周威烈王时候(即公元前四世纪),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庐山学道求仙。据说匡俗字君孝, 有的书称匡裕,字子孝,也有称为匡续的。从中国传统的名与字的联义看,其名为裕,是较为合理的,俗字是误传,俗、续二字罔音,也是传闻之悦。但现在普遍流传的名字是称他匡俗,匡裕很少有人知道了。为了方便,这里依照人们熟悉的称呼。此外,还有称匡俗为庐俗的,这种传说乃是因名山而臆想其人,以地名为氏,以氏为姓,倒还符合古代的惯例。至于他确切的姓氏,自然毋庸予以追究,要追究也无从着手。据说,匡俗在庐山寻道求仙的事迹,为朝廷所获悉。于是,周天子屡次请他出山相助,匡俗也屡次回避,潜入深山之中。后来,匡俗其人无影无踪。有人说他成仙去了,这自然是无稽之谈。后来人们美化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并说庐山这一名称,就是这样出现的。因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称匡山,或称为匡庐。到了宋朝,为了避宋太祖赵匡脱匡字的讳,而改称康山。
另一种传说,在周武王时候,有一位方辅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 骑着白色驴子,入山炼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庐。人们把这座“人去庐存”的山,称为庐山。“成仙”的先生名辅,所以又称为辅山。但是老子与武王并不同时,这同样是神话故事。
第三种传说,仍然是匡俗先生的故事,但时间较晚,情节也有些不同。说是匡俗的父亲东野王,曾经同都阳令吴芮一道,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东野玉不幸中途牺牲。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勋,封东野玉的儿子匡俗于邬阳(邬,xiao音肖,邬阳为今都阳县一部分),号越庐君。越庐君匡俗,有兄弟七人,爱好道术,都到都阳湖边大山里学道求仙。这座越庐君兄弟们学道求仙的山,被人们称为庐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4:18
有一种传说,早在周初(大约公元前十七十六世纪),也有说在周威烈王时候(即公元前四世纪),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庐山学道求仙。据说匡俗字君孝, 有的书称匡裕,字子孝,也有称为匡续的。从中国传统的名与字的联义看,其名为裕,是较为合理的,俗字是误传,俗、续二字罔音,也是传闻之悦。但现在普遍流传的名字是称他匡俗,匡裕很少有人知道了。为了方便,这里依照人们熟悉的称呼。此外,还有称匡俗为庐俗的,这种传说乃是因名山而臆想其人,以地名为氏,以氏为姓,倒还符合古代的惯例。至于他确切的姓氏,自然毋庸予以追究,要追究也无从着手。据说,匡俗在庐山寻道求仙的事迹,为朝廷所获悉。于是,周天子屡次请他出山相助,匡俗也屡次回避,潜入深山之中。后来,匡俗其人无影无踪。有人说他成仙去了,这自然是无稽之谈。后来人们美化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并说庐山这一名称,就是这样出现的。因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称匡山,或称为匡庐。到了宋朝,为了避宋太祖赵匡脱匡字的讳,而改称康山。
另一种传说,在周武王时候,有一位方辅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 骑着白色驴子,入山炼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庐。人们把这座“人去庐存”的山,称为庐山。“成仙”的先生名辅,所以又称为辅山。但是老子与武王并不同时,这同样是神话故事。
第三种传说,仍然是匡俗先生的故事,但时间较晚,情节也有些不同。说是匡俗的父亲东野王,曾经同都阳令吴芮一道,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东野玉不幸中途牺牲。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勋,封东野玉的儿子匡俗于邬阳(邬,xiao音肖,邬阳为今都阳县一部分),号越庐君。越庐君匡俗,有兄弟七人,爱好道术,都到都阳湖边大山里学道求仙。这座越庐君兄弟们学道求仙的山,被人们称为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