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5: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3:21
大同市,一个浓缩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古人描述为:“三面临边,最号要害。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实京师之藩屏,中原之保障。”因而,自公元前三世纪,赵武灵王就“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置云中、雁门、代郡。”秦始皇北逐戎狄,在大同城西“筑城武周塞内以备胡。”到公元四世纪末,控制了黄河流域以北大部分地区的拓跋鲜卑便:迁都平城,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修长城,凿石窟,历经7帝96年。大同遂即成为当时我国北方*、经济、军事、文化、佛教的中心,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繁荣。这之后的1500年,大同先后为北魏京师、辽金陪都、元封西京,明立藩王,清颁重镇。江山更迭,几番易名,不失“北方锁钥”;长城抗争,几番狼烟,更有“大同士马甲天下”。 1277 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大同,当时正值忽必烈统一中国,结束了辽、金、宋多年对峙的战乱局面,大同重新出现繁荣。他当即盛赞“大同是一座宏伟而美丽的城市”,并载入他的《马可·波罗游记》。1372年,朱元璋第十三太子朱桂藩镇大同,在北魏平城旧址以南重工业建云中城池,即今大同古城,其规模,其奇特,为我国北方所少见:城内有“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毛毛巷”,纵横贯通;城廓设“四门四关三瓮城”,壁垒森严;城上筑城楼、角楼、望敌楼64座,楼堞环列,旌旗招展;城中布鼓楼、钟楼、四牌楼85座,牌坊林立,雕梁画栋,晨钟暮鼓、蔚为大观。 而在城北郊的东起天镇县新平堡、西至右玉县杀虎口的300公里长的长城则进行六次大规模修整,又在长城到城池之间,建边堡、营堡、烽火台上百处,形成了我国北方“长城攘外,方城安内”特有的城防布局。大同新荣区至今仍存有镇虏堡、镇羌堡、得胜堡、元墩等战火味道十分浓厚的地名。 古人也有描述:大同“三环采梁,水抱桑干;长城界其北,雁塞峙其南;西眺朔漠,东瞻白登;屏全晋,拱京神,巍然重镇。”1438-1571年,明王朝对蒙古各族采取怀柔和亲*,在大同三设马市,数辟月市,久立小市,应允鞑靼“通贡”,促进了长城内外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大同便成为蒙疆胡族与中原地区经济交往的集散地和塞外商埠,大同再次出现难得的繁荣局面。大同易货贸易的日益兴盛与通货贸易的逐步兴起,吸引了全国众多的谊商巨贾,“而汾、介为多,踵世边居,婚姻嫁随之本城”,“至若陆驮水航之物,藏山隐海之珍,靡不辐辏而至者,大都东南之产,而转贩之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