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2-05 19: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8 17:23
儒家养生思想以“仁爱”为核心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体现在医学上要求医者以仁爱精神施医救人。
儒家养生是一种“以心为本”的养生体系。儒家养生是通过锻炼、活动筋骨、培养道德以达到心灵的升华,它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健”,而且还为了“寿”和“道”。儒家着重强调的是心性的道德主体作用,是以人为形、气与心一体的三相有机体。心乃意识层,形、气为非意识层。
可见儒家养生是为了训练道德实践的能力。儒家养生以修身养性为主要内容,以养气为健身要务,以“仁者寿”为理论导向,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以致“中和”为最高境界。儒家养生思想把生命的价值和养生的必要统一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中,不以纯粹的养生为要务。
而是关注作为整体的社会人的生命存在,培养人们养生而不苟生的大无畏精神,属于道德养生的范畴。在儒家的养生理论中,孔子首先提出了“仁者寿”《论语雍也》的观点,后来又十分肯定地提出:“大德必其得寿《礼记中庸》,认为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可能长寿。
良好的道德情操,确实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而心理健康则是祛病延年的必要前提。颜回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心斋”,孔子说:“你首先要全身心放松静下心来摒除杂念使自己的思想意识逐渐归于一处专注一心。同时要调整呼吸使自己的呼吸由快及慢由浅入深那时候你就不用耳去听该用心去体会了。
进而加深*,杂念全无,这时已达到心息相依的地步,那时候用心也听不到了,该用气去感应了。耳朵的功能只能听到有声之音,心的功能也只能感受到外界有形之物。而气是空明的、虚无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它能容纳一切。当*进入高深层次时,大脑思维也进入了一种极静的状态。
渐入混沌之境,神气合一,心中寂然。此时人与天合,真性毕露,似乎进入一种空明的世界,这时“道”自然与你相合。这就是虚,就是心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