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2-02 11:0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6:29
孟德尔第二定律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阐明自由组合定律的意义。
2.通过对孟德尔第二定律发现过程的学习,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分析能力。
3.认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树立奉献科学的高尚理想,激发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自由组合定律基本内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分离定律的内容和意义,引入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学习,引出课题:孟德尔第二定律。
(二)层层引导,学习新知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相关内容后,请学生叙述该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结果。
2.提出问题: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回答:
(1)为什么F1全是*圆粒?(帮助学生巩固对性状显隐性的认识。)
(2)对F2粒形和粒色两对性状分别研究时,是否仍遵循分离定律?(当对两对性状分别研究时,符合分离定律。)
(3)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的原因是什么?(生殖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相互分离。)
3.做出假说: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性状分离是因为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那么性状自由组合的原因是什么?(生殖细胞第一次减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在理解了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遗传图解表示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过程及结果,找学生代表黑板书写。完成后,同桌相互评价并共同评价、完善黑板上的遗传图解,最后用多媒体展示完整的遗传图解。
4.总结规律:至此可让学生自行总结并叙述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三)课堂巩固,延伸拓展
孟德尔在得出分离定律时,提出假说后探究过程并没有结束。而是进行了大量实验来验证这个规律,这也告诉我们应该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对待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