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3:4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21:45
这两句诗是出自诗圣杜甫的《春望》,历史背景是安史之乱,唐明皇李隆基在前期励精图治,使唐朝国力到达鼎盛,开创了开元盛世,百姓生活富足,国家实力强盛。但到了晚期,李隆基疏于自律,开始贪图享受,任用奸臣,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国家陷入战火,山河破碎,民间瞬间疾苦。安史之乱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兵变造反,攻击唐朝,想夺取唐朝的统治权。由此唐朝开始由盛转衰,地方割据势力开始抬头,开始军阀割据的情势,国家动荡不安。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生活,由此感慨。1、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时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2、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历史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历史背景是,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历史背景是什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历史背景: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无限的感慨。春望创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历史背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出自杜甫的《春望》,历史背景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诗句的历史背景是该诗句的历史背景是唐朝的兴衰和杜甫的深切感慨。一、唐朝的兴衰 该诗句反映了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随着朝代的更迭,国家经历了兴盛到衰败的过程。在某些时期,国家遭受战争、灾难等破坏,城市遭受破坏,但山河依旧存在,自然界并不因人事的变迁而改变。二、杜甫的深切感慨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出自杜甫的《春望》,历史背景是: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无限的感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出自杜甫的《春望》,此诗作于肃宗至德二载(757...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历史背景是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攻破潼关,唐玄宗逃至四川,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杜甫闻讯后,虽将家人安置,自己却奔赴朝廷,不幸被俘至长安。在至德二年春天,长安城因战乱变得荒凉,杜甫的《春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动荡与...
以下能体现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历史背景的是( )。B项正确,“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安史之乱中叛军攻进长安,纵火焚城,繁华壮丽的京都变成废墟。此诗作于安史之乱第二年,描写了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C项错误,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
国破山河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出自杜甫的《春望》历史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这首诗具体创作是在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作者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历史背景杜甫的《春望》描绘的是唐朝安史之乱期间的历史背景,这首诗在春意盎然的表象下,隐藏着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看似矛盾的描绘,实际上揭示了战乱带来的社会凋敝,"破"字令人震撼,"深"字则渲染了城市的荒凉,花鸟本应怡人,却因战乱而令人感伤,"溅泪"和"惊心"更是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