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6: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14:01
周是一个小邦,要灭商,靠的是重人事,修道德,实行仁爱之政,使天下归心,万民附焉。《史记·周本纪》中说:西伯被囚羑里,放归后“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 看来,天命必须和人事相配合,不尽人事,仅信天命,灭亡是迟早的事情,所以《尚书》中说:“天命靡常,唯德是从”。“天命”是存在的,天佑王命也是不容怀疑的,但夏、商、周三代更替的事实摆在面前,使周人不得不怀疑“天命”的永恒。所以才有了“天难谌”、“天不可信”、“天命靡常”这些自警的说法。周人也相信,殷商当初推翻夏朝的*是享受“天命”的,可是其不修道德,荒芜朝政,弄得民怨沸腾,众叛亲离,最终亡了国。所以,“天命”是不会永远庇护一族一姓,而总是垂青那些布施德行的君主,临幸那些*昌明的王朝。天命存在,并不代表享有“天命”是随意的,更不意味着是永恒的。“天命”和“人事”是有感应的,只有那些尽了“人事”的王朝,只有那些坚持“修德”的君主,才配永远享有“天命”。周人一开始就是从小邦周(对于大邦殷)的道德性来确立其取代商殷的合法性。 正如《蔡仲之命》中所说的:“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上天昭示的秩序、安康与德具有同一关系,德与善可以使王朝实现“治”,而暴和恶则使社会陷入“乱”,所以治乱的根本在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