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31 01:13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6 19:17
1、种子带毒;
2、根系相接;
3、嫁接、修剪等;
4、外植体带毒进行组培;
5、虫害等。
植物病毒对植物生长产生的危害作用是使植物的叶或花改变颜色。正是因为病毒的侵染,使花瓣上的原有颜色上产生了花斑或条纹,使花色更加奇异、绚丽,起到对花卉的美化作用。
特点
植物细胞最外层有以纤维素为材料构成的细胞壁,足以抵抗病毒的侵入,因而植物病毒的特点之一是必须通过寄主的伤口方能侵入。实验室内常用摩擦叶面造成轻微伤口来接种某些植物病毒。农田操作、人口移植、摘心、整枝、打杈时手沾染含病毒的汁液,均可造成病毒传染。病毒也可通过嫁接或植物根在土壤砂砾中伸长时所造成的伤口而传染。
但在自然界中,植物病毒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是节肢动物门中的昆虫(见昆虫纲)和螨类(见蜱螨亚纲)。已知大约有 400种昆虫可传播200种以上的病毒,其中以叶蝉和蚜虫最为主要,仅桃蚜就能传播约70种病毒。某些昆虫传播植物病毒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病毒既能在植物体内、也能在昆虫体内繁殖。传播介体除昆虫外,还有真菌、线虫、兔丝子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6 19:20
1 非介体传播
(1)机械传播(汁液传播)
病毒可以通过摩擦所造成的微伤而传毒。这种传毒方式,仅限于大部分花叶型的病毒。在自然界中机械传毒的主要方式是由于一些农事操作,如移苗、整株、打杈、插花,切取无性繁殖材料等,因手指或工具沾染病汁液而传播病毒。
(2)种子、繁殖材料和嫁接传播
大多数植物病毒不能通过种子传播,只有豆科、葫芦科、菊科植物上的部分病毒通过种子传播。有些病毒病害似乎是通过种子传毒的,实际上是由于种子带有病株残体,或种子上带有病毒的颗粒。因此,采用种子表面消毒,有减少带毒的可能性。
由于病毒病多为全株性侵染,一旦感染病毒,寄主植物的各个部位一般都带有病毒。块茎、球茎、鳞茎、块根、蔓根、压条、插条、接穗、接芽和苗木等无性繁殖材料都是花卉病毒主要的传播来源。如水仙花叶病、郁金香碎色病、唐菖蒲的花叶病以及香石竹病毒病都是通过球根或扦条使病毒传播开来。
所有寄主能嫁接的植物病毒都可以通过嫁接传染。如郁金香、茶花可以进行嫁接以保持其花朵的碎锦。一些木本花卉也是通过嫁接可以保持其特殊的变异性。因为砧木和接穗的结合处能使病毒通过。各种嫁接方法均可传染病毒。因此,选用无病毒砧木和接穗是防治此类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
(3)土壤传播
土壤传播已成为历史性的提法,现已证实,实质上是土壤中的真菌和线虫传播植物病毒。只有烟草花叶病毒,稳定性强,能在土壤中保持其生物活性多年。其他病毒,如烟草坏死病毒、烟草脆裂病毒等是通过土壤中的生物介体传播。
2 介体传播
介体以昆虫为主,传毒昆虫主要是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尤其以蚜虫、叶蝉、飞虱、粉虱最为常见。其次是土壤中的线虫和真菌。能传播植物病毒的昆虫叫虫媒。有些螨也可以传播植物病毒。
传毒昆虫的专化性:有些病毒是由蚜虫传播的,有的是由叶蝉传播的,其中以叶蝉专化性较强,而蚜虫传毒的专化性较弱。例如有些黄化型病毒只能由一种叶蝉传播,而桃蚜可以传播50多种病毒。
昆虫传毒的时间性:昆虫在病株上吸毒后,传毒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差别,这主要是由病毒与介体的性质来决定的。根据昆虫吸毒后传毒期限的长短,可分为三种情况:①非持久性:昆虫吸毒后立刻就能传毒,但很快即会失去传毒能力。这种昆虫与病毒之间的关系为简单的机械关系。②半持久性:昆虫在吸毒后不能马上传毒,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传毒,这段时间叫做“循回期”。昆虫保持传毒是有一定期限的,一般为数日至十余日,其原因是由于病毒要通过昆虫的口针到昆虫的消化道,再到血液,淋巴再回到唾液腺。但病毒不能在昆虫体内繁殖,因此保持传毒时间是有限的,一旦病毒排完后,传播能力即告结束,这类昆虫有蚜虫及部分叶蝉。③持久性:昆虫吸毒后也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传毒。但此类昆虫一旦传毒后,终生保持传毒能力,病毒可以在昆虫体内繁殖。因此这类昆虫体内的病毒浓度不会降低,甚至后代亦可传毒。
昆虫传毒的重要性不仅在于通过昆虫可使病毒病害传播流行,同时在保存毒源及初侵染方面起重要作用。植物病毒一般有广泛的寄主。当一种作物收获前,可以通过虫媒而传至生长季节交替的寄主上,或两年生的野生宿根性植物上,在这些作物上越冬。翌年再通过昆虫传至作物上,甚至昆虫就是病毒的寄主,当昆虫越冬时,病毒就在这些昆虫体内渡过寄主休止期。因此,清除杂草,及时防治虫媒,在预防植物病毒病方面是有效的措施。
传播病毒的线虫属于矛线目的剑线虫属(Xiphinema)、长针线虫属(Longidorus)和毛刺线虫属(Trichodorus)的线虫。如剑线虫属可以传播烟草环斑病毒、番茄烟草环斑病毒、葡萄扇叶病毒;长针线虫属和毛刺线虫属可以传播烟草环斑病毒、番茄黑环病毒和树莓环斑病毒等。烟草环斑病毒、番茄烟草环斑病毒为我国禁止入境的Ⅱ类危险性病毒,因此把好检疫关口十分关键。
传播病毒的真菌主要有芸薹油壶菌(Olpidium brassicae)、黄瓜油壶菌(Olpidium cucurbitacearum)、马铃薯癌肿病(Synchytrium endobiotcum)、马铃薯粉痂菌(Spongospora subteranea)、禾谷多黏菌(Polymyxa graminis)、甜菜多黏菌(Polymyxa betae)、终极腐霉(Pythum ultimum)。他们分别传播烟草坏死病毒、黄瓜坏死病毒、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帚顶病毒、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甜菜坏死性黄脉病毒和豌豆伪卷叶病毒。防治上注意消灭田间病残体和土壤消毒。
还有一类传播植物病毒的生物介体是菟丝子。有些植物不能通过嫁接传递,而菟丝子可以成为维管束病毒的传递者。菟丝子具有嫩茎,能在寄主皮层下产生吸根,成为传播病毒的桥梁。如果病毒能在菟丝子体内增殖,则传毒更为有效。特别是一些由植原体(Phytoplasma)引起的花卉病害可以通过菟丝子桥接得以证实。
传播实验是鉴定病毒的必要手段,因为要证实一种病害确由某种病毒引起或某种病毒确实存在,即证实侵染性,必须使健株感染病毒。同时,了解病毒的传播规律也是病害防治的基础。而且病毒如何保存和扩散自己,和传播方式直接相关。所以,确定防治对象和防治方法必须先了解传播特点。另外,在介体传播中,病毒—介体—植物三者之间的复杂生物学相关性在生物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