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3:1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4:15
早期的特点:戴望舒早期的诗歌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流,情调比较低沉,有较多的感伤气息。
作品说明:
他的第一部诗集《我的记忆》中,收录的作品大多都是情诗和愁诗。尤其是“旧锦囊”辑中留存的12首诗作,大体都是抒发这种个人哀愁感伤情绪的作品。如《寒风中闻雀声》中 “枯枝在寒风里悲叹/死叶在大道上萎残”两句诗。
《山行》中“见了你朝霞的颜色,便感到我落月的沉哀”等,都表现出作者早期创作的孤独、抑郁、伤感的浓重气息。
扩展资料:
戴望舒的后期诗歌风格:
后期的诗人已由诗的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
戴望舒后期的诗作增加了生活的实感,并突出地运用了白描手法,更注重表现由*而产生的内在节奏。如果说《口号》太直白,宣传味太浓, 《等待·二》则沉郁有力,诗用叙述的语调简洁的短句抒写了诗人苦痛的心境。《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是此期的代表作,诗歌很有张力,节奏随着诗情起伏,想象驰骋的空间也很大,长短句错落有致,达到了既为自由诗同时又具有音乐美的较完美的境界。
戴望舒的后期诗作也还存在着另一种倾向,仍然创作了一些表达内心低徊情绪的诗作,如《白蝴蝶》《寂寞》《致萤火》《过旧居》等。《萧红墓畔口占》这是一首繁华落尽见真淳的诗。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戴望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4:15
早期的特点:戴望舒早期的诗歌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流,情调比较低沉,有较多的感伤气息。
作品说明:
他的第一部诗集《我的记忆》中,收录的作品大多都是情诗和愁诗。尤其是“旧锦囊”辑中留存的12首诗作,大体都是抒发这种个人哀愁感伤情绪的作品。如《寒风中闻雀声》中 “枯枝在寒风里悲叹/死叶在大道上萎残”两句诗。
《山行》中“见了你朝霞的颜色,便感到我落月的沉哀”等,都表现出作者早期创作的孤独、抑郁、伤感的浓重气息。
扩展资料:
戴望舒的后期诗歌风格:
后期的诗人已由诗的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
戴望舒后期的诗作增加了生活的实感,并突出地运用了白描手法,更注重表现由*而产生的内在节奏。如果说《口号》太直白,宣传味太浓, 《等待·二》则沉郁有力,诗用叙述的语调简洁的短句抒写了诗人苦痛的心境。《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是此期的代表作,诗歌很有张力,节奏随着诗情起伏,想象驰骋的空间也很大,长短句错落有致,达到了既为自由诗同时又具有音乐美的较完美的境界。
戴望舒的后期诗作也还存在着另一种倾向,仍然创作了一些表达内心低徊情绪的诗作,如《白蝴蝶》《寂寞》《致萤火》《过旧居》等。《萧红墓畔口占》这是一首繁华落尽见真淳的诗。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戴望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4:16
戴望舒早期的诗歌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流,情调比较低沉,有较多的感伤气息。
他的第一部诗集《我的记忆》中,收录的作品大多都是情诗和愁诗。尤其是“旧锦囊”辑中留存的12首诗作,大体都是抒发这种个人哀愁感伤情绪的作品。如《寒风中闻雀声》中 “枯枝在寒风里悲叹/死叶在大道上萎残”两句诗。
勾勒出一幅枯枝败叶在寒风中飘舞的萧杀景象,很容易令人联想到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相似写照。
再如《可知》中“可知怎的旧时的欢乐,到回忆都变作悲哀”,《山行》中“见了你朝霞的颜色,便感到我落月的沉哀”等,都表现出作者早期创作的孤独、抑郁、伤感的浓重气息。
戴望舒后期的诗歌特点:
前期的戴望舒是从初期象征派和新月派走向现代派诗坛的,又在欧美意象派和法国后期象征派影响下,以追求“艺术之崇高”和探讨“人性的深邃”为世人瞩目和肯定。后期的诗人已由诗的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
在孜孜追求艺术真谛的同时,更自觉地立足于广阔的现实土壤,达到了诗歌艺术和现实生活内容的很好结合,在借鉴西方文学艺术手法的基础上创造出了自己的特色。
因此,戴望舒后期的绝大多数诗歌,不仅不能被排除在现实主义诗歌主流之外,而且应是现实主义诗歌园地里独放异彩的艺术奇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戴望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4:16
戴望舒早期的诗歌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流,情调比较低沉,有较多的感伤气息。
他的第一部诗集《我的记忆》中,收录的作品大多都是情诗和愁诗。尤其是“旧锦囊”辑中留存的12首诗作,大体都是抒发这种个人哀愁感伤情绪的作品。如《寒风中闻雀声》中 “枯枝在寒风里悲叹/死叶在大道上萎残”两句诗。
勾勒出一幅枯枝败叶在寒风中飘舞的萧杀景象,很容易令人联想到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相似写照。
再如《可知》中“可知怎的旧时的欢乐,到回忆都变作悲哀”,《山行》中“见了你朝霞的颜色,便感到我落月的沉哀”等,都表现出作者早期创作的孤独、抑郁、伤感的浓重气息。
戴望舒后期的诗歌特点:
前期的戴望舒是从初期象征派和新月派走向现代派诗坛的,又在欧美意象派和法国后期象征派影响下,以追求“艺术之崇高”和探讨“人性的深邃”为世人瞩目和肯定。后期的诗人已由诗的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
在孜孜追求艺术真谛的同时,更自觉地立足于广阔的现实土壤,达到了诗歌艺术和现实生活内容的很好结合,在借鉴西方文学艺术手法的基础上创造出了自己的特色。
因此,戴望舒后期的绝大多数诗歌,不仅不能被排除在现实主义诗歌主流之外,而且应是现实主义诗歌园地里独放异彩的艺术奇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戴望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4:16
戴望舒早期的诗歌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流,情调比较低沉,有较多的感伤气息。
他的第一部诗集《我的记忆》中,收录的作品大多都是情诗和愁诗。尤其是“旧锦囊”辑中留存的12首诗作,大体都是抒发这种个人哀愁感伤情绪的作品。如《寒风中闻雀声》中 “枯枝在寒风里悲叹/死叶在大道上萎残”两句诗。
勾勒出一幅枯枝败叶在寒风中飘舞的萧杀景象,很容易令人联想到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相似写照。再如《可知》中“可知怎的旧时的欢乐,到回忆都变作悲哀”,《山行》中“见了你朝霞的颜色,便感到我落月的沉哀”等,都表现出作者早期创作的孤独、抑郁、伤感的浓重气息。
戴望舒能在文学史上留名最大的原因是他所创作的优秀的诗歌,他本人也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为其风格独特的诗作被人称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1927年,他的诗《雨巷》显示了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而1929年所创作的《我底记忆》则成为了现代诗派的起点。(钱理群)
主要作品:
《我的记忆》
《望舒草》
《望舒诗稿》
《灾难的岁月》
《戴望舒诗选》
《戴望舒诗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4:17
戴望舒早期的诗歌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流,情调比较低沉,有较多的感伤气息。
他的第一部诗集《我底记忆》中,收录的作品大多都是情诗和愁诗。尤其是“旧锦囊”辑中留存的12首诗作,大体都是抒发这种个人哀愁感伤情绪的作品。
这一时期他的诗作内容多写爱情的苦闷和个人的忧愁,如《我的素描》;也有抑愤之音,如《忧郁》、《古神祠前》。
他的诗中所表现的抒情形象可分为两类:苦闷的孤独者;飘忽愁怨的少女。代表作有《我底记忆》、《断指》、《寻梦者》、《乐园鸟》等。
这些诗作显示出戴望舒的个人特点:脱尽格律体的外壳;在日常生活中寻觅抒情意象;介乎隐藏自己与表现自己之间的艺术传达方式;现代自然口语的运用。
扩展资料
戴望舒的晚期诗歌作品
抗战爆发后,戴望舒的诗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在民族苦难中审视个人的不幸;诗中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洗尽铅华后的朴素诗句,有一种坚实的力度和崇高的韵致。这一时期的诗歌仍然以写实与象征方法的融合,形式上以半格律的自由体为主。
1942年,戴望舒被日本侵略军逮捕下狱后,他的个人命运更和祖国的命运交汇在一起,其诗风有了新的变化。代表作如《我用残损的手掌》、《狱中题壁》及《心愿》、《等待》、《偶成》等。
《狱中题壁》抒发了诗人为民族解放慷慨赴义的勇气和胸有成竹的信心。《我用残损的手掌》是诗人在铁牢中唱出的属于“永恒的中国”的悲壮的歌。
此外,《示长女》、《在天晴了的时候》表出了诗人在长年颠沛流离之后,对于和平生活的渴望。其压卷之作《偶成》表达了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总之,戴望舒后期的诗歌作品已显示出了超越个人情感的高层次内涵和蓬勃的生命力。
戴望舒作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其诗作上承古典余泽,下启现代诗风,以其艺术精神和艺术形式的拓展,实现了象征主义的中国化。
戴望舒将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揉合在一起,形成了他浓烈诗情的象征意象、自由和谐的优美音节、诗歌的散文化及创造性借鉴古典诗词的诗歌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戴望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4:18
回答问题的时候顺便抄写一些关于我所喜欢的诗人戴望舒的一些评论,共同赏析吧。希望不要嫌烦。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4:15
早期的特点:戴望舒早期的诗歌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流,情调比较低沉,有较多的感伤气息。
作品说明:
他的第一部诗集《我的记忆》中,收录的作品大多都是情诗和愁诗。尤其是“旧锦囊”辑中留存的12首诗作,大体都是抒发这种个人哀愁感伤情绪的作品。如《寒风中闻雀声》中 “枯枝在寒风里悲叹/死叶在大道上萎残”两句诗。
《山行》中“见了你朝霞的颜色,便感到我落月的沉哀”等,都表现出作者早期创作的孤独、抑郁、伤感的浓重气息。
扩展资料:
戴望舒的后期诗歌风格:
后期的诗人已由诗的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
戴望舒后期的诗作增加了生活的实感,并突出地运用了白描手法,更注重表现由*而产生的内在节奏。如果说《口号》太直白,宣传味太浓, 《等待·二》则沉郁有力,诗用叙述的语调简洁的短句抒写了诗人苦痛的心境。《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是此期的代表作,诗歌很有张力,节奏随着诗情起伏,想象驰骋的空间也很大,长短句错落有致,达到了既为自由诗同时又具有音乐美的较完美的境界。
戴望舒的后期诗作也还存在着另一种倾向,仍然创作了一些表达内心低徊情绪的诗作,如《白蝴蝶》《寂寞》《致萤火》《过旧居》等。《萧红墓畔口占》这是一首繁华落尽见真淳的诗。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戴望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4:16
戴望舒早期的诗歌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流,情调比较低沉,有较多的感伤气息。
他的第一部诗集《我的记忆》中,收录的作品大多都是情诗和愁诗。尤其是“旧锦囊”辑中留存的12首诗作,大体都是抒发这种个人哀愁感伤情绪的作品。如《寒风中闻雀声》中 “枯枝在寒风里悲叹/死叶在大道上萎残”两句诗。
勾勒出一幅枯枝败叶在寒风中飘舞的萧杀景象,很容易令人联想到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相似写照。再如《可知》中“可知怎的旧时的欢乐,到回忆都变作悲哀”,《山行》中“见了你朝霞的颜色,便感到我落月的沉哀”等,都表现出作者早期创作的孤独、抑郁、伤感的浓重气息。
戴望舒能在文学史上留名最大的原因是他所创作的优秀的诗歌,他本人也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为其风格独特的诗作被人称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1927年,他的诗《雨巷》显示了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而1929年所创作的《我底记忆》则成为了现代诗派的起点。(钱理群)
主要作品:
《我的记忆》
《望舒草》
《望舒诗稿》
《灾难的岁月》
《戴望舒诗选》
《戴望舒诗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4:17
戴望舒早期的诗歌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流,情调比较低沉,有较多的感伤气息。
他的第一部诗集《我底记忆》中,收录的作品大多都是情诗和愁诗。尤其是“旧锦囊”辑中留存的12首诗作,大体都是抒发这种个人哀愁感伤情绪的作品。
这一时期他的诗作内容多写爱情的苦闷和个人的忧愁,如《我的素描》;也有抑愤之音,如《忧郁》、《古神祠前》。
他的诗中所表现的抒情形象可分为两类:苦闷的孤独者;飘忽愁怨的少女。代表作有《我底记忆》、《断指》、《寻梦者》、《乐园鸟》等。
这些诗作显示出戴望舒的个人特点:脱尽格律体的外壳;在日常生活中寻觅抒情意象;介乎隐藏自己与表现自己之间的艺术传达方式;现代自然口语的运用。
扩展资料
戴望舒的晚期诗歌作品
抗战爆发后,戴望舒的诗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在民族苦难中审视个人的不幸;诗中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洗尽铅华后的朴素诗句,有一种坚实的力度和崇高的韵致。这一时期的诗歌仍然以写实与象征方法的融合,形式上以半格律的自由体为主。
1942年,戴望舒被日本侵略军逮捕下狱后,他的个人命运更和祖国的命运交汇在一起,其诗风有了新的变化。代表作如《我用残损的手掌》、《狱中题壁》及《心愿》、《等待》、《偶成》等。
《狱中题壁》抒发了诗人为民族解放慷慨赴义的勇气和胸有成竹的信心。《我用残损的手掌》是诗人在铁牢中唱出的属于“永恒的中国”的悲壮的歌。
此外,《示长女》、《在天晴了的时候》表出了诗人在长年颠沛流离之后,对于和平生活的渴望。其压卷之作《偶成》表达了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总之,戴望舒后期的诗歌作品已显示出了超越个人情感的高层次内涵和蓬勃的生命力。
戴望舒作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其诗作上承古典余泽,下启现代诗风,以其艺术精神和艺术形式的拓展,实现了象征主义的中国化。
戴望舒将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揉合在一起,形成了他浓烈诗情的象征意象、自由和谐的优美音节、诗歌的散文化及创造性借鉴古典诗词的诗歌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戴望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4:18
回答问题的时候顺便抄写一些关于我所喜欢的诗人戴望舒的一些评论,共同赏析吧。希望不要嫌烦。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4:16
戴望舒早期的诗歌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流,情调比较低沉,有较多的感伤气息。
他的第一部诗集《我的记忆》中,收录的作品大多都是情诗和愁诗。尤其是“旧锦囊”辑中留存的12首诗作,大体都是抒发这种个人哀愁感伤情绪的作品。如《寒风中闻雀声》中 “枯枝在寒风里悲叹/死叶在大道上萎残”两句诗。
勾勒出一幅枯枝败叶在寒风中飘舞的萧杀景象,很容易令人联想到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相似写照。
再如《可知》中“可知怎的旧时的欢乐,到回忆都变作悲哀”,《山行》中“见了你朝霞的颜色,便感到我落月的沉哀”等,都表现出作者早期创作的孤独、抑郁、伤感的浓重气息。
戴望舒后期的诗歌特点:
前期的戴望舒是从初期象征派和新月派走向现代派诗坛的,又在欧美意象派和法国后期象征派影响下,以追求“艺术之崇高”和探讨“人性的深邃”为世人瞩目和肯定。后期的诗人已由诗的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
在孜孜追求艺术真谛的同时,更自觉地立足于广阔的现实土壤,达到了诗歌艺术和现实生活内容的很好结合,在借鉴西方文学艺术手法的基础上创造出了自己的特色。
因此,戴望舒后期的绝大多数诗歌,不仅不能被排除在现实主义诗歌主流之外,而且应是现实主义诗歌园地里独放异彩的艺术奇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戴望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4:16
戴望舒早期的诗歌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流,情调比较低沉,有较多的感伤气息。
他的第一部诗集《我的记忆》中,收录的作品大多都是情诗和愁诗。尤其是“旧锦囊”辑中留存的12首诗作,大体都是抒发这种个人哀愁感伤情绪的作品。如《寒风中闻雀声》中 “枯枝在寒风里悲叹/死叶在大道上萎残”两句诗。
勾勒出一幅枯枝败叶在寒风中飘舞的萧杀景象,很容易令人联想到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相似写照。再如《可知》中“可知怎的旧时的欢乐,到回忆都变作悲哀”,《山行》中“见了你朝霞的颜色,便感到我落月的沉哀”等,都表现出作者早期创作的孤独、抑郁、伤感的浓重气息。
戴望舒能在文学史上留名最大的原因是他所创作的优秀的诗歌,他本人也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为其风格独特的诗作被人称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1927年,他的诗《雨巷》显示了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而1929年所创作的《我底记忆》则成为了现代诗派的起点。(钱理群)
主要作品:
《我的记忆》
《望舒草》
《望舒诗稿》
《灾难的岁月》
《戴望舒诗选》
《戴望舒诗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4:17
戴望舒早期的诗歌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流,情调比较低沉,有较多的感伤气息。
他的第一部诗集《我底记忆》中,收录的作品大多都是情诗和愁诗。尤其是“旧锦囊”辑中留存的12首诗作,大体都是抒发这种个人哀愁感伤情绪的作品。
这一时期他的诗作内容多写爱情的苦闷和个人的忧愁,如《我的素描》;也有抑愤之音,如《忧郁》、《古神祠前》。
他的诗中所表现的抒情形象可分为两类:苦闷的孤独者;飘忽愁怨的少女。代表作有《我底记忆》、《断指》、《寻梦者》、《乐园鸟》等。
这些诗作显示出戴望舒的个人特点:脱尽格律体的外壳;在日常生活中寻觅抒情意象;介乎隐藏自己与表现自己之间的艺术传达方式;现代自然口语的运用。
扩展资料
戴望舒的晚期诗歌作品
抗战爆发后,戴望舒的诗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在民族苦难中审视个人的不幸;诗中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洗尽铅华后的朴素诗句,有一种坚实的力度和崇高的韵致。这一时期的诗歌仍然以写实与象征方法的融合,形式上以半格律的自由体为主。
1942年,戴望舒被日本侵略军逮捕下狱后,他的个人命运更和祖国的命运交汇在一起,其诗风有了新的变化。代表作如《我用残损的手掌》、《狱中题壁》及《心愿》、《等待》、《偶成》等。
《狱中题壁》抒发了诗人为民族解放慷慨赴义的勇气和胸有成竹的信心。《我用残损的手掌》是诗人在铁牢中唱出的属于“永恒的中国”的悲壮的歌。
此外,《示长女》、《在天晴了的时候》表出了诗人在长年颠沛流离之后,对于和平生活的渴望。其压卷之作《偶成》表达了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总之,戴望舒后期的诗歌作品已显示出了超越个人情感的高层次内涵和蓬勃的生命力。
戴望舒作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其诗作上承古典余泽,下启现代诗风,以其艺术精神和艺术形式的拓展,实现了象征主义的中国化。
戴望舒将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揉合在一起,形成了他浓烈诗情的象征意象、自由和谐的优美音节、诗歌的散文化及创造性借鉴古典诗词的诗歌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戴望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4:18
回答问题的时候顺便抄写一些关于我所喜欢的诗人戴望舒的一些评论,共同赏析吧。希望不要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