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4: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1:50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在"斧声烛影"的疑云中突然离世,赵光义在争议声中即位,是为宋太宗。
由于赵匡胤生前未立太子,北宋没有法理上的储君,于是赵光义即位后便引出了不少流言蜚语。
其中有不少都是倾向于赵光义弑兄夺位的说法,表达出对其抢夺侄子皇位继承权的反对。虽然这种说法后来在民间百姓之中成为主流,但仍旧存在很多争议。毕竟这些说法大多是主观臆测,甚至有阴谋论的成分,不存在任何直接的证据。
比如支持赵光义的人就有不同观点,他们认为赵匡胤不立次子赵德昭为太子,就是有传位给赵光义的意思。
于是问题诞生了,赵匡胤是否真的因为要传位给赵光义,才不立赵德昭为太子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能从史书上的只言片语中寻找答案。
由于史书对赵匡胤之死记载非常模糊,又没有直接的证据,所以可用的资料并不多。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只能从史料中的细节去推断。
赵德昭是赵匡胤的次子,生于后周年间,母亲是赵匡胤的第一个妻子贺氏。
赵匡胤对待这个儿子的态度很奇怪,并没有按照套路进行。
宋朝刚建立时,他便没有立赵德昭为太子。
后来到了赵德昭出阁的年龄,他也没有按照传统给赵德昭封王,只是授予了贵州防御使的虚衔。
相对于对儿子的刻薄,赵匡胤对两个弟弟就好了很多。
他先封赵光义为中书令,然后又封赵光美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于是两个弟弟都有了宰相的头衔。这种操作在后世看来是存在很大争议的,当时的朝廷中也有很多讨论的声音。
学者们对这种不合常理的操作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其中最为主流的观点时赵匡胤为了避免重蹈柴荣的覆辙。
毕竟他便是趁着柴荣英年早逝后的权力空白期,欺负柴宗训孤儿寡母,才发动陈桥兵变夺取皇位的。
赵匡胤不立年幼的赵德昭,反而提升两个弟弟在朝中的权势,显然是针对这种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1:50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在"斧声烛影"的疑云中突然离世,赵光义在争议声中即位,是为宋太宗。
由于赵匡胤生前未立太子,北宋没有法理上的储君,于是赵光义即位后便引出了不少流言蜚语。
其中有不少都是倾向于赵光义弑兄夺位的说法,表达出对其抢夺侄子皇位继承权的反对。虽然这种说法后来在民间百姓之中成为主流,但仍旧存在很多争议。毕竟这些说法大多是主观臆测,甚至有阴谋论的成分,不存在任何直接的证据。
比如支持赵光义的人就有不同观点,他们认为赵匡胤不立次子赵德昭为太子,就是有传位给赵光义的意思。
于是问题诞生了,赵匡胤是否真的因为要传位给赵光义,才不立赵德昭为太子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能从史书上的只言片语中寻找答案。
由于史书对赵匡胤之死记载非常模糊,又没有直接的证据,所以可用的资料并不多。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只能从史料中的细节去推断。
赵德昭是赵匡胤的次子,生于后周年间,母亲是赵匡胤的第一个妻子贺氏。
赵匡胤对待这个儿子的态度很奇怪,并没有按照套路进行。
宋朝刚建立时,他便没有立赵德昭为太子。
后来到了赵德昭出阁的年龄,他也没有按照传统给赵德昭封王,只是授予了贵州防御使的虚衔。
相对于对儿子的刻薄,赵匡胤对两个弟弟就好了很多。
他先封赵光义为中书令,然后又封赵光美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于是两个弟弟都有了宰相的头衔。这种操作在后世看来是存在很大争议的,当时的朝廷中也有很多讨论的声音。
学者们对这种不合常理的操作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其中最为主流的观点时赵匡胤为了避免重蹈柴荣的覆辙。
毕竟他便是趁着柴荣英年早逝后的权力空白期,欺负柴宗训孤儿寡母,才发动陈桥兵变夺取皇位的。
赵匡胤不立年幼的赵德昭,反而提升两个弟弟在朝中的权势,显然是针对这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