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4:1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0:31
柑橘风蝶
图 柑橘凤蝶
1.成虫 2.幼虫
柑橘风蝶(Papilio xuthus Linnaeus)属鳞翅目、凤蝶科,别名黑黄凤蝶、花椒凤蝶。我国几乎遍布全国各省,国外在日本、朝鲜、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澳大利亚、越南等国均有分布。
柑橘凤蝶幼虫取食橘类、橙类、佛手、金柑、柠檬、香椽、柚、花椒、黄菠萝等叶片,造成经济损失或影响观赏价值。
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8~25 mm,翅展70~85 mm。翅色黑白相间,前翅近外缘有8个*半月形斑,近翅中部有1列自上而下逐渐增大黄斑,翅基近前缘处有5条*纵条纹;后翅近外缘有6个*新月斑,中室*,无斑纹,臀角处有1个橙色圆斑,斑*有1个黑斑点。两后翅臀角上方向外延伸呈燕尾状。春型较小,色深;夏型较大,色浅。
卵:球形,直径约1.3 mm,初产时为淡*,孵化前紫黑色。
幼虫:共5龄。1~3龄时,体色黄、褐色相间,体侧有斜向白带,体表具多疣突,形如鸟粪状。4~5龄幼虫体长19~40 mm,黄绿色,体表光滑。后胸背面中部有1对马蹄形纹,两侧各有1个眼状纹。受惊时臭角伸出长达5~8 mm,橙*。
蛹:体长22~28 mm,淡绿稍带暗褐色,纺锤形,头顶有1分二叉的角突,*背面有1突起。
生活史及习性
一年发生2~4代。在吉林、河北、陕西一年2~3代,四川、湖南、湖北、浙江一年3~4代,福建及华南地区一年5~6代。以缢蛹在小枝上及丛叶中越冬。
在吉林,第一代成虫5月上旬~6月中旬出现,第二代成虫6月下旬~8月中旬出现,个别年份第三代成虫8月中下旬发生。在武汉,第一代成虫5月上中旬羽化,为春型成虫;第二、三代成虫分别在6~7月、8~9出现,为夏型成虫。在江西南昌各代成虫发生期:3月中下旬~5月上旬、4月底~6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中下旬,以后各世代重叠,不易划分,10月底、11月初成虫终见。成虫日间活动,吸食花蜜,羽化后成虫可多次交尾,当日或隔日产卵。卵散产于嫩叶叶缘或嫩芽顶端,每雌产卵量约100粒。
幼虫共5龄。幼虫孵化后先啃食嫩叶叶肉,后嫩叶被吃光,老叶仅残留主脉。幼虫分散取食,每一幼虫取食叶片常片状分布,休息时在叶面或小枝等隐蔽处静息。幼虫受惊扰后,则伸出臭角,并释放芳香气味,驱赶敌害。老熟幼虫在小枝及丛叶、卷叶等处,吐丝固定其尾部,再吐丝环绕身体附着于枝干后化蛹,故将其蛹称为“缢蛹”。
各虫态历期:各地因不同发生代数,其各虫态历期各异。一般卵期5~7 d,幼虫期25~35 d,蛹9~10 d,越冬蛹240~270 d,成虫寿命15~20 d。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气候。温度是影响柑橘凤蝶各虫态发育历期长短的主要因素,在春秋两季发生的世代,各虫态历期延长;夏季世代重叠现象明显。在华南地区,基本上无越冬现象。
食物。成片栽植或摆放的寄主植物,受害程度明显高于零散生长的寄主植物;苗圃及10年生以下的寄主植物受害亦较重。
天敌。凤蝶蛹期的天敌有: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 Linnaeus)和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s lasus(Walker)),其寄生率达30%以上,对凤蝶的发生、严重为害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虫情调查及预测方法
1.发育历期推算预测。采取抽样调查,室内外饲养观察等综合方法,确定当地发生的代数、各世代、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由于柑橘凤蝶成虫产卵前需取食花蜜,作为补充营养,约径5~7 d,故已知某世代成虫发生的盛期,加上成虫补充营养历期和该世代卵历期天数,即可推算出幼虫出现的始期。
2.危害程度预测。据测算,一头老熟(5龄)幼虫一昼夜可取食大叶片5~6片,幼虫一生约取食发育成熟的叶片38~45片,已知某代幼虫的平均虫口密度,即可推算该代柑橘凤蝶幼虫为害造成的叶量总损失,由此确定其为害程度:总食叶量在1/3以下者为轻微(+), 1/3~2/3之间为中等(++),2/3以上者为严重(+++)。但在庭园、花园等处摆放的寄主植物,其为程度不能用上述标准衡量,总食叶量达到1/3时,即视为严重,因其已严重影响单株的生长及景观。
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人工捕捉幼虫和蛹,及时减少虫口发生基数。
生物防治。在柑橘凤蝶发生不严重的时期或地区,应避免使用化学农药,以保护其寄生性无敌昆虫,例如蝶蛹金小蜂,广大腿小蜂等。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应掌握在各代1~3龄幼虫期,喷施20%杀灭菊酯乳油或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1 500倍液,由于凤蝶幼虫抗药性差,其防效可达到98%以上。
【附】
毛毛虫,身上有毛、刺的虫子总称,一般都是毒蛾的幼虫,身上毛刺蜇人的。
比如,榕透翅毒蛾、柳毒蛾、刺蛾的幼虫
还有好多奇形怪状的,就不一一列举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0:32
这应该是花椒凤蝶。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0:31
柑橘风蝶
图 柑橘凤蝶
1.成虫 2.幼虫
柑橘风蝶(Papilio xuthus Linnaeus)属鳞翅目、凤蝶科,别名黑黄凤蝶、花椒凤蝶。我国几乎遍布全国各省,国外在日本、朝鲜、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澳大利亚、越南等国均有分布。
柑橘凤蝶幼虫取食橘类、橙类、佛手、金柑、柠檬、香椽、柚、花椒、黄菠萝等叶片,造成经济损失或影响观赏价值。
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8~25 mm,翅展70~85 mm。翅色黑白相间,前翅近外缘有8个*半月形斑,近翅中部有1列自上而下逐渐增大黄斑,翅基近前缘处有5条*纵条纹;后翅近外缘有6个*新月斑,中室*,无斑纹,臀角处有1个橙色圆斑,斑*有1个黑斑点。两后翅臀角上方向外延伸呈燕尾状。春型较小,色深;夏型较大,色浅。
卵:球形,直径约1.3 mm,初产时为淡*,孵化前紫黑色。
幼虫:共5龄。1~3龄时,体色黄、褐色相间,体侧有斜向白带,体表具多疣突,形如鸟粪状。4~5龄幼虫体长19~40 mm,黄绿色,体表光滑。后胸背面中部有1对马蹄形纹,两侧各有1个眼状纹。受惊时臭角伸出长达5~8 mm,橙*。
蛹:体长22~28 mm,淡绿稍带暗褐色,纺锤形,头顶有1分二叉的角突,*背面有1突起。
生活史及习性
一年发生2~4代。在吉林、河北、陕西一年2~3代,四川、湖南、湖北、浙江一年3~4代,福建及华南地区一年5~6代。以缢蛹在小枝上及丛叶中越冬。
在吉林,第一代成虫5月上旬~6月中旬出现,第二代成虫6月下旬~8月中旬出现,个别年份第三代成虫8月中下旬发生。在武汉,第一代成虫5月上中旬羽化,为春型成虫;第二、三代成虫分别在6~7月、8~9出现,为夏型成虫。在江西南昌各代成虫发生期:3月中下旬~5月上旬、4月底~6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中下旬,以后各世代重叠,不易划分,10月底、11月初成虫终见。成虫日间活动,吸食花蜜,羽化后成虫可多次交尾,当日或隔日产卵。卵散产于嫩叶叶缘或嫩芽顶端,每雌产卵量约100粒。
幼虫共5龄。幼虫孵化后先啃食嫩叶叶肉,后嫩叶被吃光,老叶仅残留主脉。幼虫分散取食,每一幼虫取食叶片常片状分布,休息时在叶面或小枝等隐蔽处静息。幼虫受惊扰后,则伸出臭角,并释放芳香气味,驱赶敌害。老熟幼虫在小枝及丛叶、卷叶等处,吐丝固定其尾部,再吐丝环绕身体附着于枝干后化蛹,故将其蛹称为“缢蛹”。
各虫态历期:各地因不同发生代数,其各虫态历期各异。一般卵期5~7 d,幼虫期25~35 d,蛹9~10 d,越冬蛹240~270 d,成虫寿命15~20 d。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气候。温度是影响柑橘凤蝶各虫态发育历期长短的主要因素,在春秋两季发生的世代,各虫态历期延长;夏季世代重叠现象明显。在华南地区,基本上无越冬现象。
食物。成片栽植或摆放的寄主植物,受害程度明显高于零散生长的寄主植物;苗圃及10年生以下的寄主植物受害亦较重。
天敌。凤蝶蛹期的天敌有: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 Linnaeus)和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s lasus(Walker)),其寄生率达30%以上,对凤蝶的发生、严重为害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虫情调查及预测方法
1.发育历期推算预测。采取抽样调查,室内外饲养观察等综合方法,确定当地发生的代数、各世代、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由于柑橘凤蝶成虫产卵前需取食花蜜,作为补充营养,约径5~7 d,故已知某世代成虫发生的盛期,加上成虫补充营养历期和该世代卵历期天数,即可推算出幼虫出现的始期。
2.危害程度预测。据测算,一头老熟(5龄)幼虫一昼夜可取食大叶片5~6片,幼虫一生约取食发育成熟的叶片38~45片,已知某代幼虫的平均虫口密度,即可推算该代柑橘凤蝶幼虫为害造成的叶量总损失,由此确定其为害程度:总食叶量在1/3以下者为轻微(+), 1/3~2/3之间为中等(++),2/3以上者为严重(+++)。但在庭园、花园等处摆放的寄主植物,其为程度不能用上述标准衡量,总食叶量达到1/3时,即视为严重,因其已严重影响单株的生长及景观。
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人工捕捉幼虫和蛹,及时减少虫口发生基数。
生物防治。在柑橘凤蝶发生不严重的时期或地区,应避免使用化学农药,以保护其寄生性无敌昆虫,例如蝶蛹金小蜂,广大腿小蜂等。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应掌握在各代1~3龄幼虫期,喷施20%杀灭菊酯乳油或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1 500倍液,由于凤蝶幼虫抗药性差,其防效可达到98%以上。
【附】
毛毛虫,身上有毛、刺的虫子总称,一般都是毒蛾的幼虫,身上毛刺蜇人的。
比如,榕透翅毒蛾、柳毒蛾、刺蛾的幼虫
还有好多奇形怪状的,就不一一列举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0:31
柑橘风蝶
图 柑橘凤蝶
1.成虫 2.幼虫
柑橘风蝶(Papilio xuthus Linnaeus)属鳞翅目、凤蝶科,别名黑黄凤蝶、花椒凤蝶。我国几乎遍布全国各省,国外在日本、朝鲜、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澳大利亚、越南等国均有分布。
柑橘凤蝶幼虫取食橘类、橙类、佛手、金柑、柠檬、香椽、柚、花椒、黄菠萝等叶片,造成经济损失或影响观赏价值。
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8~25 mm,翅展70~85 mm。翅色黑白相间,前翅近外缘有8个*半月形斑,近翅中部有1列自上而下逐渐增大黄斑,翅基近前缘处有5条*纵条纹;后翅近外缘有6个*新月斑,中室*,无斑纹,臀角处有1个橙色圆斑,斑*有1个黑斑点。两后翅臀角上方向外延伸呈燕尾状。春型较小,色深;夏型较大,色浅。
卵:球形,直径约1.3 mm,初产时为淡*,孵化前紫黑色。
幼虫:共5龄。1~3龄时,体色黄、褐色相间,体侧有斜向白带,体表具多疣突,形如鸟粪状。4~5龄幼虫体长19~40 mm,黄绿色,体表光滑。后胸背面中部有1对马蹄形纹,两侧各有1个眼状纹。受惊时臭角伸出长达5~8 mm,橙*。
蛹:体长22~28 mm,淡绿稍带暗褐色,纺锤形,头顶有1分二叉的角突,*背面有1突起。
生活史及习性
一年发生2~4代。在吉林、河北、陕西一年2~3代,四川、湖南、湖北、浙江一年3~4代,福建及华南地区一年5~6代。以缢蛹在小枝上及丛叶中越冬。
在吉林,第一代成虫5月上旬~6月中旬出现,第二代成虫6月下旬~8月中旬出现,个别年份第三代成虫8月中下旬发生。在武汉,第一代成虫5月上中旬羽化,为春型成虫;第二、三代成虫分别在6~7月、8~9出现,为夏型成虫。在江西南昌各代成虫发生期:3月中下旬~5月上旬、4月底~6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中下旬,以后各世代重叠,不易划分,10月底、11月初成虫终见。成虫日间活动,吸食花蜜,羽化后成虫可多次交尾,当日或隔日产卵。卵散产于嫩叶叶缘或嫩芽顶端,每雌产卵量约100粒。
幼虫共5龄。幼虫孵化后先啃食嫩叶叶肉,后嫩叶被吃光,老叶仅残留主脉。幼虫分散取食,每一幼虫取食叶片常片状分布,休息时在叶面或小枝等隐蔽处静息。幼虫受惊扰后,则伸出臭角,并释放芳香气味,驱赶敌害。老熟幼虫在小枝及丛叶、卷叶等处,吐丝固定其尾部,再吐丝环绕身体附着于枝干后化蛹,故将其蛹称为“缢蛹”。
各虫态历期:各地因不同发生代数,其各虫态历期各异。一般卵期5~7 d,幼虫期25~35 d,蛹9~10 d,越冬蛹240~270 d,成虫寿命15~20 d。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气候。温度是影响柑橘凤蝶各虫态发育历期长短的主要因素,在春秋两季发生的世代,各虫态历期延长;夏季世代重叠现象明显。在华南地区,基本上无越冬现象。
食物。成片栽植或摆放的寄主植物,受害程度明显高于零散生长的寄主植物;苗圃及10年生以下的寄主植物受害亦较重。
天敌。凤蝶蛹期的天敌有: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 Linnaeus)和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s lasus(Walker)),其寄生率达30%以上,对凤蝶的发生、严重为害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虫情调查及预测方法
1.发育历期推算预测。采取抽样调查,室内外饲养观察等综合方法,确定当地发生的代数、各世代、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由于柑橘凤蝶成虫产卵前需取食花蜜,作为补充营养,约径5~7 d,故已知某世代成虫发生的盛期,加上成虫补充营养历期和该世代卵历期天数,即可推算出幼虫出现的始期。
2.危害程度预测。据测算,一头老熟(5龄)幼虫一昼夜可取食大叶片5~6片,幼虫一生约取食发育成熟的叶片38~45片,已知某代幼虫的平均虫口密度,即可推算该代柑橘凤蝶幼虫为害造成的叶量总损失,由此确定其为害程度:总食叶量在1/3以下者为轻微(+), 1/3~2/3之间为中等(++),2/3以上者为严重(+++)。但在庭园、花园等处摆放的寄主植物,其为程度不能用上述标准衡量,总食叶量达到1/3时,即视为严重,因其已严重影响单株的生长及景观。
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人工捕捉幼虫和蛹,及时减少虫口发生基数。
生物防治。在柑橘凤蝶发生不严重的时期或地区,应避免使用化学农药,以保护其寄生性无敌昆虫,例如蝶蛹金小蜂,广大腿小蜂等。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应掌握在各代1~3龄幼虫期,喷施20%杀灭菊酯乳油或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1 500倍液,由于凤蝶幼虫抗药性差,其防效可达到98%以上。
【附】
毛毛虫,身上有毛、刺的虫子总称,一般都是毒蛾的幼虫,身上毛刺蜇人的。
比如,榕透翅毒蛾、柳毒蛾、刺蛾的幼虫
还有好多奇形怪状的,就不一一列举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0:32
这应该是花椒凤蝶。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0:32
这应该是花椒凤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