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悟道和佛教的开悟有什么区别?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0:15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46
1.两者的前提不一样
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史称龙场悟道。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
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顿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王守仁明宪宗成化年间,生于浙江余姚。父王华,王华在明朝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中了状元,王阳明就随父移居北京。
开悟:开悟是一个*的状态,是一个由"合一"而达到平安的状态。也就是与生命的外显层面--这个世界,以及你最深处的自我合一,并且与生命的隐含层面(原始状态)--存在的合一。开悟不仅只是受苦和内外冲突的了断,也是不断思考苦牢的终结。
2.两者的本质不一样
悟道: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顿悟,认为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题。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圣人之道是什么,就是良知,良知人人都有。判断事情对错是非,标准是良知,而不是外在的一些事物。
开悟:开悟的本质让你看到自己“心”的本来面目,而不是真实存在本来的面目。它让你看到你原以为的世界是你心的投射,心的创造。向外探索了解世界的意义,最后让你了解了“心”;你越向外去了解世界,最后你越了解了那个存于内的“心”。
开悟把所有的幻象撕破,它让你一下看到“心”的本来。看到那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知、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想去做、但什么也都能的“心”。开悟让你认识到心的本质,开悟仅仅让你看到那。这就是开悟及它的意义。
3.两者的内容不一样
悟道: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
开悟:心一旦变得自由、不执著、不担忧,也不特别关注任何事物,那一刻你就是开悟的。这种状态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定点;你不集中焦点于任何议题或经验,眼前存在什么便是什么。觉得“逍遥自在”,便是处于开悟状态。
七个要素——能量、决心、欣喜、仁慈、祥和、融入及觉醒——会融合成一种现象,一种客观的品质。这份客观意识正是对治人格执著倾向的必要条件。有了客观意识,你就不再受你的超我及无意识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悟之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场悟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46
王阳明是开悟了。
他悟到万法唯识的道理。阳明先生曾面对窗外的竹子,按照朱熹“格物致知”理论去格竹子,几天几夜下来头昏脑胀,卧床不起,还是不明白。
后来于贵州龙场,在他人生最潦倒的时候,静下心来,于深夜定中恍然悟道。
原来,朱熹“格物致知”理论是错误的!一开始就错了!
格,原来是研究,穷究天地万物之理。如果沿着这张思路,那会发现,天地无穷,永远不能穷尽万物之理,永远不能了知大道奥妙!
这格,原来不是研究,不是以凡夫的意识心(即佛教说的第六意识,分别心)去研究万物原理,而是“格杀”,格杀我们心中的*(因第六意识生起的*,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这“物语”,就是佛教说的见思、尘沙、无明等烦恼。
阳明先生这才发现,格杀物语,灭分别心后,离心意识,迥脱根尘,灵光顿时迸露,此时,才明了“天下无心外之物”,一切法由心想生!万法是好是坏,全不由万法决定,能决定的只是我们的心!境由心生,心能转境。
天下无心外之物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有个学生问王阳明,你老人家说天地万物都离不开自己,但是某人死了以后,天地万物仍然存在啊!王阳明回答说,你问得好,但我反问你,某人死了以后,他的那个天地万物还在不在呢?
一切法由心想生
1、元晓法师喝死尸水
韩国元晓法师是一位高僧,也是净土宗的大德。唐朝时候到中国来寻师访友,吃了不少苦头。有一次,夜晚睡在郊外坟地,半夜很渴没有水喝,看到旁边废墟乱瓦中有一些水,就把水捧起来喝。第二天天亮的时候,一看这是从死尸流下来的水,他当时心里觉得很恶心,然后豁然大悟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美恶自我,何关水乎?’他喝的时候以为是泉水,喝得非常舒服,到第二天才知道是死尸流出来的水,他从这个地方觉悟了。‘一切唯心造’,心清净平等,死尸的水也与泉水一样好喝。(节录自《太上感应篇》19-12-147)
2、登山时,大人累的气喘吁吁,汗流浃背;5、6岁的小孩子却在登山路上活蹦乱跳(我亲眼所见,当然并不是说,小孩一路上都是如此状态!但确实比大人登山状态好多了。),不知道怎么累。
是小孩子的体力比大人好、比大人强吗?当然不是。孩子的体力还不到大人的几分之一呢。那为什么?
佛法讲“所知障”与“烦恼障”为众生不能证道的两大障碍。小孩子的“所知障”--后天的知识、见闻觉知很少,他不执著“累”是什么东西,也不执著为什么“必须”要累。
所以,他不是一点不累,而是不像大人那么累。故佛法说:一切法由心想生。诚哉斯言!
3、
穿门而过
近代圆瑛法师讲他自己的故事:有一天他在房里打坐,突然想到一桩事,马上要去办,他从床上下来,就一直往外走,走到外面忽然想起来,门是关的,我没有开门,怎么出来的?回过头来推门,门确实是关的。他在那一念中忘了有门,没有了执著,门他就通过了;再生一个念头起来,有一道门,再也进不去了。这证明相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我们著有相是错误的;著无相也是错误的。有无两边都离开,你就可以从无相门入进去。如果有相、无相,执著任何一边不能进去,都不能契入这个境界。
4、俗话说:人生如梦。众生一直在无明大梦中,在幻化中而不自觉。
你看电影,荧幕上的人物活灵活现,其实背后是一张一张不动的胶卷在被机器操纵,我们被机器骗了。。。
现实也如此,有一种“业力”在背后操纵着我们,我们就是那不动的胶卷啊。。。我们的一举一动,其实就是业力的幻化而已。。。。
5、《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第一识,以为是老虎,肉身嘛,当然能射入;等“分别心、执著心”一产生,知道不是老虎,而是石头了,就再也射不进去了。【结论:你认为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有人得恶性癌症,乐观开朗,不久竟好了;有人得良性肿瘤,心灰意冷忧心忡忡,不久转化为恶性癌症。】
6、《列子》记载:范家有个叫子华的,喜欢私自蓄养侠客,全国人都佩服他。他很得晋国国君的宠爱,虽然没有官职,但地位却在三位公卿之上。谁被他看中,国君就会给谁爵位;他说谁的坏话,国君就会罢免谁。在他厅堂上议事的人同朝廷上的一样多。子华叫他的侠客中的智者与愚者互攻击,强者与弱者互相*,虽然受伤流血的人躺在眼前,他也毫不放在心上。整天整夜以此游戏取乐,几乎成为全国的风俗。
禾生和子伯两人是范家尊贵的侠客,一次出外游玩,经过荒远郊野,住在老农商丘开的家里。半夜,禾生与予伯两人谈论子华的名声与势力,能使活着的人死去,该死的人活下来;富有的人贫穷,贫穷的人富有。
商丘开以前一直为饥寒所困迫,于是悄悄地躲到北边窗下偷听他们的谈话。然后借了粮食,挑上畚箕到了子华的家门口。子华的门徒都出身于世家大族,身穿绸缎,乘坐高车,迈着四方步,眼睛只朝天看。他们瞧见商丘开年老体弱,面色黎黑,衣冠不整,没有不小瞧他的。接着又戏弄、侮辱、欺骗他,推摔捶打,无所不为,商丘开却没有一点不高兴的样子。侠客们的手段用尽了,戏弄、嘲笑得也十分疲惫。
于是同商丘开一起登上高台,人群中有人随意说:“有能从台上跳下去的,奖赏他一百金。”大家都争着响应。商丘开信以为真,于是首先从台上跳了下去,形状像一只飞鸟,飘扬到了地上,肌肤与骨骼都没有损伤。
范家的门徒以为是偶然成功,因而没有觉得太奇怪。于是又指着河湾的深水处说:“那水里有宝珠,游下去可以摸到。”商丘开又跳到了水里。游出水面后,果然得到了宝珠。大家这才开始觉得奇怪,子华才让他加入食肉穿绸的行列。
没多久范家的仓库发生大火。子华说:“你们有能钻进火中取出绸缎的,根据取出的多少赏赐你们。”商丘开毫无难色地钻进了大火中,来去几次,烟尘没有沾污脸面,身体也没有被烧焦。范家的门徒以为他有什么道术,于是一齐向他道歉说:“我们不知道您有道术而欺哄了您,我们不知道您是神人而侮辱了您。您可以把我们看作是笨蛋,您可以把我们看作是聋子,您可以把我们看作是瞎子。我们大胆地向您请教道术。”
商丘开说:“我没有什么道术。就是我的心里,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虽然这样,我心中还是有一个感觉,姑且向你们说一说。过去你们中有两位侠客住在我的家中,我听到他们赞誉范氏的势力,能够使活着的人死去,该死的人活下来;富有的人贫穷,贫穷的人富有。我真诚地相信,没有一点怀疑,所以不怕路途遥远而赶来。我来了后,又认为你们的话都是真实可靠的,因而只怕我的诚心不够,行动得不快,并不知道我的形体到了哪里,也不知道利害在什么地方,只是专心一意罢了。外物也不能改变我的诚心,如此而已。今天才知道你们在欺哄我,于是我心中便隐藏着猜测与疑虑,外面要注意所见所闻,回想过去侥幸没有被烧焦、淹死,现在还害怕得心中发烧,恐惧得全身发抖。哪能再靠近水火呢?”
从此以后,范氏的门徒在路上遇到乞丐和马医这些穷人,再不敢侮辱,一定要下车致礼。宰我听说了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说:“你不知道吗?最诚心的人,是可以感动万物的。可以感动天地,感动鬼神,横行天下而没有违抗的人,何止身负危险、出入水火而已呢!商丘开相信假话尚且遭不到阻碍,又何况你我都诚心诚意呢!你们要牢牢记住!”
由上述的两则故事,正好验证了佛所说的:‘万法唯心造’‘一切法由心想生’的道理。所以我相信有些癌症的病人,不是因‘癌症’而去逝,而是被‘癌症’吓死的!只要我们不要病痛放在心上,而时时刻刻以‘利益众生’‘服务众生’为念,放下一切的妄想、执著、分别,则心中不会因稍许不如意的亭,就耿耿于怀,或因小小的事情就发脾气骂人,如此身心清净,自然百病不侵,一切事情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7、《水知道答案》
[日]江本胜/著
世界为什么需要赞美?
本书用122张前所未见的水结晶照片,向世人展示了一项独一无二的科学观察:水能听,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
8、
有一对母女,母亲带着小女孩在乡村里面生活,后来遇到饥荒的时代,他们没有饭吃。这母亲看这样死守下去就完蛋了,他的母亲就拿一个布袋装了很多的沙,把这布袋绑起来吊在梁上面。母亲跟小女孩说,你不要紧张,这边有一包米在这个地方,我有事情出去办一下子,我回来就马上用这米煮粥给你吃。
这母亲出去了七天都没回来,隔壁的邻居看这小女生都没吃饭跑来跑去,就过来问小女孩这怎么回事呢?你妈妈呢?小孩说:妈妈出去不在。邻居问:她走了时候有交代什么事吗?小女孩说:妈妈说上面有吊一包米,回来的时候会煮粥给我吃。邻居就将米拿下来,把布袋一打开,里面都是沙。这小女孩看到这是沙的时候,当下马上气绝死掉身亡,马上死掉。就是她那个心中的愿望被破坏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47
王阳明是宋明理学的杰出代表,但他所悟的心法,跟当时的禅宗高僧的大彻大悟没有办法比。
然而千百年以来,再也没有第二个王阳明了,现在别说僧界无人,就是儒家,理学家 想找一个有他一半悟境的人,也没有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47
从理上顿悟是要印心的,王阳明龙场悟道只能是证悟,在哪个层次不详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48
佛教悟道有果位
普通人悟道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