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游洞在哪儿?求详细旅游攻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0:5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9:47
三游洞内外有很多碑刻与壁刻,具有历史价值与书法欣赏价值,是十分珍贵的文物。唐宋以来,白居易、元稹、白行简、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陆游等历代游览过三游洞的名人,以及在夷陵任过职的官吏,或题写诗文、或刻碑记事,共作壁刻、碑刻100多件。保存下来并已经发现的近60件,楷、隶、篆、行、草各体皆备。像清人陆维的隶书壁刻“鬲凡”,陈建候命长女闺瑛用小篆书写的《占合掌岩》巨幅壁刻“合掌岩高石不顽,化工有宝秘形山,辟开混沌蒙窍,露出人间生死关”。均堪称书法上品。
出三游洞沿石阶下行到下牢溪畔,悬崖腰畔有一方形石井,依峭壁上履石亭,这便是“陆游泉”。据地方志记载,宋代爱国诗人陆游,路经夷陵游览了三游洞。他发现下牢溪上方有一潭清冽的泉水,取水煎茶,气香味甘,赞赏之余留下诗词:“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这便是陆游泉的来历。
在三游洞的西陵山顶面临大江处,有一柱形石峰,上有小平台,遍是著名的“张飞擂鼓台”。据地方志记述,三国时期蜀汉猛将张飞在宜都郡(今宜昌)任太守时,曾在此台擂鼓督练兵士。猛将张飞的所雕像背依幽深峡谷,下临滚滚长江,环眼圆睁,虎须戟张,巨臂挥捶,似闻隆隆能够战鼓声,再现了这位古代名奖的勃勃英姿,游人至此,纷纷摄影留念。擂鼓台是游客最喜爱的景观。
三游洞顶临下牢溪口的山峰上有一座重檐三叠、金瓦朱栏、由“品”字形三亭组合的亭阁,这便是“至喜亭”。至喜亭始建于宋朝,由峡州(今宜昌)太守朱庆基修建在大江边,为的是方便船夫和商旅休憩。景佑四年(1037年)文学家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专为此亭撰写了《峡州至喜亭记》,使此亭成为宋代峡州三大胜境之一。
《巴楚乐宫》展出的巴楚乐器“八音”齐全,乐舞图象婀娜多姿,在古色古香的舞台上,身穿古典民族服装的演(奏)员,以复仿制的15类97件巴楚乐器,奏楚曲巴乐,拌巴歌楚舞。您将在悠扬的音乐中,仿佛听到屈子仰天吟《国殇》,昭君离乡琵琶声;在浓郁的民族舞蹈气息里,可以感受到龙舟竞渡的波飞浪溅,桔茶飘香的丰收喜悦。从而更增添了爱宜昌,爱三峡,献身中华的赤字之情。
1995年3月,*三峡办在京召开了“三峡刻石协调会”后,刻石工程正式动工。1996年4月刻石工程第一阶段(组委会将之命名为“三峡刻石第一观”)基本完工。它由印章刻石和摩岩刻石两部分组成。印章和书画的作者为国内外知名华人中国画画家。如叶浅序、关山月、吴作人、启功、沈鹏等144位作品283件,刻于三峡大坝17公里处的天柱山峭壁上,其中又取大坝江心石刻制印章127枚,其风格各异。镌刻精致,依石取势,天然而成,将画家常用章放大成印章石雕,此举乃我国史学上之新举、*同志曾赞誉这批艺术品“内容健康,品格高尚”。为保护好这些艺术珍品,经宜昌市文化局批准,将印章刻石迁于三游洞,键成“世界华人国家印章刻石园”供游人欣赏。
中华震旦角石俗称三峡石笋,震旦为中国年代古称,因其化石石形似竹笋,故俗名称之为石笋。该化石仅发现于中国三峡地区。他是一种生活在四亿四千万年前海洋中的凶猛食肉无椎脊动物,由于地壳的运动变化,使其被埋于坚硬的石灰岩之中,而成为一种海生无椎脊软件动物化石,属于头足类鹦鹉超目,是中国古生代奥陶纪的重要化石之一,其数稀少,尤是珍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9:47
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7公里,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山洞。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
三游洞地势险峻,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呈不规则长方形,深约30米,宽约23米,高约9米,是古代地下水沿岩层岩面不断溶蚀,并经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三游洞风景秀丽,历史悠久。从唐宋起,许多名家及文人墨客都曾相继来此,赋诗题字刻于洞壁上。现存洞内外的诗文摩崕、碑刻,数以百计;名家书法楷、隶、篆、行、草各体皆备。
风景区内主要景点有三游洞、至喜亭、楚塞楼、古军垒遗址、张飞擂鼓台、陆游泉等,近年来,景区又新增了巴楚乐宫、世界华人国家印章刻石园、中华震旦角石园等新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