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9:17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9:14
我觉得不要,但是我们需要学来应付考试。从来没有想过英语会在我们国家如此疯狂.小的时候家乡没有电视,甚至没有电. "电是什么?"是我们儿时伙伴常常讨论的话题.突然有一天,电来了!在还没有讨论出个结果的时候,电视又出现了.唯一的黑白小彩电似乎成了人们日益劳作后的最大消遣.雪花总是多于图象.电视里出来外国人,我们总是认为这些"黑驴"怎么也能上电视呢? 外国人的印象也就是那个时候的"黑驴". 眨眼之间,时间就这样到了二十一世纪.还没有等到我们有所感觉的时候.外国人出现在我们国家的大江南北.英语似乎已经成了我们必不可少的学习任务.现在从小学生就开始学习英语.我五岁的弟弟幼儿园放假回家都会讲"money"了. 美名其曰:老师说这是日常用语.难道我们国家到了二十二世纪见面就得"hello",再见就得"good bye"? 英语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们语言吗?为什么英语如今在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优秀文化的泱泱大国如此的疯狂呢?我们不得不设问一个X.随着这个社会信息的不断更新,我们固然要面对更多的外来事物.学习英语本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我们国家优秀的外语院校不在少数.可是大家看一看:现在小学学英语,初中考英语,高中考英语,大学考英语,再往上就更不用说了.无论什么专业,什么层次.必须考的一门课里绝对包括英语.社会上,上电大考英语,上函授要考英语.已经到了绝大多数考试均要考英语的地步.我们是不是真的在这些考试当中真正运用到了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我们自己的语言学的如何呢?答案同样是另人忧虑的. 市场上面出现的"大话语文"云云,已经不是一日两日了.也不要讲我们中国有多少人?世界上所有人里讲汉语的人最多?这只不过是我们自己安慰自己的一种理由罢了.在我们国歌里写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虽然这个历史环境已经远去了.但是国歌里所蕴涵的精华还在. 尚杰同志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借用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里的这句话来说明我们汉语的精华正在死去.我读后深表同感.一千多年前的诗传到今日依然是那么荡气回肠.其中的文字至今依然流通.试问一下,当今中国能写出这样的能有几人?要数国人人数比那个时候不知道多出多少倍. 尚杰同志把汉字比作阳春白雪.他认为汉字中的阳春白雪,肯定是没有了。这就是20世纪汉字的实际发展史。上世纪前期的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最消极后果,就是使汉字中的“阳春”渐逝,“白雪”融化。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曾经形象地把汉字比作典雅的贵夫人,而把西方拼音文字比作一个实用的女仆。现在国内教育的时尚,就是大家都抢着做这个“实用的女仆”,至于那“典雅的贵夫人”嘛,对不起,她已经死了。倘若不相信,就去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问问50岁以下的文科研究员和教授们,还有几人会写平仄押韵的古诗词?如果说这太难为他们了,那么,让他们用繁体字写一篇风格优美的散文吧——对不起,繁体字嘛,认,他们还是认得的,至于写嘛,肯定得像学外语一样,要借助于字典了! 不知道从何时起英语拥入了各个行业,而不仅仅只是在学生中间.一时间,"英语培训班","辅导班","速成班","冲刺班"......"一小时记1000单词法","英语速成法"......大街小巷无处不在.让我门不知道作何选择.可叹商家的腰包越来越大,而我们这些学习英语的人却未必能学到什么!是学生的错?是老师的错?是外语的错? 外语本身不是错!学习好汉语是学习外语的前提. 学习外语没有错,错就错在我们不是外国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9:15
要,学习英语的九大好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9:15
不需要,因为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后代,中华汉语里没有英语的一点影子,这是*分子强加在中国人头上的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