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27 22:2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21:23
铁与硫酸铜反应现象为:铁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化学方程式为:
1、硫酸铜,无机化合物,化学式CuSO₄。水溶液呈弱酸性,显蓝色。
2、硫酸亚铁,化学式FeSO₄,溶于水,且水溶液为浅绿色。
3、铜,化学式Cu,为红色固体。
扩展资料:
湿法炼铜用硫酸将铜矿中的铜元素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铜,再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这种方法叫湿法炼铜。
技术发展:
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了铜盐溶液里的铜能被铁置换,从而发明了水法炼铜。它成为湿法冶金术的先驱,在世界化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在汉代许多著作里有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也有“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的记载。南北朝时更进一步认识到不仅硫酸铜,其他可溶性铜盐也能与铁发生置换反应。
南北朝的陶弘景说:“鸡屎矾投苦洒中涂铁,皆作铜色”,即不纯的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醋,用醋溶解后也可与铁起置换反应。显然认识的范围扩大了。到唐末五代间,水法炼铜的原理应用到生产中去,至宋代更有发展,成为大量生产铜的重要方法之一。
葛洪是我国晋代著名的炼丹家。一次,葛洪之妻鲍姑在葛山用铁勺盛满曾青,几天后,葛洪拿那个铁勺使用,奇妙的现象出现了:铁勺变成“铜勺”,红光闪闪,葛洪的徒弟高兴得跳了起来:“点铁成金啦!”葛洪把“铜勺”放在火上烤,“铜勺”逐渐变黑。
这些,葛洪在《黄白篇》一书中均做了记载。
在欧洲,湿法炼铜出现比较晚。15世纪50年代,人们把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偶尔看出铜出现在铁表面,还感到十分惊讶,更谈不上应用这个原理来炼铜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硫酸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硫化亚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湿法炼铜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21:27
铁(Fe)与硫酸铜反应(CuSu4):铁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1、银粉其实是铝粉(Al)
2、铁与稀硫酸:Fe+H₂So₄=FeSo₄+H₂↑ 铝与稀硫酸2Al+3H₂So₄=Al₂(So₄)₃+3H₂↑
因为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铝位于铁前面所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金属溶液中置换出来
扩展资料:
硫酸铜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水溶液呈弱酸性,显蓝色。但从水溶液中结晶时,生成蓝色的五水硫酸铜(CuSO₄·5H₂O,又称胆矾),此原理可用于检验水的存在。受热失去结晶水后分解,在常温常压下很稳定,不潮解,在干燥空气中会逐渐风化。
硫酸铁为灰白色粉末或正交棱形结晶流动浅黄色粉末。对光敏感,易吸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属活动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21:25
铁与硫酸铜反应的现象是:铁层的表面析出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最后变成棕色。
化学原理: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并且呈弱酸性,所以首先铁被腐蚀,现生成二价铁离子,二价铁离子溶液为浅绿色,所以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同时由于铁的金属活泼型比铜强,所以发生了置换反应,溶液中的铜离子被置换还原成铜,铜为红色,所以铁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铁与硫酸铜的反应式:Fe+CuSO4=FeSO4+Cu
随后,溶液中的二价铁离子不稳定,会继续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溶液呈现棕色,所以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色。
扩展资料
干燥无水的硫酸铜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子,生成蓝色的五水硫酸铜,五水硫酸铜俗称胆矾,胆矾因为有吸水变色的特性,所以经常被用来测试气体中的水分。
化学特性:
1、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容易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2、硫酸铜溶液容易与活泼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红色的单质铜。
3、在化学电池中,硫酸铜还经常被用作电解液,通常作为阳极溶液。例如,在铜—铁原电池中,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从铁中吸收电子,形成金属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硫酸铜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21:24
1.铁栏杆外层涂料中的"银粉"大多是铝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21:29
铁(Fe)与硫酸铜反应(CuSu4):铁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21:27
铁与硫酸铜反应现象为:铁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化学方程式为:
1、硫酸铜,无机化合物,化学式CuSO₄。水溶液呈弱酸性,显蓝色。
2、硫酸亚铁,化学式FeSO₄,溶于水,且水溶液为浅绿色。
3、铜,化学式Cu,为红色固体。
扩展资料:
湿法炼铜用硫酸将铜矿中的铜元素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铜,再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这种方法叫湿法炼铜。
技术发展:
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了铜盐溶液里的铜能被铁置换,从而发明了水法炼铜。它成为湿法冶金术的先驱,在世界化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在汉代许多著作里有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也有“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的记载。南北朝时更进一步认识到不仅硫酸铜,其他可溶性铜盐也能与铁发生置换反应。
南北朝的陶弘景说:“鸡屎矾投苦洒中涂铁,皆作铜色”,即不纯的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醋,用醋溶解后也可与铁起置换反应。显然认识的范围扩大了。到唐末五代间,水法炼铜的原理应用到生产中去,至宋代更有发展,成为大量生产铜的重要方法之一。
葛洪是我国晋代著名的炼丹家。一次,葛洪之妻鲍姑在葛山用铁勺盛满曾青,几天后,葛洪拿那个铁勺使用,奇妙的现象出现了:铁勺变成“铜勺”,红光闪闪,葛洪的徒弟高兴得跳了起来:“点铁成金啦!”葛洪把“铜勺”放在火上烤,“铜勺”逐渐变黑。
这些,葛洪在《黄白篇》一书中均做了记载。
在欧洲,湿法炼铜出现比较晚。15世纪50年代,人们把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偶尔看出铜出现在铁表面,还感到十分惊讶,更谈不上应用这个原理来炼铜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硫酸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硫化亚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湿法炼铜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21:27
铁(Fe)与硫酸铜反应(CuSu4):铁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1、银粉其实是铝粉(Al)
2、铁与稀硫酸:Fe+H₂So₄=FeSo₄+H₂↑ 铝与稀硫酸2Al+3H₂So₄=Al₂(So₄)₃+3H₂↑
因为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铝位于铁前面所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金属溶液中置换出来
扩展资料:
硫酸铜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水溶液呈弱酸性,显蓝色。但从水溶液中结晶时,生成蓝色的五水硫酸铜(CuSO₄·5H₂O,又称胆矾),此原理可用于检验水的存在。受热失去结晶水后分解,在常温常压下很稳定,不潮解,在干燥空气中会逐渐风化。
硫酸铁为灰白色粉末或正交棱形结晶流动浅黄色粉末。对光敏感,易吸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属活动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21:23
铁(Fe)与硫酸铜反应(CuSu4):铁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21:28
1.铁栏杆外层涂料中的"银粉"大多是铝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21:24
铁与硫酸铜反应的现象是:铁层的表面析出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最后变成棕色。
化学原理: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并且呈弱酸性,所以首先铁被腐蚀,现生成二价铁离子,二价铁离子溶液为浅绿色,所以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同时由于铁的金属活泼型比铜强,所以发生了置换反应,溶液中的铜离子被置换还原成铜,铜为红色,所以铁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铁与硫酸铜的反应式:Fe+CuSO4=FeSO4+Cu
随后,溶液中的二价铁离子不稳定,会继续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溶液呈现棕色,所以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色。
扩展资料
干燥无水的硫酸铜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子,生成蓝色的五水硫酸铜,五水硫酸铜俗称胆矾,胆矾因为有吸水变色的特性,所以经常被用来测试气体中的水分。
化学特性:
1、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容易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2、硫酸铜溶液容易与活泼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红色的单质铜。
3、在化学电池中,硫酸铜还经常被用作电解液,通常作为阳极溶液。例如,在铜—铁原电池中,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从铁中吸收电子,形成金属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硫酸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