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2: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5:44
有教无类,读音yǒu jiào wú lèi,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亦可指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孝顺,有的不孝,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
要弄清楚什么叫“有教无类”,得先弄清楚“有A无B”这种句式。这种句式在汉语中有四种意思:
1、只有A,没有B,比如有勇无谋、有名无实。
2、有A,没有非A(B),比如有增无减、有过之无不及。
3、既有A又没有A,比如有意无意、有一搭没一搭。
4、如果有A,就没有B,比如有备无患、有恃无恐。
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
“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有教无类”的主张是孔子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总纲。在孔子看来,无论是谁,都可以接受教育而从善,应该一视同仁对他们进行教育。孔子是历史上第一个办私学的人,他不分贵贱,不看地域,也不分智愚,只要肯虚心向学,孔子一律对他们进行教育。
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七十贤人中属于贵族出身的有孟懿子、南宫敬叔、孟武伯、司马牛四人;属于城市贫民和卑贱之人有颜路、颜回、仲弓等人;甚至连颜涿聚这样的“梁父之大盗”也列入门墙。就像孔子所说,只要给我一些薄礼,我从来没有不教的,来者不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