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时空动态演变用什么方法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2:0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7:07
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研究
魏慧萍
自传统训诂之学直至当今词汇研究,关于汉语词义的探讨薪火相传、代有新作。本文在继承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汉语词义放置在与认知、思维、社会历史发展以及语言系统本体诸多因素相关联的背景之下,运用历时与共时、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开拓词义研究的思路,加强对汉语词义特性的考察,进而梳理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的脉络和规律,为传统训诂学与现代词汇学的接轨作出努力。
论文内容分为六个部分:引言;第一章:汉语词义研究现状述评;第二章:词义的共性;第三章:对汉语词义特点的思考;第四章:汉语词义发展演变规律新探;余论。
引言交代论文选题的缘起和写作主旨。
第一章是对汉语词义研究历史及现状的述评,着眼于对传统训诂学与词汇学的接轨,分为古代汉语词义研究和现代汉语词义研究两个方面。对各个历史时期词义研究的主要特点、代表人物及观点等进行了比较细致的阐述。并提出古今贯通的"汉语词义研究整体观"。
第二章是从共性的角度对词义与社会历史发展、词义与思维、词义与语境、词义集合元素及其运动方式等论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词的诞生源于抽象;词义来源于人们对真实世界的认知;词义的趋同性和差异性文化内涵;词义与形象、顿悟、逻辑、情感等各种思维方式及心理活动的关系;意象是词义在思维中的映现形式;语境是一种综合现实;词义集合论等主要观点。
在第二章第一节"词义与社会历史发展"中,从共性、人文区域、民族特性、地域、社会群体及个体等角度对词义的文化内涵进行阐述。第二章第二节"词义与思维"中,把思维分为语音序列思维和非语音序列思维,分析词义与各种形式的思维活动及心理因素的密切关系,将哲学中的"意象"引入汉语词义研究范畴。从语言学角度把"意象"界定为:意象是非语音序列与语音序列思维的综合认知成果,是词义所对应的思维映现形式。并进而分析了具体意象类型、静态词义和动态词义与意象的关联、词义与意象群等问题。在第二章第四节中,把词义集合的元素分为形象义素、情感义素、理性义素、直觉义素、心理义素;主题义素、功能义素、背景义素、风格义素、外来义素等类型进行阐述。
词义来源于人们对真实世界的认知成果,是对逻辑思维中概念的综合反映,并在人的思维活动中映现为各种意象,意象通过思维的语言生成机制外化为语言形式的意义内容。词义集合中的各类义素正是意象在语义中的落点。
基于以上对词义共性的认识,第三章从考察汉语词义特性的角度对汉语词义的几个显著特点进行了思考。所论及的与词义发展演变有关的因素主要有:充满辨证、和谐观念,形象思维发达,长于联想、比附,注重整体,重视直觉、感悟和意会的汉民族心理特质及其对词义发展的影响;词汇的孳乳、更新、造词构词等与词义发展的关系;表意体系的汉字的创制方法及发展与意象、词义的关系;修辞作为突破现有规约词义"围城"的策略式词义发展形式,与词义发展演变的同构与互动;汉语主导文体由文言文向白话文的嬗变对词义发展的影响等。
这些都是从汉语实际出发对词义进行的考察和探讨。体现出共性与汉语特性结合、训诂与词义研究结合的整体思路。
在第三章第三节中,针对汉字的表意性与词义的关系,探讨了早期汉字的"象"与"形"、汉字字形承载的"象"与词义在思维中所映现的意象、汉字的表音兼表意成分与词义的关系等。把汉字的"形"、"象"、词义三者的关系阐述为:"形"承载"象","象"蕴涵造字时代的词义和日后意义孳乳的丰富的可能性。汉字形体的表意功能是对思维中意象的形象化、图解式的呈现,表意成分在书面上形成的构字部件是意象在语言的书面形式中留下的"暗示",可以称之为"意象的表征",同时也是义素在词的书面形式中的显性标记。
在对汉语词义的特点作了如上思考之后,论文第四章旨在梳理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的脉络和规律。其中详细论及静态词义与动态词义的关系、在动态发展中互相转化的种种情形;阐发汉语词义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原则和基本途径;从个体词义的发展演变和词汇系统中词义发展演变两种角度,阐述汉语词义发展的主要形式及规律。
个体词义的发展演变分为完成于词的一个义项范畴内的发展演变和完成于一个词的范畴内的发展演变两种情况。前者包括:词义深化;意义范围扩大、缩小、转移等变化:扩大又分为主体扩大化、动作方式扩大化、目的扩大化等各种形式的使用性扩大以及不受辨证逻辑制约的发展式扩大,缩小又分为总名变专名、泛指变特指、双向变单向、感*彩类型化缩小等形式,转移又分为词汇意义的转移、色彩意义的转移和语法意义的转移等具体情形。后者包括义项增加和义项减少的发展变化。其中义项增加是通过相似引申、相关引申、特质引申、逻辑引申、修辞引申、移情引申、特指引申、反向式引申、时空引申、宗教引申、虚化引申等引申方式来实现的;义项减少则主要通过旧义项被新义项取代以及词义的自我淘汰来完成。
词汇系统中的词义发展演变主要包括:灌注式引申、裂变式引申产生新词;单音词素、双音合成词素重组新词;词义转嫁;词义类聚的发展演变情况:等义词、近义词的分化和发展,对称式引申、"词义渗透"、类属词的丰富发展、亲属词的社会化、象征化发展倾向等;词汇成员的词义发展与身份的转化。
以上对于汉语词义发展演变主要形式和规律的探讨始终遵循着静态与动态结合、历时与共时相参照的研究思路。
文末对当前汉语词义发展的新趋向作了简要的阐述。并在余论中提出建构汉语词义共时平面的设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7:07
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研究
魏慧萍
自传统训诂之学直至当今词汇研究,关于汉语词义的探讨薪火相传、代有新作。本文在继承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汉语词义放置在与认知、思维、社会历史发展以及语言系统本体诸多因素相关联的背景之下,运用历时与共时、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开拓词义研究的思路,加强对汉语词义特性的考察,进而梳理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的脉络和规律,为传统训诂学与现代词汇学的接轨作出努力。
论文内容分为六个部分:引言;第一章:汉语词义研究现状述评;第二章:词义的共性;第三章:对汉语词义特点的思考;第四章:汉语词义发展演变规律新探;余论。
引言交代论文选题的缘起和写作主旨。
第一章是对汉语词义研究历史及现状的述评,着眼于对传统训诂学与词汇学的接轨,分为古代汉语词义研究和现代汉语词义研究两个方面。对各个历史时期词义研究的主要特点、代表人物及观点等进行了比较细致的阐述。并提出古今贯通的"汉语词义研究整体观"。
第二章是从共性的角度对词义与社会历史发展、词义与思维、词义与语境、词义集合元素及其运动方式等论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词的诞生源于抽象;词义来源于人们对真实世界的认知;词义的趋同性和差异性文化内涵;词义与形象、顿悟、逻辑、情感等各种思维方式及心理活动的关系;意象是词义在思维中的映现形式;语境是一种综合现实;词义集合论等主要观点。
在第二章第一节"词义与社会历史发展"中,从共性、人文区域、民族特性、地域、社会群体及个体等角度对词义的文化内涵进行阐述。第二章第二节"词义与思维"中,把思维分为语音序列思维和非语音序列思维,分析词义与各种形式的思维活动及心理因素的密切关系,将哲学中的"意象"引入汉语词义研究范畴。从语言学角度把"意象"界定为:意象是非语音序列与语音序列思维的综合认知成果,是词义所对应的思维映现形式。并进而分析了具体意象类型、静态词义和动态词义与意象的关联、词义与意象群等问题。在第二章第四节中,把词义集合的元素分为形象义素、情感义素、理性义素、直觉义素、心理义素;主题义素、功能义素、背景义素、风格义素、外来义素等类型进行阐述。
词义来源于人们对真实世界的认知成果,是对逻辑思维中概念的综合反映,并在人的思维活动中映现为各种意象,意象通过思维的语言生成机制外化为语言形式的意义内容。词义集合中的各类义素正是意象在语义中的落点。
基于以上对词义共性的认识,第三章从考察汉语词义特性的角度对汉语词义的几个显著特点进行了思考。所论及的与词义发展演变有关的因素主要有:充满辨证、和谐观念,形象思维发达,长于联想、比附,注重整体,重视直觉、感悟和意会的汉民族心理特质及其对词义发展的影响;词汇的孳乳、更新、造词构词等与词义发展的关系;表意体系的汉字的创制方法及发展与意象、词义的关系;修辞作为突破现有规约词义"围城"的策略式词义发展形式,与词义发展演变的同构与互动;汉语主导文体由文言文向白话文的嬗变对词义发展的影响等。
这些都是从汉语实际出发对词义进行的考察和探讨。体现出共性与汉语特性结合、训诂与词义研究结合的整体思路。
在第三章第三节中,针对汉字的表意性与词义的关系,探讨了早期汉字的"象"与"形"、汉字字形承载的"象"与词义在思维中所映现的意象、汉字的表音兼表意成分与词义的关系等。把汉字的"形"、"象"、词义三者的关系阐述为:"形"承载"象","象"蕴涵造字时代的词义和日后意义孳乳的丰富的可能性。汉字形体的表意功能是对思维中意象的形象化、图解式的呈现,表意成分在书面上形成的构字部件是意象在语言的书面形式中留下的"暗示",可以称之为"意象的表征",同时也是义素在词的书面形式中的显性标记。
在对汉语词义的特点作了如上思考之后,论文第四章旨在梳理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的脉络和规律。其中详细论及静态词义与动态词义的关系、在动态发展中互相转化的种种情形;阐发汉语词义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原则和基本途径;从个体词义的发展演变和词汇系统中词义发展演变两种角度,阐述汉语词义发展的主要形式及规律。
个体词义的发展演变分为完成于词的一个义项范畴内的发展演变和完成于一个词的范畴内的发展演变两种情况。前者包括:词义深化;意义范围扩大、缩小、转移等变化:扩大又分为主体扩大化、动作方式扩大化、目的扩大化等各种形式的使用性扩大以及不受辨证逻辑制约的发展式扩大,缩小又分为总名变专名、泛指变特指、双向变单向、感*彩类型化缩小等形式,转移又分为词汇意义的转移、色彩意义的转移和语法意义的转移等具体情形。后者包括义项增加和义项减少的发展变化。其中义项增加是通过相似引申、相关引申、特质引申、逻辑引申、修辞引申、移情引申、特指引申、反向式引申、时空引申、宗教引申、虚化引申等引申方式来实现的;义项减少则主要通过旧义项被新义项取代以及词义的自我淘汰来完成。
词汇系统中的词义发展演变主要包括:灌注式引申、裂变式引申产生新词;单音词素、双音合成词素重组新词;词义转嫁;词义类聚的发展演变情况:等义词、近义词的分化和发展,对称式引申、"词义渗透"、类属词的丰富发展、亲属词的社会化、象征化发展倾向等;词汇成员的词义发展与身份的转化。
以上对于汉语词义发展演变主要形式和规律的探讨始终遵循着静态与动态结合、历时与共时相参照的研究思路。
文末对当前汉语词义发展的新趋向作了简要的阐述。并在余论中提出建构汉语词义共时平面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