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是怎么崛起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2:0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7:07
英国崛起的原因是综合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从英国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其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大致可分为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两部分:
部分内部原因:
1、完成了基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次海外掠夺和贸易也是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以及殖民战争等都是其完成原始积累的原因。
2、制度的改革:资产阶级*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积极发展对外的贸易,使伦敦,利物浦成了繁荣的港口城市。
3、工业*的推动: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首先完成有许多科学发现和发明,如蒸汽机等。
4、重视教育:二百多年来,英国的各类学校和大专院校随着该国举世瞩目的技术、工业和金融*而发展起来。但是,其世界一流的教育历史更为悠久,可追溯到12世纪牛津大学(1185)和剑桥大学(1209)成立的时代。
部分外部原因:
1、拥有强大的制海权:1588年,英国战胜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攫取世界海洋霸权上迈出第一步。其后,利用其优势的地理位置与强大的海军控制了海上运输贸易。
2、不断扩张殖民地:英国的殖民地在19世纪猛烈扩张。1801年合并爱尔兰,英国的正式名称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对亚洲的侵略继续扩大。
扩展资料:
英国本土位于欧洲*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18世纪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统治的领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国,其殖民地面积等于本土的111倍, 号称日不落帝国。
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取得了胜利,但国力严重受损,于20世纪下半叶大英帝国解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英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7:08
英国近代以来的崛起和强大,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而其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宪政*的形成与完善,无疑是其最重要的结构性和制度
性支撑。近代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三权分立宪政*国家,应该被看作是英国贡献给现代世界*的最大制度创新。近代英国正是通过宪政
*创新引领时代潮流,并迅速崛起为欧洲强国、乃至世界强国的。从欧洲的历史来看,英国崛起时人口不过2000多万。英国先是在1588年消
灭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接着又打败了“海上马车夫”荷兰,最终在18世纪后期的七年战争中打败法国,而成为世界霸主。并且,随着宪
政*的完善,市场经济*在英国日渐成熟,工业*首先在英国发生,新技术开始不断涌现。176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1768年阿克莱特
发明了水力纺织机,1779年克莱普顿发明了走锭纺织机,1784年卡特莱特发明了动力纺织机,等等。而代表经济自由放任和市场经济成熟理论
的著作——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也正是在1776年出版的。英国长达几百年的兴盛史,充分证明宪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可以说,
英国所走过的宪政之路是成功的,经验是可贵的,对后世影响是巨大的。研究英国宪政*的形成与发展,可以更好地认识近代英国的崛起,
有助于提供线索,抓住根本。就其深远意义而言,近代英国宪政*的形成与完善不仅是国家性的,更是世界性的。近代以来几乎所有的宪政
国家都是效仿英国宪政*而走上宪政道路的。
宪政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无疑是当今中国理论界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而二者之间确实存在一些规律性联系。中国百年来宪政进程受阻
,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的缺乏、个*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缺乏有效的平衡和相互尊重。值得庆幸的是,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
济的确立和推进,中国的社会利益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私人财产权利已经人宪,利益主体多元化格局已基本形成,从而为我国的宪政
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结构基础和背景根基。当然,宪政在中国的实现,也离不开我们的理性自觉推动。这就需要对西方宪政的生成加
强研究以丰富我们对宪政的认识。事实上,对宪政的认识和了解本身就是我们宪政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近代英国宪政*的形成和发
展进行历史考察,可以为我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变迁时期制度变革、演进的机理提供一些借鉴和参照。我们在强调各国现代化的多样性、各民族
发展的独特性的同时,也不应忽略现代化所内涵的普遍性和一般性规律。尽管世界各国*经济制度、历史文化传统各异,但只要采取民族国
家的组织形式,奉行利益导向的市场经济,采用形式理性的非人格化官僚管理*,那么社会治理就必然选择法治和宪政。在当下中国,随着
市场经济*的确立,*、宪政问题日益成为*领域,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并且在日益推进的依法治国**改革中得到了
清晰体现。毋庸讳言,现代**与*、宪政有着直接联系,因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中国的**改革问题就是宪政问题。为此,对
宪政主义进行追根溯源,以便为我们的宪政发展提供一定的知识和理论储备,就显得极为必要。英国是宪政“母国”,当然也就成为宪政研究
躲不开、绕不过的重要一环。对近代英国宪政形成、发展的动因、过程和特征给予历史性的考察与思索,并上升到规律性认识,对于正在大力
发展市场经济和正在走向宪政的中国有着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当然,我们更多地是要从近代英国宪政的形成和发展中寻求经验而非样板
,寻求灵感而非模式。
2.近代英国宪政形成的特点
长期以来,英国宪政的形成与发展一直是中、西方学术界乐此不疲的研究领域。然而,由于英国宪政发展未曾中断的连续性,使得英国宪政的
形成和发展烙有更多的传统痕迹。故而对英国中世纪宪政与近代宪政的联系和区别,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将中世纪英国宪政与近代英国宪政等
同。事实上,从17世纪开始,近代英国的宪政*及其价值观念与中世纪的宪政*及其价值观念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对此,霍布斯鲍姆强调
:“这种对激烈对抗的回避,这种对新瓶贴上旧标签的偏爱,是不应与无所变革混为一谈的。”中世纪至近代,英国的宪政发展分为前后两个
不可分割的阶段:首先是中世纪等级制混合政体,然后通过近代宪政*,建立起成熟稳固的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政体。英国从中世纪的《自
由大宪章》开始,由于封建地方贵族、城市与王权的对立、冲突,在封建制度下开创了英国宪政的传统,创立了封建制混合政体。随着近代资
本主义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强大,社会冲突逐渐转变为地方贵族与国王、市民阶级之间的冲突。封建制度不利于集权国家的发展
,而商品货币经济的健康发展又离不开庞大集权国家的保护。由庞大*集权国家保护,可以加快资源的交易速度,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
效率。同时,国家的悖论也被提了出来,拥有一个强大而权力有限的*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国家过于软弱,无法保证契约的实施
与产权的安全,交换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水平将非常有限。但是随着国家权力的增强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强大的*虽然能够保护产权,但
是也会因为国家权力的强大对契约与产权造成威胁。所以,自由市场制度的发展必须伴随制约*行为的制度的建立。绝对主义国家只能从道
德上尊重和保障产权,但在制度上却无法真正有效尊重和保障产权。17世纪英国率先建立了三权分立宪政*,开始用分权的手段,来解决国
家作用的“本质两难”。这时分权的社会等级色彩逐渐淡化,职能色彩逐渐增强。1688年英国“光荣*”之后建立的议会主权和普通*司
法独立都*了王权对私人财产的随意侵犯,确保国家制度内部存在制约与平衡,使国家在积极有效地发挥它应起的作用的同时,无法滥用权
力。宪政对公共权力不是否定,而只是*。通过三权分立宪政*的建立与完善,近代英国形成了一个权力强大而又有限的*,并为1780
年工业*的发生提供了产权保护这一关键性基础。可以说。近代英国是伴随着对私人财产权利保护而崛起的。
3.研究近代英国宪政形成的方法
目前,*学界,存在着形上论与实在论、先验论与经验论、自然法主义与法律实证主义、重主观与重客观等各方面的理论分野,从而导致了
对宪政的不同定义。*学界对宪政的定义纷繁复杂、众说纷纭,其根源在于对宪政的认识缺乏一个同一的话语背景。以至于在不同的语境中
宪政呈现出不同的含义,造成了宪政这一概念使用的混乱,甚至在同一篇文章中,在不同的语境中宪政有着不同的指向。事实上,这在某种程
度上是脱离宪政形成的历史语境研究宪政的产物:人们在研究宪政时,总习惯于把它的发展历史看成好像只有从属和次要的意义,甚至确信宪
政可以离开它的历史来进行考察和理解。结果造成对宪政的研究,分析演绎性的方法多,而事实描述性的方法少。演绎分析性的方法大都将宪
政的形成建立在逻辑推演的基础上,由于缺乏历史考据,其结论难免缺乏事实的生动与历史的厚重,甚至会出现断论失据之辞。事实上,宪政
的形成、发展、变革是与社会生活、社会发展存在内在关联的,我们不应将其与它赖以产生的社会基础分离开来研究。对于宪政的发展及其价
值观念的变化,如果离开它所赖以存在和发生变化的背景条件,是不可理解的。因为,以宪政之“定义”解说宪政,只是回答了“什么是宪政
”的问题,却无法回答。宪政是什么”。搞清楚宪政是怎样产生的,事实上比弄清宪政的定义更重要。因而,研究近代英国宪政的形成离不开
历史学方法,离不开历史视野和背景,这就需要引入历史学方法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对英国宪政研究,引入历史学与法学交叉学科研究
也是具有可行性的。历史学,法学只是为了研究方便而进行的一种人为学科划分,二者的隔阂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无论是历史学、还是法学
,它们所面对的都是同样一个人类社会的现实和历史,将它们区别开来的只不过是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和所用理论有所差别罢了。因而,在研
究领域上出现交叉或者重叠是正常的。并且,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扩大我们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视野。
通过历史发生学的逻辑梳理,可以引领我们超越浮面的表象,进入到更为深层的生成机制中去。作为过程描述的历史学,本身就是一种方法,
它是法学家的一个基本理论素养。正如德国法学家萨维尼所强调的,“法学家必当具备两种不可或缺的素质,即历史素养,以确凿把握每一时
代与每一法律形式的特性;系统眼光,在与事物整体的紧密联系与合作中,即是说,仅在其真实而自然的关系中,省察每一概念与规则”。由
于缺失历史的背景和视野,长期以来对英国宪政的研究多是平面拓展,而缺乏深度挖掘;多囿于表层,总还是悬浮在波谷浪尖。而不知道宪政
之河的深水处究竟涌动着什么力量,才形成了水面上那可见的波峰。通过历史深层描述可以还近代英国宪政形成以来的历史本来面目,可以帮
助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近代英国宪政发展的真实历史过程,以便从中抽象出宪政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宪政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律不在历史
之外,而在历史之中。投有宪政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宪政理论的研究也就失去了依据和支撑。目前,关于英国的宪政理论之所以迟迟难以取
得较大进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英国宪政史研究的滞后。可以说,投有一套符合历史发展真实的描述性宪政史著作,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分析
性宪政学说,更不可能谈高水平的宪政理论。因为,“知其所以然”是建立在“知其然”的基础上。所以要在宪政史与宪政理论之间建立一种
良好的互动关系,只有将历史叙述与理论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到观点的真实与深刻。有说服力的英国宪政理论,只能是建立在对英
国宪政史进行直接而持续的思考基础上。
英吉利民族于中世纪王权与贵族的对抗冲突中孕育萌芽的自由传统,经过几百年的缓渐生长,在十五六世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商业*等新事件及新精神的滋养之下,渐渐根深叶茂,终于因十七世纪的英国*而开出了宪政之花,结出了自由之果。宪政的思想与制度宣示着人类*意识的觉醒,启示了人类文明的新时代。三个世纪以来,尤其在经历了二十世纪极权主义*的劫难之后,宪政之作为现代*生活的样式已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宪政的主要制度与观念起源于英国。议会制、责任内阁制、政党制、文官制等宪政制度首先在英国产生,*的财产权原则、基本*原则、分权制衡和有限*原则、法治原则都从英国的行宪经验中得来。在行宪历程中,英国孕育和生长了宪政制度和自由精神。宪政制度与自由精神的相互作用,社会史与思想史的互动使英国在经历传统与变革的巨大冲突之后,以演化与渐进的方式成功地从中世纪*制度转变到近代的君主立宪制度,避免了激进与*的社会变革,率先步入近代社会,创造了富有英国经验主义特色的英国宪政模式。
所谓宪政,简而言之,即是有限*。宪政的核心内容是*与约束国家权力,确立与保护公民权利与自由。正是在对于国家权力的制约之中,公民权利获得保障,*自由得以实现,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之间的界限得以确立。而对于权力的警惕与防范根源于对于自由价值的珍视,所以权利和自由高于和先于权力。
英国的宪政道路是自然演化和渐进改革的道路。英国从传统社会步入现代社会,从君主制*转向现代*,实现宪政的道路是在社会力量的冲突与和谐的动态平衡中,通过持续不断的渐进、稳健的社会改革而实现的。英国从中世纪的《自由大宪章》开始,就由于贵族与王权的对立、冲突而开创了英国自由的传统,这样一种传统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中产阶级的兴起,冲突转变为贵族、国王与中产阶级、国会的对立,十七世纪的英国*以光荣*成功实现君主制与宪政的调和,传统*形式与现代*精神的结合而告终,光荣*成为英国历史的最后一次*,它奠定了英国式渐进道路的基础。十八世纪工业*的发展,使工人阶级逐渐成长为独立、完整的*力量而与工业家集团形成两种对立的社会力量,民主化成为十九世纪*变革的主题。在社会变革的潮流中,*家审时度势,1832年的第一次议会改革使英国民主化的进程采取了渐进改革的方式,避免了法国*式的代价。二十世纪英国的宪政改革同样是致力于渐进社会工程(piecemeal social engineering),而拒绝欧陆盛极一时的乌托邦社会工程,费边社会主义与自由资本主义冲突的妥协方案是建立“福利国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英国避免了法西斯主义等极权主义的惨痛代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7:08
英国迅速的崛起 一:十五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大西洋航路中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伦敦,利物浦等) 二:英国推行“重商主义”*,鼓励出口,支持工商业者参与贸易竞争,占领殖民地 三: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圈地运动推动了城市的繁荣和贸易的发展) 四: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加速了发展 五:注重发展海军,三次英荷战争打败了“海上马车夫”荷兰,夺得了海上霸权地位 工业* 工业*(The Instrial Revolution ),又称产业*,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后来又空扩充到其他行业。 有人认为工业*在1750年左右已经开始,但直到1830年,它还没有真正蓬勃地展开。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在英国乃至世界的爆发。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后来,工业*传播到世界各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7:09
资本的原始积累,海外殖民,海外扩张,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7:10
提供几个点好了:
内部:制度的转变
贵族集体议事的传统(早在13世纪就由《大宪章》*国王)
工业*
拥有资源优势(大量煤矿和铁矿)
外部:远离欧洲*,英吉利海峡使得它利于自保
战略得当,使欧洲各强国各自争斗,削弱他们以强大自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7:07
英国崛起的原因是综合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从英国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其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大致可分为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两部分:
部分内部原因:
1、完成了基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次海外掠夺和贸易也是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以及殖民战争等都是其完成原始积累的原因。
2、制度的改革:资产阶级*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积极发展对外的贸易,使伦敦,利物浦成了繁荣的港口城市。
3、工业*的推动: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首先完成有许多科学发现和发明,如蒸汽机等。
4、重视教育:二百多年来,英国的各类学校和大专院校随着该国举世瞩目的技术、工业和金融*而发展起来。但是,其世界一流的教育历史更为悠久,可追溯到12世纪牛津大学(1185)和剑桥大学(1209)成立的时代。
部分外部原因:
1、拥有强大的制海权:1588年,英国战胜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攫取世界海洋霸权上迈出第一步。其后,利用其优势的地理位置与强大的海军控制了海上运输贸易。
2、不断扩张殖民地:英国的殖民地在19世纪猛烈扩张。1801年合并爱尔兰,英国的正式名称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对亚洲的侵略继续扩大。
扩展资料:
英国本土位于欧洲*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18世纪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统治的领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国,其殖民地面积等于本土的111倍, 号称日不落帝国。
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取得了胜利,但国力严重受损,于20世纪下半叶大英帝国解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英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7:08
英国近代以来的崛起和强大,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而其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宪政*的形成与完善,无疑是其最重要的结构性和制度
性支撑。近代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三权分立宪政*国家,应该被看作是英国贡献给现代世界*的最大制度创新。近代英国正是通过宪政
*创新引领时代潮流,并迅速崛起为欧洲强国、乃至世界强国的。从欧洲的历史来看,英国崛起时人口不过2000多万。英国先是在1588年消
灭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接着又打败了“海上马车夫”荷兰,最终在18世纪后期的七年战争中打败法国,而成为世界霸主。并且,随着宪
政*的完善,市场经济*在英国日渐成熟,工业*首先在英国发生,新技术开始不断涌现。176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1768年阿克莱特
发明了水力纺织机,1779年克莱普顿发明了走锭纺织机,1784年卡特莱特发明了动力纺织机,等等。而代表经济自由放任和市场经济成熟理论
的著作——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也正是在1776年出版的。英国长达几百年的兴盛史,充分证明宪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可以说,
英国所走过的宪政之路是成功的,经验是可贵的,对后世影响是巨大的。研究英国宪政*的形成与发展,可以更好地认识近代英国的崛起,
有助于提供线索,抓住根本。就其深远意义而言,近代英国宪政*的形成与完善不仅是国家性的,更是世界性的。近代以来几乎所有的宪政
国家都是效仿英国宪政*而走上宪政道路的。
宪政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无疑是当今中国理论界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而二者之间确实存在一些规律性联系。中国百年来宪政进程受阻
,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的缺乏、个*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缺乏有效的平衡和相互尊重。值得庆幸的是,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
济的确立和推进,中国的社会利益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私人财产权利已经人宪,利益主体多元化格局已基本形成,从而为我国的宪政
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结构基础和背景根基。当然,宪政在中国的实现,也离不开我们的理性自觉推动。这就需要对西方宪政的生成加
强研究以丰富我们对宪政的认识。事实上,对宪政的认识和了解本身就是我们宪政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近代英国宪政*的形成和发
展进行历史考察,可以为我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变迁时期制度变革、演进的机理提供一些借鉴和参照。我们在强调各国现代化的多样性、各民族
发展的独特性的同时,也不应忽略现代化所内涵的普遍性和一般性规律。尽管世界各国*经济制度、历史文化传统各异,但只要采取民族国
家的组织形式,奉行利益导向的市场经济,采用形式理性的非人格化官僚管理*,那么社会治理就必然选择法治和宪政。在当下中国,随着
市场经济*的确立,*、宪政问题日益成为*领域,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并且在日益推进的依法治国**改革中得到了
清晰体现。毋庸讳言,现代**与*、宪政有着直接联系,因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中国的**改革问题就是宪政问题。为此,对
宪政主义进行追根溯源,以便为我们的宪政发展提供一定的知识和理论储备,就显得极为必要。英国是宪政“母国”,当然也就成为宪政研究
躲不开、绕不过的重要一环。对近代英国宪政形成、发展的动因、过程和特征给予历史性的考察与思索,并上升到规律性认识,对于正在大力
发展市场经济和正在走向宪政的中国有着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当然,我们更多地是要从近代英国宪政的形成和发展中寻求经验而非样板
,寻求灵感而非模式。
2.近代英国宪政形成的特点
长期以来,英国宪政的形成与发展一直是中、西方学术界乐此不疲的研究领域。然而,由于英国宪政发展未曾中断的连续性,使得英国宪政的
形成和发展烙有更多的传统痕迹。故而对英国中世纪宪政与近代宪政的联系和区别,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将中世纪英国宪政与近代英国宪政等
同。事实上,从17世纪开始,近代英国的宪政*及其价值观念与中世纪的宪政*及其价值观念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对此,霍布斯鲍姆强调
:“这种对激烈对抗的回避,这种对新瓶贴上旧标签的偏爱,是不应与无所变革混为一谈的。”中世纪至近代,英国的宪政发展分为前后两个
不可分割的阶段:首先是中世纪等级制混合政体,然后通过近代宪政*,建立起成熟稳固的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政体。英国从中世纪的《自
由大宪章》开始,由于封建地方贵族、城市与王权的对立、冲突,在封建制度下开创了英国宪政的传统,创立了封建制混合政体。随着近代资
本主义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强大,社会冲突逐渐转变为地方贵族与国王、市民阶级之间的冲突。封建制度不利于集权国家的发展
,而商品货币经济的健康发展又离不开庞大集权国家的保护。由庞大*集权国家保护,可以加快资源的交易速度,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
效率。同时,国家的悖论也被提了出来,拥有一个强大而权力有限的*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国家过于软弱,无法保证契约的实施
与产权的安全,交换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水平将非常有限。但是随着国家权力的增强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强大的*虽然能够保护产权,但
是也会因为国家权力的强大对契约与产权造成威胁。所以,自由市场制度的发展必须伴随制约*行为的制度的建立。绝对主义国家只能从道
德上尊重和保障产权,但在制度上却无法真正有效尊重和保障产权。17世纪英国率先建立了三权分立宪政*,开始用分权的手段,来解决国
家作用的“本质两难”。这时分权的社会等级色彩逐渐淡化,职能色彩逐渐增强。1688年英国“光荣*”之后建立的议会主权和普通*司
法独立都*了王权对私人财产的随意侵犯,确保国家制度内部存在制约与平衡,使国家在积极有效地发挥它应起的作用的同时,无法滥用权
力。宪政对公共权力不是否定,而只是*。通过三权分立宪政*的建立与完善,近代英国形成了一个权力强大而又有限的*,并为1780
年工业*的发生提供了产权保护这一关键性基础。可以说。近代英国是伴随着对私人财产权利保护而崛起的。
3.研究近代英国宪政形成的方法
目前,*学界,存在着形上论与实在论、先验论与经验论、自然法主义与法律实证主义、重主观与重客观等各方面的理论分野,从而导致了
对宪政的不同定义。*学界对宪政的定义纷繁复杂、众说纷纭,其根源在于对宪政的认识缺乏一个同一的话语背景。以至于在不同的语境中
宪政呈现出不同的含义,造成了宪政这一概念使用的混乱,甚至在同一篇文章中,在不同的语境中宪政有着不同的指向。事实上,这在某种程
度上是脱离宪政形成的历史语境研究宪政的产物:人们在研究宪政时,总习惯于把它的发展历史看成好像只有从属和次要的意义,甚至确信宪
政可以离开它的历史来进行考察和理解。结果造成对宪政的研究,分析演绎性的方法多,而事实描述性的方法少。演绎分析性的方法大都将宪
政的形成建立在逻辑推演的基础上,由于缺乏历史考据,其结论难免缺乏事实的生动与历史的厚重,甚至会出现断论失据之辞。事实上,宪政
的形成、发展、变革是与社会生活、社会发展存在内在关联的,我们不应将其与它赖以产生的社会基础分离开来研究。对于宪政的发展及其价
值观念的变化,如果离开它所赖以存在和发生变化的背景条件,是不可理解的。因为,以宪政之“定义”解说宪政,只是回答了“什么是宪政
”的问题,却无法回答。宪政是什么”。搞清楚宪政是怎样产生的,事实上比弄清宪政的定义更重要。因而,研究近代英国宪政的形成离不开
历史学方法,离不开历史视野和背景,这就需要引入历史学方法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对英国宪政研究,引入历史学与法学交叉学科研究
也是具有可行性的。历史学,法学只是为了研究方便而进行的一种人为学科划分,二者的隔阂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无论是历史学、还是法学
,它们所面对的都是同样一个人类社会的现实和历史,将它们区别开来的只不过是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和所用理论有所差别罢了。因而,在研
究领域上出现交叉或者重叠是正常的。并且,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扩大我们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视野。
通过历史发生学的逻辑梳理,可以引领我们超越浮面的表象,进入到更为深层的生成机制中去。作为过程描述的历史学,本身就是一种方法,
它是法学家的一个基本理论素养。正如德国法学家萨维尼所强调的,“法学家必当具备两种不可或缺的素质,即历史素养,以确凿把握每一时
代与每一法律形式的特性;系统眼光,在与事物整体的紧密联系与合作中,即是说,仅在其真实而自然的关系中,省察每一概念与规则”。由
于缺失历史的背景和视野,长期以来对英国宪政的研究多是平面拓展,而缺乏深度挖掘;多囿于表层,总还是悬浮在波谷浪尖。而不知道宪政
之河的深水处究竟涌动着什么力量,才形成了水面上那可见的波峰。通过历史深层描述可以还近代英国宪政形成以来的历史本来面目,可以帮
助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近代英国宪政发展的真实历史过程,以便从中抽象出宪政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宪政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律不在历史
之外,而在历史之中。投有宪政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宪政理论的研究也就失去了依据和支撑。目前,关于英国的宪政理论之所以迟迟难以取
得较大进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英国宪政史研究的滞后。可以说,投有一套符合历史发展真实的描述性宪政史著作,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分析
性宪政学说,更不可能谈高水平的宪政理论。因为,“知其所以然”是建立在“知其然”的基础上。所以要在宪政史与宪政理论之间建立一种
良好的互动关系,只有将历史叙述与理论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到观点的真实与深刻。有说服力的英国宪政理论,只能是建立在对英
国宪政史进行直接而持续的思考基础上。
英吉利民族于中世纪王权与贵族的对抗冲突中孕育萌芽的自由传统,经过几百年的缓渐生长,在十五六世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商业*等新事件及新精神的滋养之下,渐渐根深叶茂,终于因十七世纪的英国*而开出了宪政之花,结出了自由之果。宪政的思想与制度宣示着人类*意识的觉醒,启示了人类文明的新时代。三个世纪以来,尤其在经历了二十世纪极权主义*的劫难之后,宪政之作为现代*生活的样式已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宪政的主要制度与观念起源于英国。议会制、责任内阁制、政党制、文官制等宪政制度首先在英国产生,*的财产权原则、基本*原则、分权制衡和有限*原则、法治原则都从英国的行宪经验中得来。在行宪历程中,英国孕育和生长了宪政制度和自由精神。宪政制度与自由精神的相互作用,社会史与思想史的互动使英国在经历传统与变革的巨大冲突之后,以演化与渐进的方式成功地从中世纪*制度转变到近代的君主立宪制度,避免了激进与*的社会变革,率先步入近代社会,创造了富有英国经验主义特色的英国宪政模式。
所谓宪政,简而言之,即是有限*。宪政的核心内容是*与约束国家权力,确立与保护公民权利与自由。正是在对于国家权力的制约之中,公民权利获得保障,*自由得以实现,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之间的界限得以确立。而对于权力的警惕与防范根源于对于自由价值的珍视,所以权利和自由高于和先于权力。
英国的宪政道路是自然演化和渐进改革的道路。英国从传统社会步入现代社会,从君主制*转向现代*,实现宪政的道路是在社会力量的冲突与和谐的动态平衡中,通过持续不断的渐进、稳健的社会改革而实现的。英国从中世纪的《自由大宪章》开始,就由于贵族与王权的对立、冲突而开创了英国自由的传统,这样一种传统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中产阶级的兴起,冲突转变为贵族、国王与中产阶级、国会的对立,十七世纪的英国*以光荣*成功实现君主制与宪政的调和,传统*形式与现代*精神的结合而告终,光荣*成为英国历史的最后一次*,它奠定了英国式渐进道路的基础。十八世纪工业*的发展,使工人阶级逐渐成长为独立、完整的*力量而与工业家集团形成两种对立的社会力量,民主化成为十九世纪*变革的主题。在社会变革的潮流中,*家审时度势,1832年的第一次议会改革使英国民主化的进程采取了渐进改革的方式,避免了法国*式的代价。二十世纪英国的宪政改革同样是致力于渐进社会工程(piecemeal social engineering),而拒绝欧陆盛极一时的乌托邦社会工程,费边社会主义与自由资本主义冲突的妥协方案是建立“福利国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英国避免了法西斯主义等极权主义的惨痛代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7:08
英国迅速的崛起 一:十五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大西洋航路中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伦敦,利物浦等) 二:英国推行“重商主义”*,鼓励出口,支持工商业者参与贸易竞争,占领殖民地 三: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圈地运动推动了城市的繁荣和贸易的发展) 四: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加速了发展 五:注重发展海军,三次英荷战争打败了“海上马车夫”荷兰,夺得了海上霸权地位 工业* 工业*(The Instrial Revolution ),又称产业*,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后来又空扩充到其他行业。 有人认为工业*在1750年左右已经开始,但直到1830年,它还没有真正蓬勃地展开。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在英国乃至世界的爆发。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后来,工业*传播到世界各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7:09
资本的原始积累,海外殖民,海外扩张,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7:10
提供几个点好了:
内部:制度的转变
贵族集体议事的传统(早在13世纪就由《大宪章》*国王)
工业*
拥有资源优势(大量煤矿和铁矿)
外部:远离欧洲*,英吉利海峡使得它利于自保
战略得当,使欧洲各强国各自争斗,削弱他们以强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