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体育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1:2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8:02
衡量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程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和参与运动的兴趣,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参与学习和练习,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树立“健康第一”思想,明确体育课程目标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认真设计教材教法。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并考虑学校的已有的硬件设施。选择教材内容时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并尽可能把运动技能生活化,并在教学中用创设生活场景、游戏活动、比赛表演等学生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把立定跳远设计成“青蛙跳荷叶”的情景、耐久跑设计成“景点一日游”、往返跑设计成“长江黄河”游戏、障碍跑设计成“抗洪抢险”等。
2.合理布置教学场地,精心准备练习器材。课前合理备场地,选择必要器材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课前认真准备场地和器材,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前我们也要策略课堂中如何合理发放器材,如学习篮球时,四列横队队形,要让最靠近器材筐的学生把球从排头有序地传至排尾的方法;或者在行进间徒手操时,依次经过器材筐取出篮球,节省了时间。
二、重视课堂常规的教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体育素养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学生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它也是教师和学生每节课都要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良好的课堂常规对教学的正常开展和完成课的任务从而很好的达到课的目标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着重抓好学生的课堂常规教育。我们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如原地三面转法练习可以采用“反口令”游戏方法。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上课前要设计合理新颖的教学方法或过程,创设情境,改变以往枯燥的反复或重复练习,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兴趣,并主动参与其中。他们体验到学习或运动的乐趣,会乐于参与,逐步养成体育运动或锻炼的习惯。如教学篮球,我们可以联系明星姚明的故事加以设计教材教法,快速跑教学,则可以把一些短跑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加以剖析,他们随着年龄和认知的增长,逐渐会对运动项目的本身产生兴趣,从而学习兴趣会愈来愈浓。
四、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以期达到教学目标。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如:完整、分解教学法,练习法,讲解与示范法,预防与纠错法等,要根据课的内容、学生已有的运动基础、学校的场地器材情况等进行教学;另要学习运用一些现代体育教学法,如主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快乐教学法,自主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需要注意的是,也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教师自身条件、教学时间、学习目标等来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五、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一方面是培养他们认真练习,积极参与公平竞赛的品质;另一方面则要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于尝试的意志品质。如教学跳山羊、耐久跑、爬竿、障碍跑、拓展练习等等,教师一方面要设计情景,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培养他们团队合作,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意志品质。
六、注意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和爱好,促使他们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相当多的学生最大的爱好就是体育运动。我们要在平时和课余时间,都要挖掘他们的体育爱好和习惯,多多鼓励他们参加体育锻炼,快乐玩乐。他们的体育锻炼习惯正是老师的有意识培养才能让他们养成。我们的目的是让他们拥有终身锻炼习惯、终身体育意识。阳光体育活动和三大球联赛正是很好的平台。
七、注重多元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要注重多元评价,剖析每一次练习的环节,促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和健康知识。学生完成相关练习,要组织进行小组或个别展示,并进行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学生在练习中掌握相关技能,兴趣盎然,提高了学习能力。
八、注重自身专业技术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平,以适应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更高要求,教师要经常性参加各种专业培训、远程培训、各级教研究活动。开展教研活动,学习最新理论知识、集体备课、上研讨课、公开课,这对于老师的素质提高有极大的帮助;我们更应重视对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让老师可以应付课堂的偶发事件,这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新课程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教学经验,选择恰当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自觉运用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努力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体育新课改的教学模式。此外,还促使我不断加强自我反思与其他同行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与研讨。只有这样才能站在新课改理性的高度,认真研修新课改专题,认真教我们的学生,才能与学生共享新课改*育教学的过程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