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四书五经》的作者分别是哪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4:0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02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作者分别是曾参、子思、孔子、孟子,
《大学》是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做。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的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子思,也是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成了《四书》之一。
《论语》实际上是记载了孔子以及其弟子的言行,严格来说作者并不是孔子。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总的来说,是朱熹确定了《四书》的名称和地位。
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相传为孔子编定。
《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礼记》: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春秋》,是鲁国的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记载的内容基本是可信的,但是却不完备。
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的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以前曾认为《春秋》一书孔子曾经修订。现在则认为是鲁国的史官所作,与孔子没有关系。
《春秋》孔子。中的文字非常简练,事件的记载很简略,最初原文仅18000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16000多字。因此古人为此书又写了一些著作,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为春秋作传者共5家:
《左氏传》30卷
《公羊传》11卷
《谷梁传》11篇
《邹氏传》11卷
《夹氏传》11卷
其中后两种已经不存。公羊传和谷梁传成书于西汉初年,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所写,称为今文。左传有两种,一种出于孔子旧居的墙壁之中,使用秦朝以前的古代字体写的,称为古文;一种是从战国时期的荀卿流传下来的。
公羊传和谷梁传与左传有很大的不同。公羊传和谷梁传将的是所谓“微言大义”,就是希望试图阐述清楚孔子的本意(作者认为《春秋》是孔子所作。),因而许多内容太过牵强附会,经不起推敲。而左传则以史实为主,补充并纠正《春秋》中错误或没有记录的大事。而且左传的文学性也很高,因此它的史料价值和影响力都大于公羊传和谷梁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02
四书:曾子的《大学》、子思的《中庸》、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孟子及其弟子的《孟子》;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没有作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03
一、四书:
论语——孔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的话
孟子——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孟子的话
大学——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
中庸——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
二、五经:
诗经——周王朝专门的采诗人;各国乐师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礼记——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关门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易经——据传为文王姬昌所著,今认为是广大劳动人民
春秋——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04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作者分别是曾参、子思、孔子、孟子,
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相传为孔子编定。
《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礼记》: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春秋》,是鲁国的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记载的内容基本是可信的,但是却不完备。
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的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以前曾认为《春秋》一书孔子曾经修订。现在则认为是鲁国的史官所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02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作者分别是曾参、子思、孔子、孟子,
《大学》是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做。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的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子思,也是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成了《四书》之一。
《论语》实际上是记载了孔子以及其弟子的言行,严格来说作者并不是孔子。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总的来说,是朱熹确定了《四书》的名称和地位。
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相传为孔子编定。
《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礼记》: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春秋》,是鲁国的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记载的内容基本是可信的,但是却不完备。
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的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以前曾认为《春秋》一书孔子曾经修订。现在则认为是鲁国的史官所作,与孔子没有关系。
《春秋》孔子。中的文字非常简练,事件的记载很简略,最初原文仅18000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16000多字。因此古人为此书又写了一些著作,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为春秋作传者共5家:
《左氏传》30卷
《公羊传》11卷
《谷梁传》11篇
《邹氏传》11卷
《夹氏传》11卷
其中后两种已经不存。公羊传和谷梁传成书于西汉初年,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所写,称为今文。左传有两种,一种出于孔子旧居的墙壁之中,使用秦朝以前的古代字体写的,称为古文;一种是从战国时期的荀卿流传下来的。
公羊传和谷梁传与左传有很大的不同。公羊传和谷梁传将的是所谓“微言大义”,就是希望试图阐述清楚孔子的本意(作者认为《春秋》是孔子所作。),因而许多内容太过牵强附会,经不起推敲。而左传则以史实为主,补充并纠正《春秋》中错误或没有记录的大事。而且左传的文学性也很高,因此它的史料价值和影响力都大于公羊传和谷梁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02
四书:曾子的《大学》、子思的《中庸》、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孟子及其弟子的《孟子》;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没有作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03
一、四书:
论语——孔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的话
孟子——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孟子的话
大学——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
中庸——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
二、五经:
诗经——周王朝专门的采诗人;各国乐师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礼记——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关门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易经——据传为文王姬昌所著,今认为是广大劳动人民
春秋——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04
《论语》一书,既然成于很多人之手,而且这些作者的年代相去或者不止于三、五十年,那么,这里后编定者是谁呢?自唐人柳宗元以来,很多学者都疑心是由曾参的学生所编定的,我看很有道理。第一《论语》不但对曾参无一处不称“子”,而且记载他的言行和孔子其他弟子比较起来为最多。除开和孔子问答之词以外,单独记载曾参言行的,还有《学而篇》两章,《泰伯篇》五章,《颜渊篇》一章,《宪问篇》和孔子的话合并的一章,《子张篇》四章,总共十三章。第二,在孔子弟子中不但曾参最年轻,而且有一章还记载着曾参将死之前对孟敬子的一段话。孟敬子是鲁国大夫孟武伯的儿子仲孙捷的谥号。假定曾参死在鲁元公元年(周考王五年,纪元前四三六年。这是依《阙里文献考》“曾子年七十而卒”一语推定的),则孟敬子之死更在其后,那么,这一事的叙述者一定是在孟敬子死后才著笔的。孟敬子的年岁我们已难考定,但《檀弓》记载着当鲁悼公死时,孟敬子对季昭子的一番话,可见当曾子年近七十之时,孟敬子已是鲁国的执政大臣之一了。则这一段记载之为曾子弟子所记,毫无可疑。
关于《孟子》一书的作者,历来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是孟子本人自己著述的。最早持这种观点的,是东汉赵岐,他在《孟子题辞》中说:"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后来,宋代的理学家朱熹从文章风格前后的一致性来论证《孟子》为孟轲自己写成的。他说:"观七篇笔势如熔铸而成,非缀缉可就。"(《朱子大全》)但他也不否认在著作过程中有弟子参加。清代的阎若璩也认为是孟子本人手著。第二种意见认为,是孟子死后他的门徒万章、公孙丑共同记述的。最初发表这种议论的,是唐代的韩愈和张籍。韩愈说:"轲之书,非轲自著,既没,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记轲之言耳。"(《昌黎文集·答张籍书》)后来,宋人苏辙、晁公武也附和这种观点,但是,他们都没有举出有力的佐证。清代的崔述也持这一观点。第三种意见认为,是孟子与万章、公孙丑师徒一起记述的,而主要作者是孟子本人。最早阐明这一观点的,是太史公司马迁。我们认为,司马迁的话是可信的。他是西汉人,他所处的时代较早,当时所见到的史料,所听到的传闻,比后人丰富而且确实,我们从时间上来考察,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孟子》一书不是孟子死后,其门徒的共同记述。孟子从62岁结束周游生活,一直到84岁去世,还有20年左右的闲居生活。他除继续讲学外,没有像孔子那样花大量的精力去搜集和整理古籍。而且《孟子》一书是写他自己和学生的言论和活动的,类似于现代人写回忆录那样,是力所能及的。所以说,孟子生前与学生万章、公孙丑一起完成《孟子》一书的理由,是可以成立的。
《中庸》相传为子思所作,其实它们都是秦汉之际的作品,是儒家大量吸收易学思想的产物。
《大学》相传是孔子弟子曾参所作。
《易传》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作。
传说在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伏羲因此画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yǒu)里【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
《尚书》据说是孔子所编,但很多学者认为不可靠。 作者不详
《诗经》作者多不可考。其中民歌为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由 “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以其音律、以闻天子”。
《诗经》有的是文人“献诗”而得。
《诗经》的编订者是太师。孔子“删诗”说是不可靠的。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的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以前曾认为《春秋》一书孔子曾经修订。现在则认为是鲁国的史官所作,与孔子没有关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04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作者分别是曾参、子思、孔子、孟子,
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相传为孔子编定。
《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礼记》: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春秋》,是鲁国的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记载的内容基本是可信的,但是却不完备。
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的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以前曾认为《春秋》一书孔子曾经修订。现在则认为是鲁国的史官所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04
《论语》一书,既然成于很多人之手,而且这些作者的年代相去或者不止于三、五十年,那么,这里后编定者是谁呢?自唐人柳宗元以来,很多学者都疑心是由曾参的学生所编定的,我看很有道理。第一《论语》不但对曾参无一处不称“子”,而且记载他的言行和孔子其他弟子比较起来为最多。除开和孔子问答之词以外,单独记载曾参言行的,还有《学而篇》两章,《泰伯篇》五章,《颜渊篇》一章,《宪问篇》和孔子的话合并的一章,《子张篇》四章,总共十三章。第二,在孔子弟子中不但曾参最年轻,而且有一章还记载着曾参将死之前对孟敬子的一段话。孟敬子是鲁国大夫孟武伯的儿子仲孙捷的谥号。假定曾参死在鲁元公元年(周考王五年,纪元前四三六年。这是依《阙里文献考》“曾子年七十而卒”一语推定的),则孟敬子之死更在其后,那么,这一事的叙述者一定是在孟敬子死后才著笔的。孟敬子的年岁我们已难考定,但《檀弓》记载着当鲁悼公死时,孟敬子对季昭子的一番话,可见当曾子年近七十之时,孟敬子已是鲁国的执政大臣之一了。则这一段记载之为曾子弟子所记,毫无可疑。
关于《孟子》一书的作者,历来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是孟子本人自己著述的。最早持这种观点的,是东汉赵岐,他在《孟子题辞》中说:"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后来,宋代的理学家朱熹从文章风格前后的一致性来论证《孟子》为孟轲自己写成的。他说:"观七篇笔势如熔铸而成,非缀缉可就。"(《朱子大全》)但他也不否认在著作过程中有弟子参加。清代的阎若璩也认为是孟子本人手著。第二种意见认为,是孟子死后他的门徒万章、公孙丑共同记述的。最初发表这种议论的,是唐代的韩愈和张籍。韩愈说:"轲之书,非轲自著,既没,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记轲之言耳。"(《昌黎文集·答张籍书》)后来,宋人苏辙、晁公武也附和这种观点,但是,他们都没有举出有力的佐证。清代的崔述也持这一观点。第三种意见认为,是孟子与万章、公孙丑师徒一起记述的,而主要作者是孟子本人。最早阐明这一观点的,是太史公司马迁。我们认为,司马迁的话是可信的。他是西汉人,他所处的时代较早,当时所见到的史料,所听到的传闻,比后人丰富而且确实,我们从时间上来考察,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孟子》一书不是孟子死后,其门徒的共同记述。孟子从62岁结束周游生活,一直到84岁去世,还有20年左右的闲居生活。他除继续讲学外,没有像孔子那样花大量的精力去搜集和整理古籍。而且《孟子》一书是写他自己和学生的言论和活动的,类似于现代人写回忆录那样,是力所能及的。所以说,孟子生前与学生万章、公孙丑一起完成《孟子》一书的理由,是可以成立的。
《中庸》相传为子思所作,其实它们都是秦汉之际的作品,是儒家大量吸收易学思想的产物。
《大学》相传是孔子弟子曾参所作。
《易传》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作。
传说在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伏羲因此画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yǒu)里【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
《尚书》据说是孔子所编,但很多学者认为不可靠。 作者不详
《诗经》作者多不可考。其中民歌为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由 “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以其音律、以闻天子”。
《诗经》有的是文人“献诗”而得。
《诗经》的编订者是太师。孔子“删诗”说是不可靠的。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的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以前曾认为《春秋》一书孔子曾经修订。现在则认为是鲁国的史官所作,与孔子没有关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02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作者分别是曾参、子思、孔子、孟子,
《大学》是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做。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的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子思,也是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成了《四书》之一。
《论语》实际上是记载了孔子以及其弟子的言行,严格来说作者并不是孔子。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总的来说,是朱熹确定了《四书》的名称和地位。
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相传为孔子编定。
《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礼记》: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春秋》,是鲁国的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记载的内容基本是可信的,但是却不完备。
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的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以前曾认为《春秋》一书孔子曾经修订。现在则认为是鲁国的史官所作,与孔子没有关系。
《春秋》孔子。中的文字非常简练,事件的记载很简略,最初原文仅18000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16000多字。因此古人为此书又写了一些著作,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为春秋作传者共5家:
《左氏传》30卷
《公羊传》11卷
《谷梁传》11篇
《邹氏传》11卷
《夹氏传》11卷
其中后两种已经不存。公羊传和谷梁传成书于西汉初年,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所写,称为今文。左传有两种,一种出于孔子旧居的墙壁之中,使用秦朝以前的古代字体写的,称为古文;一种是从战国时期的荀卿流传下来的。
公羊传和谷梁传与左传有很大的不同。公羊传和谷梁传将的是所谓“微言大义”,就是希望试图阐述清楚孔子的本意(作者认为《春秋》是孔子所作。),因而许多内容太过牵强附会,经不起推敲。而左传则以史实为主,补充并纠正《春秋》中错误或没有记录的大事。而且左传的文学性也很高,因此它的史料价值和影响力都大于公羊传和谷梁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02
四书:曾子的《大学》、子思的《中庸》、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孟子及其弟子的《孟子》;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没有作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03
一、四书:
论语——孔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的话
孟子——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孟子的话
大学——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
中庸——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
二、五经:
诗经——周王朝专门的采诗人;各国乐师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礼记——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关门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易经——据传为文王姬昌所著,今认为是广大劳动人民
春秋——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02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作者分别是曾参、子思、孔子、孟子,
《大学》是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做。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的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子思,也是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成了《四书》之一。
《论语》实际上是记载了孔子以及其弟子的言行,严格来说作者并不是孔子。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总的来说,是朱熹确定了《四书》的名称和地位。
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相传为孔子编定。
《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礼记》: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春秋》,是鲁国的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记载的内容基本是可信的,但是却不完备。
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的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以前曾认为《春秋》一书孔子曾经修订。现在则认为是鲁国的史官所作,与孔子没有关系。
《春秋》孔子。中的文字非常简练,事件的记载很简略,最初原文仅18000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16000多字。因此古人为此书又写了一些著作,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为春秋作传者共5家:
《左氏传》30卷
《公羊传》11卷
《谷梁传》11篇
《邹氏传》11卷
《夹氏传》11卷
其中后两种已经不存。公羊传和谷梁传成书于西汉初年,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所写,称为今文。左传有两种,一种出于孔子旧居的墙壁之中,使用秦朝以前的古代字体写的,称为古文;一种是从战国时期的荀卿流传下来的。
公羊传和谷梁传与左传有很大的不同。公羊传和谷梁传将的是所谓“微言大义”,就是希望试图阐述清楚孔子的本意(作者认为《春秋》是孔子所作。),因而许多内容太过牵强附会,经不起推敲。而左传则以史实为主,补充并纠正《春秋》中错误或没有记录的大事。而且左传的文学性也很高,因此它的史料价值和影响力都大于公羊传和谷梁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02
四书:曾子的《大学》、子思的《中庸》、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孟子及其弟子的《孟子》;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没有作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04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作者分别是曾参、子思、孔子、孟子,
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相传为孔子编定。
《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礼记》: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春秋》,是鲁国的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记载的内容基本是可信的,但是却不完备。
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的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以前曾认为《春秋》一书孔子曾经修订。现在则认为是鲁国的史官所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04
《论语》一书,既然成于很多人之手,而且这些作者的年代相去或者不止于三、五十年,那么,这里后编定者是谁呢?自唐人柳宗元以来,很多学者都疑心是由曾参的学生所编定的,我看很有道理。第一《论语》不但对曾参无一处不称“子”,而且记载他的言行和孔子其他弟子比较起来为最多。除开和孔子问答之词以外,单独记载曾参言行的,还有《学而篇》两章,《泰伯篇》五章,《颜渊篇》一章,《宪问篇》和孔子的话合并的一章,《子张篇》四章,总共十三章。第二,在孔子弟子中不但曾参最年轻,而且有一章还记载着曾参将死之前对孟敬子的一段话。孟敬子是鲁国大夫孟武伯的儿子仲孙捷的谥号。假定曾参死在鲁元公元年(周考王五年,纪元前四三六年。这是依《阙里文献考》“曾子年七十而卒”一语推定的),则孟敬子之死更在其后,那么,这一事的叙述者一定是在孟敬子死后才著笔的。孟敬子的年岁我们已难考定,但《檀弓》记载着当鲁悼公死时,孟敬子对季昭子的一番话,可见当曾子年近七十之时,孟敬子已是鲁国的执政大臣之一了。则这一段记载之为曾子弟子所记,毫无可疑。
关于《孟子》一书的作者,历来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是孟子本人自己著述的。最早持这种观点的,是东汉赵岐,他在《孟子题辞》中说:"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后来,宋代的理学家朱熹从文章风格前后的一致性来论证《孟子》为孟轲自己写成的。他说:"观七篇笔势如熔铸而成,非缀缉可就。"(《朱子大全》)但他也不否认在著作过程中有弟子参加。清代的阎若璩也认为是孟子本人手著。第二种意见认为,是孟子死后他的门徒万章、公孙丑共同记述的。最初发表这种议论的,是唐代的韩愈和张籍。韩愈说:"轲之书,非轲自著,既没,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记轲之言耳。"(《昌黎文集·答张籍书》)后来,宋人苏辙、晁公武也附和这种观点,但是,他们都没有举出有力的佐证。清代的崔述也持这一观点。第三种意见认为,是孟子与万章、公孙丑师徒一起记述的,而主要作者是孟子本人。最早阐明这一观点的,是太史公司马迁。我们认为,司马迁的话是可信的。他是西汉人,他所处的时代较早,当时所见到的史料,所听到的传闻,比后人丰富而且确实,我们从时间上来考察,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孟子》一书不是孟子死后,其门徒的共同记述。孟子从62岁结束周游生活,一直到84岁去世,还有20年左右的闲居生活。他除继续讲学外,没有像孔子那样花大量的精力去搜集和整理古籍。而且《孟子》一书是写他自己和学生的言论和活动的,类似于现代人写回忆录那样,是力所能及的。所以说,孟子生前与学生万章、公孙丑一起完成《孟子》一书的理由,是可以成立的。
《中庸》相传为子思所作,其实它们都是秦汉之际的作品,是儒家大量吸收易学思想的产物。
《大学》相传是孔子弟子曾参所作。
《易传》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作。
传说在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伏羲因此画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yǒu)里【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
《尚书》据说是孔子所编,但很多学者认为不可靠。 作者不详
《诗经》作者多不可考。其中民歌为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由 “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以其音律、以闻天子”。
《诗经》有的是文人“献诗”而得。
《诗经》的编订者是太师。孔子“删诗”说是不可靠的。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的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以前曾认为《春秋》一书孔子曾经修订。现在则认为是鲁国的史官所作,与孔子没有关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03
一、四书:
论语——孔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的话
孟子——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孟子的话
大学——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
中庸——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
二、五经:
诗经——周王朝专门的采诗人;各国乐师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礼记——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关门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易经——据传为文王姬昌所著,今认为是广大劳动人民
春秋——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04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作者分别是曾参、子思、孔子、孟子,
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相传为孔子编定。
《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礼记》: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春秋》,是鲁国的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记载的内容基本是可信的,但是却不完备。
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的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以前曾认为《春秋》一书孔子曾经修订。现在则认为是鲁国的史官所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0:04
《论语》一书,既然成于很多人之手,而且这些作者的年代相去或者不止于三、五十年,那么,这里后编定者是谁呢?自唐人柳宗元以来,很多学者都疑心是由曾参的学生所编定的,我看很有道理。第一《论语》不但对曾参无一处不称“子”,而且记载他的言行和孔子其他弟子比较起来为最多。除开和孔子问答之词以外,单独记载曾参言行的,还有《学而篇》两章,《泰伯篇》五章,《颜渊篇》一章,《宪问篇》和孔子的话合并的一章,《子张篇》四章,总共十三章。第二,在孔子弟子中不但曾参最年轻,而且有一章还记载着曾参将死之前对孟敬子的一段话。孟敬子是鲁国大夫孟武伯的儿子仲孙捷的谥号。假定曾参死在鲁元公元年(周考王五年,纪元前四三六年。这是依《阙里文献考》“曾子年七十而卒”一语推定的),则孟敬子之死更在其后,那么,这一事的叙述者一定是在孟敬子死后才著笔的。孟敬子的年岁我们已难考定,但《檀弓》记载着当鲁悼公死时,孟敬子对季昭子的一番话,可见当曾子年近七十之时,孟敬子已是鲁国的执政大臣之一了。则这一段记载之为曾子弟子所记,毫无可疑。
关于《孟子》一书的作者,历来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是孟子本人自己著述的。最早持这种观点的,是东汉赵岐,他在《孟子题辞》中说:"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后来,宋代的理学家朱熹从文章风格前后的一致性来论证《孟子》为孟轲自己写成的。他说:"观七篇笔势如熔铸而成,非缀缉可就。"(《朱子大全》)但他也不否认在著作过程中有弟子参加。清代的阎若璩也认为是孟子本人手著。第二种意见认为,是孟子死后他的门徒万章、公孙丑共同记述的。最初发表这种议论的,是唐代的韩愈和张籍。韩愈说:"轲之书,非轲自著,既没,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记轲之言耳。"(《昌黎文集·答张籍书》)后来,宋人苏辙、晁公武也附和这种观点,但是,他们都没有举出有力的佐证。清代的崔述也持这一观点。第三种意见认为,是孟子与万章、公孙丑师徒一起记述的,而主要作者是孟子本人。最早阐明这一观点的,是太史公司马迁。我们认为,司马迁的话是可信的。他是西汉人,他所处的时代较早,当时所见到的史料,所听到的传闻,比后人丰富而且确实,我们从时间上来考察,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孟子》一书不是孟子死后,其门徒的共同记述。孟子从62岁结束周游生活,一直到84岁去世,还有20年左右的闲居生活。他除继续讲学外,没有像孔子那样花大量的精力去搜集和整理古籍。而且《孟子》一书是写他自己和学生的言论和活动的,类似于现代人写回忆录那样,是力所能及的。所以说,孟子生前与学生万章、公孙丑一起完成《孟子》一书的理由,是可以成立的。
《中庸》相传为子思所作,其实它们都是秦汉之际的作品,是儒家大量吸收易学思想的产物。
《大学》相传是孔子弟子曾参所作。
《易传》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作。
传说在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伏羲因此画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yǒu)里【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
《尚书》据说是孔子所编,但很多学者认为不可靠。 作者不详
《诗经》作者多不可考。其中民歌为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由 “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以其音律、以闻天子”。
《诗经》有的是文人“献诗”而得。
《诗经》的编订者是太师。孔子“删诗”说是不可靠的。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的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以前曾认为《春秋》一书孔子曾经修订。现在则认为是鲁国的史官所作,与孔子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