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3: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23:07
(巫金华、樊瑛)
泰国大树子(Hydnocarpus anthelmintica Pierre)为大枫子科常绿乔木。分布于东南亚各国。我国台湾、海南、云南等地有栽培。以种子入药。种仁含挥发油45.36%。油的主要成分有大枫子油酸、次大枫子油酸、去氢大枫子油酸的甘油脂和大枫子烯酸等。药理临床应用对结核杆菌及其它抗酸杆菌,体外对奥杜盎氏小孢子菌有抑制作用。味辛,性热,有毒。有祛风、攻毒、杀虫的功能。用以治疗麻疯、疥癣。
一、形态特征
树干直立,枝伸长。单叶互生,叶片革质,披针形至长圆形,侧脉8—10对,两面*。花杂性,1至数朵簇生,雄花萼片5,基部稍联合,花瓣5,黄绿色,雄蕊5,退化雄蕊鳞片状,退化子房圆柱形;雌花子房卵形或倒卵形,退化雄蕊成一纺锤状体。浆果球形,直径7—12cm,果皮坚硬。种子12—77粒,略呈多角形(图15—2)。
图15—2 泰国大枫子形态图
1.果枝 2.两性花 3.雄花
二、生物学特性
(一)种子生物学特性
果实处于不同成熟阶段,即果肉尚呈白色、*和果皮裂开时的种子,三者发芽率相近(66—70%),但果肉白色的种子,幼苗生活力弱,成苗率较低。大粒(直径1.4—1.6cm)和小粒(直径1.0—1.2cm)种子发芽率相近(88—90%),而大粒比小粒种子养分充足,成苗率较高(成苗率分别为64%和48%)。发育不健全的灰白色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都较低(发芽率74%,成苗率38%)。种皮厚约2.5mm,坚硬,通透性差,短时日晒,可产生裂纹,加速发芽,但不利于保存。种子含油分高,易在脂肪酶的作用下,产生游离脂肪酸而变质。袋装通风贮存3个月,发芽率由66.7%降至25%;6个月降至5%。而瓶装塞口不密封贮存3个月,发芽率尚有73.3%,贮存6个月降至41.6%。瓶装密封贮存3个月,发芽率仍有60%,贮存6个月因氧气耗尽,全丧失发芽力。
种子发芽要求高温。在云南景洪播种,11月至翌年3月中旬,旬均温在20℃以下,不能发芽,延至3月下旬至4月上旬,旬均温22℃以上才开始发芽。播种后16天内发芽数占总发芽数的百分率:平均温24℃为15.9%;26.1℃为73.2%;3月中旬播种,一个月内发芽数占总发芽数的百分率:荫棚下,平均温20.2℃为0.8%;露地平均温24℃为70.3%。
幼苗出土时,幼茎呈弓背状露出土面,子叶慢慢脱出种子而出土,种子不出土。在此过程中,幼茎常生棕红色长条斑而干缩枯断,在日晒土板结条件下,更为严重。
(二)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在年平均气温21.7℃的云南景洪地区,于2月上旬旬均温>17℃时,叶芽开始萌发,直至11月陆续萌发新梢。12月至次年1月旬均温<17℃时,停止萌发新梢。花芽一般也于1月下旬至2月上旬萌发现蕾,于2月开花结果,至11月果实成熟。随着各年气温的变化,萌发叶芽和花芽的时间可推前或推后。
实生树种植4—6年后开花结果。雌雄异花同株。一般植株有足够数量的雄花。但有的植株雌花数量多,结果多,视之为“雌树”;有的植株雌花数量很少,而结果零星或不结果,即视之为“雄树”,且相对稳定。其实并无绝对的雌雄株之分。生产上需定向培育雌花多的母株,其中有足够的雄花,不必单独配备“雄树”。
泰国大枫子在原产地野生于临河溪岸,喜高温多湿,怕霜冻,遇短期轻霜,幼梢嫩叶即轻度受害。栽于潮湿的河、塘边生势旺,干燥的台地、丘陵生势差。能耐短期水淹,但积水生长不良。育苗期需60—70%的荫蔽度。幼龄期适宜40—50%的荫蔽度,开花结果期需阳光充足。宜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或轻粘土。幼树在重粘土、干燥板结的土壤上生势差。抗风力较强,但花期遇旱风危害,引起落花。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常绿,树形美观,宜选河、塘、沟边栽种美化环境;亦可作庭院、路旁的绿化树种,或用于山谷荒地造林。如果庭院、路旁土壤质地差,施农家肥改土亦生长良好。如成片栽培,则按4×4m行株距挖穴,穴宽60cm,深50cm,穴土经风化,每穴施10kg优质腐熟有机肥,与表土混匀填穴。
(二)繁殖方法
多采用种子繁殖。11月至翌年1月,采摘成熟果实,经6—7天沤软果肉,去皮洗净,阴干,拣去白子,瓶装或瓦罐装2—3月升温时播种。播前经数分钟晒裂种皮,水浸24小时。先在沙床上催芽,分批取发芽种子播于苗床,行距20cm,粒距5cm,播深1cm,遮荫盖草保湿。待幼苗1—2片真叶时,在行内疏苗移栽,株距20cm。苗高30—40cm时,逐步减少荫蔽,进行日晒锻炼。也可采用一年生以上组织充实的半老枝扦插繁殖,栽培尚未采用,但对培育雌花多的高产母株有其重要的意义。
(三)定植
苗高0.5—1m时,于雨季初选阴天或小雨天起苗定植。修剪苗下部枝叶和过长的侧根,用泥浆蘸根,稻草包捆,运往植地,免根部干萎。栽时根系舒展,细土填满根隙,压实、浇水,盖草保湿。
(四)田间管理
幼树期间种有支架的豆类、瓜类等作物,增加收益,造成适当荫蔽,加强了土壤管理,有利于苗木生长。旱季注意保墒,施用水肥。雨季注意除草松土,施化肥、有机肥、压青等,保持土松、草净、肥足、湿润,可使幼树迅速生长。注意修剪,形成好的树冠。花期在旱季,注意灌溉满足水分要求。
(五)虫害及其防治
大枫子蛱蝶(Cirrochron tyche lesseta Fruhstorfer)幼虫为害幼嫩枝叶,造成缺刻、孔洞。在海南一年发生数代,终年不断,无明显越冬、越夏现象。老熟幼虫在叶、茎秆或其它植物以及篱壁上化蛹。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因此发生严重时可见大批幼虫在地面爬行,寻找化蛹场所。幼虫有绒茧蜂、蛹有广大腿小蜂寄生。防治方法:2—4月发生较重时期,可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幼虫大批爬到地面寻找化蛹场所时,可在地面挖防虫沟,沟内撒5%西维因粉毒杀幼虫。
四、采收与加工
11—12月间,当树上部分果实果皮裂开,即可全部采收,摊放至果肉软化,去皮,冼净果肉,晒干,用布袋包装贮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23:07
(巫金华、樊瑛)
泰国大树子(Hydnocarpus anthelmintica Pierre)为大枫子科常绿乔木。分布于东南亚各国。我国台湾、海南、云南等地有栽培。以种子入药。种仁含挥发油45.36%。油的主要成分有大枫子油酸、次大枫子油酸、去氢大枫子油酸的甘油脂和大枫子烯酸等。药理临床应用对结核杆菌及其它抗酸杆菌,体外对奥杜盎氏小孢子菌有抑制作用。味辛,性热,有毒。有祛风、攻毒、杀虫的功能。用以治疗麻疯、疥癣。
一、形态特征
树干直立,枝伸长。单叶互生,叶片革质,披针形至长圆形,侧脉8—10对,两面*。花杂性,1至数朵簇生,雄花萼片5,基部稍联合,花瓣5,黄绿色,雄蕊5,退化雄蕊鳞片状,退化子房圆柱形;雌花子房卵形或倒卵形,退化雄蕊成一纺锤状体。浆果球形,直径7—12cm,果皮坚硬。种子12—77粒,略呈多角形(图15—2)。
图15—2 泰国大枫子形态图
1.果枝 2.两性花 3.雄花
二、生物学特性
(一)种子生物学特性
果实处于不同成熟阶段,即果肉尚呈白色、*和果皮裂开时的种子,三者发芽率相近(66—70%),但果肉白色的种子,幼苗生活力弱,成苗率较低。大粒(直径1.4—1.6cm)和小粒(直径1.0—1.2cm)种子发芽率相近(88—90%),而大粒比小粒种子养分充足,成苗率较高(成苗率分别为64%和48%)。发育不健全的灰白色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都较低(发芽率74%,成苗率38%)。种皮厚约2.5mm,坚硬,通透性差,短时日晒,可产生裂纹,加速发芽,但不利于保存。种子含油分高,易在脂肪酶的作用下,产生游离脂肪酸而变质。袋装通风贮存3个月,发芽率由66.7%降至25%;6个月降至5%。而瓶装塞口不密封贮存3个月,发芽率尚有73.3%,贮存6个月降至41.6%。瓶装密封贮存3个月,发芽率仍有60%,贮存6个月因氧气耗尽,全丧失发芽力。
种子发芽要求高温。在云南景洪播种,11月至翌年3月中旬,旬均温在20℃以下,不能发芽,延至3月下旬至4月上旬,旬均温22℃以上才开始发芽。播种后16天内发芽数占总发芽数的百分率:平均温24℃为15.9%;26.1℃为73.2%;3月中旬播种,一个月内发芽数占总发芽数的百分率:荫棚下,平均温20.2℃为0.8%;露地平均温24℃为70.3%。
幼苗出土时,幼茎呈弓背状露出土面,子叶慢慢脱出种子而出土,种子不出土。在此过程中,幼茎常生棕红色长条斑而干缩枯断,在日晒土板结条件下,更为严重。
(二)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在年平均气温21.7℃的云南景洪地区,于2月上旬旬均温>17℃时,叶芽开始萌发,直至11月陆续萌发新梢。12月至次年1月旬均温<17℃时,停止萌发新梢。花芽一般也于1月下旬至2月上旬萌发现蕾,于2月开花结果,至11月果实成熟。随着各年气温的变化,萌发叶芽和花芽的时间可推前或推后。
实生树种植4—6年后开花结果。雌雄异花同株。一般植株有足够数量的雄花。但有的植株雌花数量多,结果多,视之为“雌树”;有的植株雌花数量很少,而结果零星或不结果,即视之为“雄树”,且相对稳定。其实并无绝对的雌雄株之分。生产上需定向培育雌花多的母株,其中有足够的雄花,不必单独配备“雄树”。
泰国大枫子在原产地野生于临河溪岸,喜高温多湿,怕霜冻,遇短期轻霜,幼梢嫩叶即轻度受害。栽于潮湿的河、塘边生势旺,干燥的台地、丘陵生势差。能耐短期水淹,但积水生长不良。育苗期需60—70%的荫蔽度。幼龄期适宜40—50%的荫蔽度,开花结果期需阳光充足。宜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或轻粘土。幼树在重粘土、干燥板结的土壤上生势差。抗风力较强,但花期遇旱风危害,引起落花。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常绿,树形美观,宜选河、塘、沟边栽种美化环境;亦可作庭院、路旁的绿化树种,或用于山谷荒地造林。如果庭院、路旁土壤质地差,施农家肥改土亦生长良好。如成片栽培,则按4×4m行株距挖穴,穴宽60cm,深50cm,穴土经风化,每穴施10kg优质腐熟有机肥,与表土混匀填穴。
(二)繁殖方法
多采用种子繁殖。11月至翌年1月,采摘成熟果实,经6—7天沤软果肉,去皮洗净,阴干,拣去白子,瓶装或瓦罐装2—3月升温时播种。播前经数分钟晒裂种皮,水浸24小时。先在沙床上催芽,分批取发芽种子播于苗床,行距20cm,粒距5cm,播深1cm,遮荫盖草保湿。待幼苗1—2片真叶时,在行内疏苗移栽,株距20cm。苗高30—40cm时,逐步减少荫蔽,进行日晒锻炼。也可采用一年生以上组织充实的半老枝扦插繁殖,栽培尚未采用,但对培育雌花多的高产母株有其重要的意义。
(三)定植
苗高0.5—1m时,于雨季初选阴天或小雨天起苗定植。修剪苗下部枝叶和过长的侧根,用泥浆蘸根,稻草包捆,运往植地,免根部干萎。栽时根系舒展,细土填满根隙,压实、浇水,盖草保湿。
(四)田间管理
幼树期间种有支架的豆类、瓜类等作物,增加收益,造成适当荫蔽,加强了土壤管理,有利于苗木生长。旱季注意保墒,施用水肥。雨季注意除草松土,施化肥、有机肥、压青等,保持土松、草净、肥足、湿润,可使幼树迅速生长。注意修剪,形成好的树冠。花期在旱季,注意灌溉满足水分要求。
(五)虫害及其防治
大枫子蛱蝶(Cirrochron tyche lesseta Fruhstorfer)幼虫为害幼嫩枝叶,造成缺刻、孔洞。在海南一年发生数代,终年不断,无明显越冬、越夏现象。老熟幼虫在叶、茎秆或其它植物以及篱壁上化蛹。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因此发生严重时可见大批幼虫在地面爬行,寻找化蛹场所。幼虫有绒茧蜂、蛹有广大腿小蜂寄生。防治方法:2—4月发生较重时期,可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幼虫大批爬到地面寻找化蛹场所时,可在地面挖防虫沟,沟内撒5%西维因粉毒杀幼虫。
四、采收与加工
11—12月间,当树上部分果实果皮裂开,即可全部采收,摊放至果肉软化,去皮,冼净果肉,晒干,用布袋包装贮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23:07
(巫金华、樊瑛)
泰国大树子(Hydnocarpus anthelmintica Pierre)为大枫子科常绿乔木。分布于东南亚各国。我国台湾、海南、云南等地有栽培。以种子入药。种仁含挥发油45.36%。油的主要成分有大枫子油酸、次大枫子油酸、去氢大枫子油酸的甘油脂和大枫子烯酸等。药理临床应用对结核杆菌及其它抗酸杆菌,体外对奥杜盎氏小孢子菌有抑制作用。味辛,性热,有毒。有祛风、攻毒、杀虫的功能。用以治疗麻疯、疥癣。
一、形态特征
树干直立,枝伸长。单叶互生,叶片革质,披针形至长圆形,侧脉8—10对,两面*。花杂性,1至数朵簇生,雄花萼片5,基部稍联合,花瓣5,黄绿色,雄蕊5,退化雄蕊鳞片状,退化子房圆柱形;雌花子房卵形或倒卵形,退化雄蕊成一纺锤状体。浆果球形,直径7—12cm,果皮坚硬。种子12—77粒,略呈多角形(图15—2)。
图15—2 泰国大枫子形态图
1.果枝 2.两性花 3.雄花
二、生物学特性
(一)种子生物学特性
果实处于不同成熟阶段,即果肉尚呈白色、*和果皮裂开时的种子,三者发芽率相近(66—70%),但果肉白色的种子,幼苗生活力弱,成苗率较低。大粒(直径1.4—1.6cm)和小粒(直径1.0—1.2cm)种子发芽率相近(88—90%),而大粒比小粒种子养分充足,成苗率较高(成苗率分别为64%和48%)。发育不健全的灰白色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都较低(发芽率74%,成苗率38%)。种皮厚约2.5mm,坚硬,通透性差,短时日晒,可产生裂纹,加速发芽,但不利于保存。种子含油分高,易在脂肪酶的作用下,产生游离脂肪酸而变质。袋装通风贮存3个月,发芽率由66.7%降至25%;6个月降至5%。而瓶装塞口不密封贮存3个月,发芽率尚有73.3%,贮存6个月降至41.6%。瓶装密封贮存3个月,发芽率仍有60%,贮存6个月因氧气耗尽,全丧失发芽力。
种子发芽要求高温。在云南景洪播种,11月至翌年3月中旬,旬均温在20℃以下,不能发芽,延至3月下旬至4月上旬,旬均温22℃以上才开始发芽。播种后16天内发芽数占总发芽数的百分率:平均温24℃为15.9%;26.1℃为73.2%;3月中旬播种,一个月内发芽数占总发芽数的百分率:荫棚下,平均温20.2℃为0.8%;露地平均温24℃为70.3%。
幼苗出土时,幼茎呈弓背状露出土面,子叶慢慢脱出种子而出土,种子不出土。在此过程中,幼茎常生棕红色长条斑而干缩枯断,在日晒土板结条件下,更为严重。
(二)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在年平均气温21.7℃的云南景洪地区,于2月上旬旬均温>17℃时,叶芽开始萌发,直至11月陆续萌发新梢。12月至次年1月旬均温<17℃时,停止萌发新梢。花芽一般也于1月下旬至2月上旬萌发现蕾,于2月开花结果,至11月果实成熟。随着各年气温的变化,萌发叶芽和花芽的时间可推前或推后。
实生树种植4—6年后开花结果。雌雄异花同株。一般植株有足够数量的雄花。但有的植株雌花数量多,结果多,视之为“雌树”;有的植株雌花数量很少,而结果零星或不结果,即视之为“雄树”,且相对稳定。其实并无绝对的雌雄株之分。生产上需定向培育雌花多的母株,其中有足够的雄花,不必单独配备“雄树”。
泰国大枫子在原产地野生于临河溪岸,喜高温多湿,怕霜冻,遇短期轻霜,幼梢嫩叶即轻度受害。栽于潮湿的河、塘边生势旺,干燥的台地、丘陵生势差。能耐短期水淹,但积水生长不良。育苗期需60—70%的荫蔽度。幼龄期适宜40—50%的荫蔽度,开花结果期需阳光充足。宜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或轻粘土。幼树在重粘土、干燥板结的土壤上生势差。抗风力较强,但花期遇旱风危害,引起落花。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常绿,树形美观,宜选河、塘、沟边栽种美化环境;亦可作庭院、路旁的绿化树种,或用于山谷荒地造林。如果庭院、路旁土壤质地差,施农家肥改土亦生长良好。如成片栽培,则按4×4m行株距挖穴,穴宽60cm,深50cm,穴土经风化,每穴施10kg优质腐熟有机肥,与表土混匀填穴。
(二)繁殖方法
多采用种子繁殖。11月至翌年1月,采摘成熟果实,经6—7天沤软果肉,去皮洗净,阴干,拣去白子,瓶装或瓦罐装2—3月升温时播种。播前经数分钟晒裂种皮,水浸24小时。先在沙床上催芽,分批取发芽种子播于苗床,行距20cm,粒距5cm,播深1cm,遮荫盖草保湿。待幼苗1—2片真叶时,在行内疏苗移栽,株距20cm。苗高30—40cm时,逐步减少荫蔽,进行日晒锻炼。也可采用一年生以上组织充实的半老枝扦插繁殖,栽培尚未采用,但对培育雌花多的高产母株有其重要的意义。
(三)定植
苗高0.5—1m时,于雨季初选阴天或小雨天起苗定植。修剪苗下部枝叶和过长的侧根,用泥浆蘸根,稻草包捆,运往植地,免根部干萎。栽时根系舒展,细土填满根隙,压实、浇水,盖草保湿。
(四)田间管理
幼树期间种有支架的豆类、瓜类等作物,增加收益,造成适当荫蔽,加强了土壤管理,有利于苗木生长。旱季注意保墒,施用水肥。雨季注意除草松土,施化肥、有机肥、压青等,保持土松、草净、肥足、湿润,可使幼树迅速生长。注意修剪,形成好的树冠。花期在旱季,注意灌溉满足水分要求。
(五)虫害及其防治
大枫子蛱蝶(Cirrochron tyche lesseta Fruhstorfer)幼虫为害幼嫩枝叶,造成缺刻、孔洞。在海南一年发生数代,终年不断,无明显越冬、越夏现象。老熟幼虫在叶、茎秆或其它植物以及篱壁上化蛹。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因此发生严重时可见大批幼虫在地面爬行,寻找化蛹场所。幼虫有绒茧蜂、蛹有广大腿小蜂寄生。防治方法:2—4月发生较重时期,可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幼虫大批爬到地面寻找化蛹场所时,可在地面挖防虫沟,沟内撒5%西维因粉毒杀幼虫。
四、采收与加工
11—12月间,当树上部分果实果皮裂开,即可全部采收,摊放至果肉软化,去皮,冼净果肉,晒干,用布袋包装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