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20: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12:32
千城一面,这是中国各大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深圳如何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避免出现同质化现象? 有人说,一座城市的人居环境,应当展现城市特色与人文特色,这正是城市的灵魂所在。 深圳如何寻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城市特色和灵魂? 面对全国100多个城市都确立“宜居城市”建设目标,深圳怎样才能打造出中国最具特色的宜居城市? …… 在市人居环境委和深圳晚报一起推出的“共同思考城市,为宜居城市建言”的活动中,这些问题都成为专家和市民讨论的热点话题。 多元包容:凝聚深圳宜居之魂 一个理想的宜居之城,必须突显其鲜明的特色和个性。 深圳的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让我们先听听*的呼唤。 由市人居环境委今年推出一项“宜居城市”万人*调查,在宜居城市特色一项的数据显示,“城市的年轻和包容”、“尊重不同特色文化”以同样的认可度并列排第一。 这两个数据所折射的是深圳最大的城市特色:那就是多元包容的城市文化。 深圳经济特区30年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移民史。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移民带着梦想来到这座城市,共同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移民城市所形成的特有的文化和精神,这是深圳最鲜明的特色之一。”深圳市社科院研究员葛洪认为,移民文化和移民精神具有创新性、开放性和兼容性的特征,这是深圳比北京、广州等城市更有优势和独具特色的地方。 深圳**研究室金奔对深圳的移民文化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这种移民文化有以下几个优势是传统城市不具备的:一是因为本地没有根深蒂固的旧的利益格局,所以相对公平平等;二是没有历史包袱的束缚,所以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三是以年轻人为主体,充满*富有活力;四是价值观念比较多元化,形成包容宽容的社会氛围。一个真正宜居的城市离不开这种平等、创新、*、包容的社会氛围,这是我们的独特优势。 未来,如何让多元包容的移民文化,凝聚成深圳的宜居之魂? 深圳特区文化研究中心专家认为,近年来,深圳的城市理想精神有所弱化,小富即安、追求享受的精神状态有所上升。因此,如何保持深圳作为移民城市的冲劲、梦想和理想主义精神,重塑深圳多元包容等文化动力,将关乎深圳未来的城市命运。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黄发玉认为,必须积极营造多元、包容的城市文化,让有多种文化背景的居民都感受到文化上的舒适、自在。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毕学锋建议,要让更多的观念在深圳撞击、融合、升华,而后再从深圳走向世界。让深圳在各种力量汇聚的推动下,迸发更大的活力和创新精神。 滨海特色:点亮宜居的深圳“亮点”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打造滨海特色的宜居城市”这是深圳刚刚落幕的*全会上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目标。 “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深圳要针对东西部的山海资源,制定生态保护建设的长远规划,高水准、低密度开发建设滨海休闲旅游度假区。强化对滨海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控制管理,突出滨海城市的风格特色和总体城市设计要求,高标准开展深圳湾区、东部滨海、西部休闲岸线等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集中打造一批建筑精品和城市亮点工程。 打造深圳宜居城市的滨海城市特色,这一定位得到了很多专家和市民的认同。金奔认为,滨海游泳、观光、度假、品尝海鲜是深圳人和很多来深游客休闲的一大乐趣。我们应该珍惜和发挥这种滨海资源,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滨海休闲产业,为建设宜居城市增加新的亮点。 “让大海离市民近一点。”这也是很多深圳市民的期盼。 “深圳尽管是个滨海城市,但除了大小梅沙和红树林滨海公园,深圳人很难找到可以直接和大海对话的地方。”在一家文化公司工作的陈洪涛说出了很多市民的心声。 “靠海而不近海”,成为深圳城市建设的一大遗憾。 如何让滨海美景成为深圳最大的宜居亮点?向东看,深圳市政协海洋问题调研组认为,东部133公里海岸线上山海相连,景色宜人,有大小23处优良海滩,适宜开辟海滨度假胜地。东部滨海区开发一定要大气魄,景点建设要有震撼力,与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步伐吻合。要以高档化策略,瞄准国际水平,科学规划,审慎开发,高质量建设,形成深圳特色优势,确立国际滨海城市地位。 如何让滨海美景成为每个市民享受的风景? 交通是一大“瓶颈”。市政协委员翦迪岸认为,公共交通设施不完善和交通拥堵是影响市民到东部欣赏美景的最大障碍。希望市*加快东部交通建设步伐,尽快启动地铁八号线建设,完善公交线路,让东部海景成为深圳市民宜居休闲的好去处。 海景开发要以人为本。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曲建研究员认为,东部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突出以人为本,强调亲和性、参与性、休闲性。国外的夏威夷、黄金海岸等,所有的海滩公共资源是属全民的,这个模式海南的三亚先行一步。要让沙滩这一天然资源公民化,变成大众资源,这是建设有滨海特色的宜居城市很重要的内容。 “宜业+宜居”:打造宜居的深圳“模式” 宜居城市,首先是宜业的。 这是深圳大学金融系主任国世平教授通过亲身经历得出的结论。 他曾经在世界著名的宜居城市温哥华生活过一段时间,尽管那里的城市环境非常宜居,生活也很舒适,很他没有长留,因为很难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后来,他去过好几个国家,也去过中国的很多城市,但综合比较后,他选择了深圳,因为这里有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国世平认为,宜居有“小宜居”和“大宜居”之分。小宜居的意思是说退休后好好生活,相当于养老的地方;大宜居是指环境不仅仅是适合居住,还适合工作,适合干事创业。深圳建设宜居城市,当然不能做“小宜居”,而要成为“大宜居”的典范。 市人居环境委“宜居城市”*调查显示,“优秀的创业环境和公平”、“丰富的就业机会”是市民认同度较高的深圳宜居特色。 深圳该如何继续打造一座“创业之城”?市政协委员张俊彪建议,深圳应该针对人才吸引优势逐渐被淡化和均化的情况,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任用、激励和服务保障等一系列机制,敞开特区的大门,欢迎各类人才的流入,形成多层次的人才梯队,落实一系列“柔性引才”、“人才住房”等*措施。彻底打破人才身份*,促进人才合理有序自由流动,为各类人才创造一个施展才能的良好空间,让他们“落地生根”。要借鉴苏州、长沙等地“引智”策略,大量引进高端人才,营造深圳吸引全球创新人才的制度环境。 “‘宜业+宜居’,这应该成为深圳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