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按劳分配实现状况。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9:26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1 11:01
无产阶级*的目的就是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剥削、实现按劳分配。然而,在长达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全国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改变了平均分配制度,如今,按劳分配,真的实现了吗?
一、按劳分配制度受到多方面扭曲
经过慎重考察,笔者发现,按劳分配尚未充分实现,不仅因为私有制、按资分配,还受到多方面的扭曲,表现如下:
正式工与临时工
正式工与临时工的并存是不争的事实。同一份工作,正式工与临时工待遇截然不同:一、同工不同酬。很多临时工的工资加奖金,只有正式工的三分之一,而所承担的工作量甚至多于正式职工。很多地方,正式工跷着二郎腿,喝着茶,叼着烟,开开会,看看报,扯扯皮,无所事事。而临时工干着最脏、最累的活,连句大声话都不敢说,生怕失去了工作。二、绝大多数临时工没有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三、工作缺乏稳定性。多数单位未与临时工签订劳动合同,在录用和辞退上有很大的随意性,聘用人员稍有不慎,就可能被辞退,且没有任何经济补偿。四、绝大多数临时工与福利分房、公休假、探亲假、婚产假等无缘,生病、探亲只能请事假,没有工资。五、*待遇不同,临时工被剥夺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也没有年终评优权。六、临时工子女上学难。
潍坊*宣传部对环卫行业职工现状调查显示,临时工每月工资仅有240元,而正式工每月工资1200元左右。临时工占环卫职工总数的73%以上,大都工作在一线,而正式工大多在管理岗位,工资收入和工作环境真有天壤之别。笔者的一个亲戚先是在一个单位做临时工,工资每月400元,后来送礼托关系终于变成了正式的,还干同样的工作,收入却长了三四倍,这合理吗?这里,哪里有半点按劳分配的影子。在实行了公有制,强调按劳分配的我国,实际上却是大量的临时工养着一大批正式工,这真是可悲、可怕。2002年,我国有机关事业单位人员4500万,国有企业正式员工5000万,也有9400万进城务工人员,临时工已经成为工人的主体,但是他们却承受着极不公平的待遇,这公平吗?这里面的剥削有多大?笔者想起来就不寒而栗。我是一个正式工,我不愿意看到这种差别。
正式工与临时工社会保障的不平等也极为明显。有多少临时工享受正式工的养劳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如果有,比例是多少?2002年底,我国非农就业人员36870万,但是,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人仅为14731万、9400万、10182万。
这与八十年代末的价格双轨制有何区别?这种双轨制难道不是剥削?这里面就没有既得利益阶层?好在,我们还有希望,深圳正在酝酿同工同酬,弱化编制概念,并已提出由财政对各事业单位每年核定一次工资总额,包干使用。我们期待工式工与临时工差别消灭的这一天。
垄断行业与一般行业
2002年,在北京国民经济16大行业中,金融保险业人均工资居各行业首位,为50189元;其次为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人均工资为30271元;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处于第三位,人均工资为30143元;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处在第四位,人均工资28111元,教育、文化和体育行业人均工资20299元,为金融、保险业人均工资的52.4%;最低的农林牧渔业人均工资13049元,仅为金融、保险业人均工资的26%。
然而,许多行业的高工资高福利并非由于自身科技含量高、员工素质高,而是由于行业垄断,如电力、电信、烟草、金融、保险、民航、铁路等行业。以银行业为例,我们看到他们拿着各行业最高的工资,住着各行业最好的住宅,享受着各行业最好的福利。他们的高工资是因为他们的员工的素质高,别人干不了吗?不是!80%的银行员工都可以为社会上其他的会计人员所替代。是他们效益好,利润高吗?也不是。据公开的数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为21.38%,四大行的不良贷款将近20000亿,再加上已经剥离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16000亿,总计36000多亿,不良贷款率将近40%。他们说亏损是*性亏损,不是由于他们经营因素,然而我们则看到,每一笔银行重大亏损业务背后都有着严重的权钱交易、*行为。保险业的形势也大体如此,2003年,中国人寿保险把1500亿的包袱甩掉上市了,他们的工资却也是出奇的高。这样合理么?他们为什么亏损了还能发高工资,因为他们手里有钱,尽管不是自己的。他们必须通过降低工资来消化呆坏帐,降低亏损。
很多干部的孩子,不学无术,但因为有个好爹,找了份好工作,可以整日无所事事,吃香喝辣的,这公平吗?我大学同班的同学,分到不同行业或企业的,工资大不相同,相差达几倍,甚至十几倍。能力差别如此之大吗?不象。别人干不了吗?绝大多数不是,绝大多数人都可以互相换换工作。正因为这样,多数学生毕业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找关系,托门子,送礼,找一个好单位,而不是提高自己的能力。说穿了,决定人们收入的,不是你能力有多高,活干得怎么样,而是你岗位的好坏。
地区差异和企业差异
我国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同样的劳动投入其劳动成果也不一样。一个农民在西部沙漠边辛苦劳作一年可能只收1000斤粮食,在东部自然条件好的地方不用费多大力气可能收2000斤粮食。在企业干临时工,生产同样数量同样质量的产品,在西部企业,每月能挣三四百元,在长三角或珠三角就可能挣到七百到一千元,如果到日本去打工,月收入则可达五六千元。这种差异客观存在,于是打工的都愿意上东南去,许多人拼了命要*到发达国家去。可惜,这些地方安置工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许多人找不到工作无奈返乡。这当然也是有违于按劳分配的原则的。这种状况是地方各种条件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在发达国家,尽管人员的流动性很强,这种情况也没有避免。
现在,绝大多数企业都已经实行了计件工资制,但是,同样付出,同样产出,由于非自身原因而企业效益不同,员工收入也有很大差异。企业效益好坏取决于很多方面,科研人员要能研制出符合人们需要有竞争力的产品,生产人员要能保质保量的生产,销售人员要能快速实现产品的销售。但是,一个环节上的不足,就会影响整个企业的效益,其他人员的工资就大受影响。这合理吗?当企业效益好时,想进的人进不来,当企业效益差时,想出的人出不去。这合理吗?如果劳动力市场比较健全,同样的劳动在不同的企业基本相同,不会受企业经营的影响;在所有者不明确、劳动力流动机制没有充分建立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不可避免。
劳动成果与收入联系不紧
浙江上虞市某企业引进洋设备花了2000万元,仅调试和培训费就花去了70多万。但是负责这条流水线的技术人员周国灿的月平均工资仅有436元,和普通工人工资相当。周国灿对此深表不满,他认为作为一个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这样的工资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他与单位就此进行协商,希望能够提高工资水平,未果。这合理吗?
在实行计时工资制,特别是其工作不能完全公平客观量化的党政事业和服务性质的单位,这种现象就更为明显。笔者的一个朋友,在学校工作,教学效果好,科研水平高,比有些教授工作都要好,但是由于工龄低,职称低,收入比教授差了一半还要多,这合理吗?
按权分配
许多干部,工资不高,可是消费水平很高,一日三醉,吸着熊猫中华,家中装修豪华,原因何在?
我国行政职务消费一直由财政大包大揽,许多支出鱼目混珠、公私不分。长期以来,*吃喝、*旅游、公待私客、公车私用、*读书、*私用、*送礼等层出不穷。吃的开成办公用品,用的开成资料费,礼品、旅游费开成会务费,假*、白条比比皆是。有些干部吃、喝、嫖、赌都可以由公家报销,老百姓意见非常大。
中国餐饮业协会公布,2002年全行业营业额超过5000亿元,其中*消费的比例是20%,达到1000亿元。2003年全国政协一份提案披露: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每年耗用约3000亿元。《海南日报》引述该省公路运输企业的财务分析显示:轿车每万公里的运输成本为8215.40元,而党政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公有轿车的运输成本是每万公里50361元,是运输企业的6.13倍。但是,公车的工作效率却很低,5辆公车仅相当于1辆出租汽车。为什么?公车不“公”是根本原因,在某些地方公务车公用占三分之一、干部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以此推之,全国为公车开销的3000亿中,有2000亿被私用了!
由于掌握公共权利,权钱交易、行贿受贿在我们国家成蔓延之势。笔者知道的几件官司,没有一次不送钱的,而且都不在少数,为了打赢官司,双方比着送礼。笔者接触的几次工作安排,也没有一次不送礼的,为了一份稍好的工作,花几万甚至几十万的都有。这不是按劳分配,这是典型的按权分配。民谣唱到:隔一个*毙一个有漏网的,全部*毙有冤枉的。当真如此,国将不国。
二、改革思路
(一)充分发挥市场对劳动力的配置作用。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是配置生产要素的基础,各种产品和要素不停流动,要素的所有者都想使自己的要素实现较高的价值,要素的需求者则都想以最小的代价取得各种要素,在流动中,同种产品或要素获得基本相同的价格。资本流动在社会范围内形成了平均利润率,社会劳动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也是这样。在市场经济中,每个劳动者都要争取实现自身收入的最大化,都要争取较高的工资,他们通过比较来选择职业或单位,每个老板都尽量用最低的工资雇用工人,这种连续不断的选择使同样的劳动获得同样的报酬,使不同的劳动获得不同的报酬,使各个劳动者的工资收入趋近准确地反映他们劳动的质量和数量。
在这里竞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包括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劳动者和劳动者之间的竞争,劳动者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劳动者之间的竞争使工资水平降低,企业之间的竞争使工资水平上升,最后劳动者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形成一个均衡价格。企业如果把工资水平定得过低,劳动供给就会不足,如果把工资水平定得过高,劳动成本又会过高,通过竞争和比较最后只能选择趋近于社会平均的工资水平;劳动者工资要求如果过低则担心自身劳动不能充分实现,如果过高,又怕找不到工作,通过竞争和比较,最后也只能接受平均工资水平。劳动者和企业共同接受的平均工资水平反映了各个行业劳动者的实际素质和各个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
在西方企业,不管你多大年龄、什么职称、什么学历、原来有何贡献,你应聘什么岗位就拿什么工资。因为成绩只代表过去,以前干得再好也不会给你长工资(因职务提升、岗位调整加薪例外),你这次多干了、干得好就多发奖金,任何人没有老本可吃。而许多国内单位的一贯做法却是有了功劳就给你加工资,吃老本到退休。
(二)彻底打破城乡壁垒、行业壁垒、企业壁垒,实现劳动力的充分流动。
实现市场在劳动力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必须彻底打破城乡壁垒、行业壁垒、企业壁垒,保证劳动力在全社会的充分流动。
一要取消针对农民工制定的*性就业*,打破城乡壁垒。
要取消针对农民工制定的*性就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平等就业。这就要取消对企业使用农民工的*,取消专对农民工设置的就业证等各种登记项目,清理各种针对农民工的不合理收费,放宽外来人口进城落户的条件,允许外来人口按职业或者居住地入户,保障外来人口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二要坚决取消临时工与正式工的区别,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同工同酬(同劳动、同产出、同报酬、同待遇)。
临时工和正式工的同工不同酬,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第72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第16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签订劳动合同。第45条规定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享受带薪休假。我国《劳动法》根本没有临时工的概念,临时是试用期的意思。《劳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三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公开聘任制,打破行业壁垒和企业壁垒。
我国目前的聘任制前提是在单位内部公开招聘,单位内确实没有符合条件的,才向社会乃至国外招聘,工资、薪酬的标准也已经事先确定。这些措施是当前改革追求稳定的选择,但是其公平、公开、公正程度却很有限,竞争很不充分,最多只能算是单位内部的公平,不是整个社会的公平,没有打破行业壁垒和企业壁垒。
要打破行业壁垒和企业壁垒就要在全社会公开竞聘。招聘时只发布任职条件,岗位职责,单位内部外部一律平等,当求职人员供大于求时,工资、薪酬标准采用竞标的方式确定,以避免暗箱操作,使某些特权人物侵占普通人的就业权力。工资确定方式可以根据单位工作性质采用计件工资、计时工资、岗位工资、项目招标等方式。当劳动力市场基本平衡时,则采取双方协商的方式进行。这样,就能逐渐形成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机制,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同工同酬、按劳分配。当然,推进这一进程,必须根据现实,有序进行,在保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步推进。否则,欲速则不达,乱了阵脚,反而什么都得不到。
当前,打破三大壁垒的难点在国有单位。国有单位的负责人只是临时代表,利益与单位利益并不一致。单位负责人没有按市场价值招工的动力,甚至没有按市场价格招工的权利。在当前劳动力严重供大于求的情况下,领导没有必要去砸熟人的饭碗给自己惹麻烦。因此,国有单位聘任过程中,走形式,走过场、任人唯亲的现象非常明显。有意思的是,许多国有单位负责人和员工合力争取多发工资,这种现象根本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原因当然是这些单位的负责人既不是真正的董事长,又不是真正的*党。要改变这种状况,或者有大公无私的*党人,或者有清晰的产权。我国当前的选择是: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改变国家企业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大力推动事业单位的企业化、股份化;*机关不能企业化,一方面要大力推动领导干部的民选进程;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公开招考公务员的*,把公务员的招聘选拔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坚决避免暗箱操作。
(三)建立全社会的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全面实行聘任制,实现劳动力的有效流动,必须建立与流动性相适应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由保险公司根据保本原则开办。为了适合劳动力的流动性和工资的多变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交纳必须与劳动者每月具体收入脱钩。
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的交费模式可以建立几个档次。如:养老保险可以是最低生活保障线的1.5倍、2倍、多倍等档次。
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个体积累,国家按比例补贴的方式。养老保险规格越高,国家补贴越少,比如,对前两档,国家在15年内补贴保费总额的1/3,所需开支以专项税收如所得税、遗产税来专项投入。对于其他档次的不给予国家补贴。由于有国家补贴,就可以调动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等低收入者的投保积极性,用工单位负担也因此降低了近一半左右。
养老保险实行累积缴费制,缴费年限不能太长,如15年;法定退休年龄不能太早,如60岁。保险金额可以按年交纳,劳动者可自愿增加投保时间,每多交一年,养老金增加一定比例,如4.5%,比6.66%低(超过15年后的部分国家不再补贴)。高层次人才由于工资较高,所选养老保险的层次较高,缴费年限较长,年老时一样可以取得较高的养老金。
为了适应劳动者的流动性,应建立全国帐户,使个人在全国各地都可以缴纳,退休时,由全国帐户直接把养老金发到个人帐户。
医疗保险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大病统筹制度。当劳动者大病时,由社会统筹医疗基金负担费用的绝大部分,个人负担一小部分。小病治疗的个人帐户可以暂时不开,企业给员工的小病补贴可以折合在工资里。
在城乡实行有别的失业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用工单位在发放失业保险金时必须同等对待。我国2002年享受失业保险的有10182万人,这些人的失业率只有4.2%,在这个范围内失业保险费用并不高,每人拿出每年2—3%的工资就可以正常运行。但是建立覆盖农民的失业保险,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国有各类剩余劳动力近两亿,农民工时工时农,工作极不稳定,大部分农民工在35岁以下,每年工作时间在五到六个月之间,在如此高的失业率基础上进行失业保险,负担相当沉重。所以,只有在农民工买房迁户、成为市民后,才能办理失业保险,享受市民失业保险的待遇。公平起见,如果农民工没有条件买房迁户,就把给城市劳动者的失业保险费直接发给农民工,待其满足条件后,再办理失业保险。
所有劳动者同工同酬同待遇,用工单位必须在工资之外给所有员工同样的养老保险、医疗补贴、失业保险;如果双方事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或合同中没有关于养老保险、医疗补贴、失业保险的明确约定,员工领取工资时,同时可以要求与工资相挂钩的各项保险费用。
保险费可以在劳动者同意的情况下由用工单位代交,也可以由单位发给个人,由个人交付,如果职工未入保,则与工资一齐领取。劳动者无工作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可自愿停交,有条件时再续。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杜绝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
建立货币化职务消费*。打破平均主义,不搞统一标准,不按行政级别核定职务消费标准,代以岗位工作性质、业务量大小为核定标准,变隐性消费为公开消费,将现金随工资发放到个人,由各人根据工作需要自己安排,超支自付,节余归己。已实行改革地区的实践证明,改革后一般可节约开支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改革领导干部任用制度。当前干部任命制度最大弊端是重任命轻选举,一些领导干部占据了重要职位,是派系斗争的结果甚至是权钱交易的恶果,没有经过广泛的民主选举。权力来自于上级领导的客观现实,致使干部普遍缺乏公仆意识,一些人热衷于走上层路线,互相利用,结党营私、权钱交易。一些领导干部实际上已蜕化为官僚利益的代表、家族利益的代表、*利益的代表。如果真正实行广泛的民主选举制度,相当一部分贪官污吏就会在源头上被堵住,即使当选也做不了大恶,一些具有杰出*才能的人民公仆就会涌现出来,进而提高*党和*的威望,真正落实立党为公的*宣言。
加强领导干部监督制度。不受监督制衡的权力必然走向*,只从人治的角度、自律的角度宣传“清官*”是不可靠的。*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如果缺乏权力制衡,*问题就难以消除,自身问题就难以纠正。监督制衡制度的关键不在于多党制、两院制、三权分立,而在于选举制度、集体领导制度和民主集中制。选举就是让人民群众及其代表选举、监督、任命干部,把干部的命运交到人民群众手中,党管干部要表现在保证选举的公正性上,而不是提名和任名干部上。只要选举真实有效,就可以从根本上避免领导集体内部互相勾结,也可以避免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的问题。在民主选举基础上的集体领导,为内部监督、平级监督,为领导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比外部监督更有效。而民主集中制可以保证较高的行政效率,防止互相扯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1 11:02
个人觉得我国并没实现按劳分配
观点1、往往是你劳动的时候没有分配,没有劳动的时候却坐享其成;努力时没人承认,等老到无法享受的时候却金钱名誉都来了。
(我国的IT强人/科学牛人==获得认可时平均年龄接近49岁)
观点2、上层普遍存在不劳而获或劳少获多,底层普遍存在劳而不获或劳多获少
(房地产商获的多吧,他们劳的多吗?对人民造成居住难,对国家是制造经济泡沫;底层的农民工矿工,或者交巡警劳的多吧,获了点啥?)
不好意思,激动了点,你可以把语言美化下,先说两点个人意见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1 11:02
生产力的要素不仅包括劳动力,而且包括资本、管理、科技等,如果仅仅实行按劳分配,那资本、管理和科技的回报就为零,怎么会愿意投入到生产中呢?这样的话,社会生产力不就停滞了吗?所以,按劳分配不符合经济规律,只有劳动力、资本、管理、科技等生产要素都获得适当的回报,生产力才能发展。
如果不承认资本、管理、科技等生产要素获得适当的回报的合理性,简单地把资本、管理、科技等生产要素带来的利润也归之为劳动力的功劳,归之为剩余价值,归之为剥削,那就是片面的、不公正的。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
多种分配方式包括
按劳动要素分配:比如在外资工作的小白领
按资本要素分配:如炒股获得的股息;借钱给别人得到的利息
按土地要素分配:房租
按技术要素分配:转让技术专利的钱
按管理要素分配:ceo的薪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1 11:03
按劳分配:即按照付出劳动来决定获得的收入
1。这样有利于提高广大劳动者积极性
2。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1 11:03
多劳者不一定多得,多得的一定不是多劳的
浅谈我国按劳分配实现状况。
一、按劳分配制度受到多方面扭曲 经过慎重考察,笔者发现,按劳分配尚未充分实现,不仅因为私有制、按资分配,还受到多方面的扭曲,表现如下: 正式工与临时工 正式工与临时工的并存是不争的事实。同一份工作,正式工与临时工待遇截然不同:一、同工不同酬。很多临时工的工资加奖金,只有正式工的三分之一,而所承担的工...
浅谈劳动者权益的保障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不受侵犯,《劳动法》第五章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劳动报酬权是劳动权利的核心,它不仅是劳动者及其家属有力的生活保障,也是社会对其劳动的承认和评价。目前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权所...
浅谈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 人力资本投资不足 人力资本投资是投资者通过对人进行一定的资本投入(货币资本或实物),增加或提高了人的智能和体能,这种劳动力的提高最终反映在劳动产出增加上的一种投为。 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缺乏人力资本的投资意识,只关心眼前,(为企业补充人员,发放工资等),不敢轻易培训员工,只怕“为...
浅谈企业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企业应发掘职工的潜力,提供各种条件,使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劳动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内应强调以人为本,实现职工与企业双赢。如果职工处于被强制性管理的地位,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无法发挥,甚至可能导致对企业和管理者的抵触情绪和行为,阻碍企业发展,最终影响职工个人的利益。2. 必须全心全意依靠...
浅谈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论文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是依靠几个教师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建立一整套辅导体系。目前,我国的各高校还没有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按比例投入资金和人力来发展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职业教育。人员配备极其缺乏,仅有几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老师,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为每一个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辅...
浅谈如何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
此外,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还应从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出发,不断更新优化内部员工的薪酬结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收入分配采取按劳分配的原则,国有企业应摒弃传统的统一薪酬标准模式,将薪酬制度创新也融入市场浪潮中来,建立和完善基础工资为前提、绩效考核为主导的技能型薪酬制度。通过每一次考核对员工技能等级做出区分,...
浅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地位已经确立等。这一切成就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才能够站起来。实践证明,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毫无动摇。第二,...
大学生政治论文2000字范文怎么写
生产力落后的国家 发展 社会主义始终受制于落后的生产力,是在实行完全的公有制和平均分配的基础上缓慢发展生产力,从而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差距越来越大,始终处于边缘国家的地位;还是实行有限的公有制和按劳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础上解放生产力和快速发展生产力,这是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两种发展路径选择。前一种路径意味着...
财政的特征浅谈市场失效现象
具体观察我国经济领域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下岗失业问题、拖欠职工和教员工资问题、城市居民贫困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甚至绝对降低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又存在腐败横行、侵吞国家财产、不法收入巨大,税收体制不完善导致高收入阶层没有及时足量纳税。社会分配不公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差别、区域差别、...
绩效考核的论文咋写?
4、绩效考核是确定劳动报酬的依据 企业内部的薪酬管理必须符合劳动付出与报酬相吻合的原则,而准确地衡量“劳”的数量和质量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只有密切工作绩效与组织奖酬之间的关联性,才能使员工感到公平,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5、绩效考核是激励员工的手段 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决定奖罚的对象及等级,激励先进、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