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求人不如求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1:5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3:19
曾国藩给受太平军围困的弟弟写信说:“危急之际,惟有专靠自己,不靠他人为老实主意……总之,危急之际,莫靠他人,专靠自己,乃是稳着。”
曾国藩曾经教导部下说:“君子欲有所树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也就是说,没有真正的本事,却千方百计让别人以为自己有本事,只能反受其害。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从自身出发,靠自己的本事打天下。而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帮助和扶持上。曾国藩自己虽然强调人多好办事,曾说大事要多得帮手,但他主张关键之处还在于自己。因为自己立得住,别人自然而然就来帮助,如果自己不成器,就是想尽一切办法,也是无济于事。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利益追求,很难想象谁会一辈子跟定你,为你甘心付出,不求回报。在宦海浮沉的一生中曾国藩也饱尝了人情冷暖。他与左宗棠、沈葆桢都由挚友而变成竞争对手,互相攻击,形同陌路。即使是对他铁心不二的李元度,兵败后也背离他投奔王有龄。饱经世态炎凉,曾国藩也越来越明智。咸丰十年(1860)十二月一天晚上,他与好友冯树堂在一起谈论人际关系,他在日记中写道:“夜与树堂谈人情世态,言送人银钱,随人用情之厚薄,一言之轻重,父不能以代子谋,兄不能以代弟谋,譬如饮水,冷暖自知而已。”在危急的时刻,不仅亲朋无法真正帮助自己,即使是父子兄弟,也不能代替自己,这就是人性的本质。
在曾国藩经历的事情中,有一件事让他对此领会最深。
同治元年(1862),曾国荃孤军进驻雨花台,打算围困天京,夺得头功。但他手下仅有两万人,要夺取这座坚城,简直是白日做梦。不久,李秀成奉命率30万大军来到城下,将曾国荃团团包围,血战四十多天。以两万人对十几倍的对手,眼见要遭受灭顶之灾。曾国荃一天发十几封信,四处求救。曾国藩见亲弟弟马上就要被吃掉,心中忧急万分,急令鲍超、多隆阿等部速来救援。但鲍超被杨辅清阻在宁国一带,正在激战之中,自身难保。多隆阿则对曾氏兄弟久怀不满,拒绝赴援。湖广总督官文正准备让多隆阿入陕平定另一股农民军。曾国藩闻讯急得直跺脚,他派人飞马送信给官文,说入陕之敌人数不满三千,有雷正绾一军足矣,天京之敌比陕西何止百倍,请其将多隆阿追回。官文却置之不理。
曾国藩虽贵为统帅,却也莫之奈何,只好写信给自己的兄弟,让他顶住。九月一日,他在信中说:“军事呼吸之际,父子兄弟不能相顾,全靠一己耳。”九月十三日,他又写信说:“危急之际,只有在己者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仅隔十余日,又写信重申了两遍:“危急之际,惟有专靠自己,不靠他人为老实主意……总之,危急之际,莫靠他人,专靠自己,乃是稳着。”
从其急切的语气中不难看出他无可奈何的情态。然而事实就是如此,也只有真正面对、承认这样的事实,才有可为。在他的激励下,曾国荃发了狠劲,硬是顶住了李秀成的猛攻,激战四十多天,最终迫使李秀成撤兵。当太平军撤退时,曾国荃转守为攻,尾随追击,大获全胜。曾国荃因为顽强,被太平军称为“曾铁桶”。他一战成名,从此飞黄腾达,势不可遏,终于把天京城攻了下来。
经过这件事,曾国藩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之所以不敢自立称帝,除了忠心之外,对部下的反复有疑虑可能也是重要原因。不过从他的经历中可以看出,求人不如求己,的确是人生的铁则。曾国藩在给胡林翼的信中引用郑板桥的题画诗说:“还将竹作篱笆,求人不如求己”,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其实拿破仑也说过类似的话:“世人多不足信,凡事要靠自己。”自己的命运不可寄托在别人身上,如果你自己是软泥,没人能把你扶上墙。想做成不一般的事业,就要有不一般的意志,要比一般人更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