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1: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2:06
温州市叶同仁堂,创始人叶心培,宁波慈溪呜鹤乡人,中年学医,行医卖药。清康熙初年,到了温州,结识了西门外大殿前一家中草药老板王某,王某晚年无力经营,清康熙九年(1670)、叶心培以20贯铜钱把王同仁中草药铺顶受过来,取名叶同仁堂,叶心培有了这家药铺后,售药兼医,生意兴旺,逐渐扩大业务,制售丸散膏丹,更新店容店貌。新建五开间砖墙店面,表石门台,门楣上悬着一块“真不二价”的门大金字横额,两边挂着黑底金字的对联,上上联“修合虽无人见”,下联“存心自有天知”,以招揽雇客。当时温州西门外系瓯江船民和处州十县来往客商荟集之处,加之叶心培的精心经营,从此叶同仁堂远近闻名。叶心培年老返回原籍慈溪,病故家乡。温州同仁堂遗给叶心培之妾萧氏*经营。萧氏之子锡凤,不善经营,业务渐见衰落,将药店出顶原主王某之侄经营。后经叶锡凤异母姐的努力将店赎回,重整店业,不几年企业面貌大大改观。到了雍正二年(1724),成为温州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家药店。叶同仁堂子孙代代相传。从叶锡凤到曾孙叶青玉百余年时间内(1701—1839)是叶同仁堂业务发展最快、资金积累最多的黄金时代。此时期,叶同仁堂广采各地地道药材,自制各种名优丸药,如补中益气丸、十全大补丸、妇科八珍丸、六味地黄丸等。同时在西门外日湖头设药栈、兼寓来往客商,烟酒招待,对常年客户以赊销优惠。还在上海元昌参号、宁波宝成药行等地派有常驻采购人员,以掌握市场行情,因此,叶同仁堂以贷源充足、选料地道、加工精细、货真价实的优势,独占了当时的温州中药市场。在此期间,叶氏为扩大祖业,先后从药店盈利中提款,在原籍慈溪购祭田3000余亩,建造叶氏宗祠崇敬堂(简称公堂),并规定公堂为叶同仁堂的最高决策机构。叶青玉病逝,叶同仁堂店务由叶蔷渠主持,店内大权由公堂直接掌管。重要人员的调动由公堂决定,坐行(如派驻上诲元昌参号、宁波宝成药行的办货人员)也由公堂直接送派;买卖房产田地由公堂规定,钱由店方支付,田租、房租归公堂收取,药店自用的店屋也须付房租;财务规定三年结账,逐年分红,药店长期存款15万元,现款6万元,现款指定存入宁波的钱庄。如动用大笔现金办货,均须事先经公堂同意。
光绪十一年(1885)叶同仁堂经理叶仰曾占用店款2000元,经公堂决议,追回店款,免去叶仰曾经理职务,另聘宁波人沈炳跃为经理,设立五公座(经理、副经理、账房、放账、批账)主持店内业务,并规定今后族内股东一律不得兼任经理。但由于店规不严,店股东和五公座互相勾结,自谋私利,不到3年,占用店款2万多银元,被公堂发觉,免去股东叶超曾、叶益生的职务,将经理沈炳跃、放账朱宝田开除出店,副经理姜筱亭留职扣薪抵偿,并出卖祭田500亩补补充店内资金。受此教训,公堂拟订了管理制度,简称店规(附后)。
*24年(1935)10月间,福安贩毒商串通船户将一批鸦片装进印有叶同仁堂牌印的药篓内,从福安运往温州,运至瑞安帆游被当地*查获。受此牵连叶同仁堂共用去5000银元,加上上半年多没有很好经营元气大伤。*30年至*32年(1941—1943),物价飞涨,投机之风甚炽,市场极为混乱。当时新兴药号元昌、葆大等资金虽小,但富有冒险,常向敌伪控制区抢运药材,获利数倍。叶同仁堂经理沈载均胆小谨慎不敢冒险,以致出多进少,存货卖空,换回一捆捆不断贬值的法币,而五公座们则乘机营私,大搞店中之店,从事囤积居奇,加之*的苛捐杂税,致使经理沈载均束手无策,只得辞职而去。后虽经几位经理努力,均无力重振旗鼓,至温州解放前夕,叶同仁堂处境甚为艰难,公堂为维持药店经营,卖田3000亩增添资金,并派公堂主要人物叶梅书到温州整顿店务,提用店内学徒出身的孙祥瑞为经理,提拔五公座内较懦弱的金湘为经理,再派股东叶谦生担任店栈监督,以便于公堂控制。
叶同仁堂于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当时有职工25人,资金9789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