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行过量货币后,货币是如何进入百姓手里而形成通货膨胀的?既然会形成通货膨胀为什么还要发行那么多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1:2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19
货币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流通的:
一、基础设施投资:这些钱从表面上来看并不直接流入群众口袋,但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投资本身就造福于民,它不仅可以为公众提供各种便利,而且能创造庞大的就业岗位。
二、银行放贷:国家将货币注入国有银行,通过下调利率的手段来刺激经济发展,企业可以通过更低的成本向银行融资来形成规模生产,生产成本的降低必然造成产品价格的下降,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较低的利率鼓励群众把剩余资本用于改善生活质量,而非放入银行存现取息。
三、管理费用:诸如公务员工资开支、各种福利等等;这个经济学中叫做管理负担,我们可以努力减少但不可以避免。
四、军费开支
五、偿还债务
六、社会保障资金
七、其它:如应对自然灾害、支付存款利息等等
当然货币流通是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由于平均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创造的财富也不断增长,又有*发行货币的不断注入,才使得这样一个封闭的系统无限均衡循环下去…
再看群众是如何从中获利的:货币最能体现人民生活的改善,可从这么多措施当中我们并没有发现有很多钱都流入群众的口袋。你不禁会问:是货币流通机制有问题还是人民生活确确实实没有太大幅度的改善呢?其实并不然,整体上来看,除了管理费用外,其它资本无外乎这样两种共性:提高公众的福利水平或是直接提供货币供人民自由支配。它提供的各种就业岗位通过工资的形式把货币转移到私人同时也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问题;通过诸如公路、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人民带来了非货币的便利性;通过国防等投入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保障…所有的这一切都已隐性的方式为人民提供了福利!
诸如三峡工程,工程所用各种物资设备为这些物资设备企业扩展了市场;需用大量的人力又创造了就业岗位;工程耗资巨大必须要发行国债来筹募资金,为以后发行的货币提供流向;工程涉及的搬迁等问题需要向当地群众发放搬迁补贴;工程建成后集防洪、灌溉、运输、电力供应等功能于一身,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通货膨胀不是一个可以避免的问题,我们可以降低通胀率但不能消除通胀。通胀从表面看是因为*发行了过量的货币,可实际情况是:*不能有效的掌握市场实际的货币需求量。我们知道,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社会创造财富的象征,社会创造的财富越多,理应发行的货币量也越大,只有明确把握了国家创造的财富数量,才能据此发行相应的货币量。由于社会创造财富量难以统计,所以很难把握发行的货币量,随着时间效应的加强,这样导致的最终结果是货币发行量不能与社会创造的财富一致。直接的结果有两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通货紧缩会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较大的负效应(这里不做讨论),而通货膨胀的前期往往伴随着经济的繁荣…因此相较而言,通货膨胀与紧缩会时有发生,而通胀发生率会高于紧缩率。
聘用公务员是社会管理的需要,经济学中我们把它叫做管理负担。如何控制一个合适的量使管理最有效率,这一直是社会普遍关心也挖空心思想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公务员,他们为我们提供公共服务,这是私人或者企业无法解决的问题;但现在有部分公务员以权谋私,严重损害了公务员的社会形象。其中一方面是因为公务员自身的素质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监管制度的不健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19
货币发行后,经由国家*机关,以工资及补贴等形式逐级发放。
而大批的工作人员,构成了广大的消费者,这些人手中的货币,养活了大老板,从而间接性的养活了一些打临工的人。货币经由这种方式,逐渐散开。
通货膨胀虽然不好,但是如果不继续发行货币,就会造成消费力下降,就等于经济衰退。
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国家绝对不能出现经济衰退的迹象。
————————————
举例
国家发行货币,给了国企职工一百万,给了农民补贴一百万,这两者就代表了大多数消费者。他们手中的钱,养活了私企,而私企赚钱后,再返还一部分给私企员工,三者相加,就是全国消费者。
私企老板有钱,消费就高,普通人没钱,消费就低。而这些消费,因为税收,又有一部分被国家收回然后再次补贴给国企员工公务员等。因此,就形成了货币的流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务员是不是只吃不干,这就不讨论了。
我只是单纯的举例,而楼下所说通过债券,也是货币流通的一种。
国债的发行,同样是属于货币流通的其中一种方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20
通过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