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1:30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27
释义:金屑虽为贵重之物却也会迷住双眼,华美的衣冠衬着贵重的珠宝也只如同道法上的灰尘。如果自己的灵性与本心尚不重视,那么所追寻的佛又是什么呢?表明了诗人摒弃私欲,清净本心的追求。
出典:无。
背景:唐朝末年,**,藩镇割据,起义不断,民不聊生。
用法:直抒胸臆与借物抒情相结合。
扩展资料:
云门文偃禅师(公元864一949年),俗姓张,姑苏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唐懿宗咸通五年(864年)出生,是云门宗禅的创始人。
文偃禅师的出尘很早,《禅林僧宝传》卷二说他“少依兜率院得度”,而《五灯会元》卷十五说他“幼依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 宋人慧洪所作的《禅林僧宝传》中,载文偃“性豪爽,骨面丰颊,精锐绝伦,目纤长,瞳子如点漆,眉秀近睫,视物凝远”,而《五灯会元》亦谓文偃幼年“敏智生知,慧辩天纵”。
可见,文偃自幼就表现出了他的不同凡俗之处。成年后,文偃在毗陵(今江苏常州)戒坛受具,然后仍侍志澄禅师,且穷探律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偃禅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28
这首诗是《金屑眼中翳》,由唐末时期僧人文偃所题。
出自:《金屑眼中翳》
释义:就像金屑是贵重之物,但入眼则成迷眼的东西。参禅学道,如果看重的是佛衣佛珠,则也只能是南辕北辙,所得到的不过佛法的尘土而已。
背景:希望在乱世中应破除思想上的蒙蔽,还原清净本心的思想
用法:直抒胸臆与借物抒情相结合
出典:无
金屑:佛教谓佛经中的片言只语,或者佛法中的一知半解。《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金屑虽贵,落眼成翳。”
己灵:自己的灵性。
扩展资料
文偃是唐末时期僧人(公元864一949年),云门宗创始人,俗姓张,原籍姑苏嘉兴(今属浙江),出家之后各地参学,在州(今浙江淳安县西南)陈尊宿,得悟。后参义存,获其印。住韶州(治所在今广东韶关)云门山, 自成一系,因称“云门文偃”。晚年住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创云门宗,因称云门文偃。著有诗偈三十首。
宋代理学就提出了“破心中贼”的命题。这个“心中贼”,实际上就是清净本心所受的蒙蔽。所以要反求诸己,注重内心的省悟。只有自己能够拯救自己,本诗就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要保持本心的一种有感抒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28
眼花出金花幻象,这是虚妄不实的;求佛法而重衣珠,恰成法障,犹买椟而还珠,舍金玉而取顽石,这也是枉费心机的;舍己智而向外求佛法,正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呀。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29
《金屑眼中翳》是唐末五代时期著名僧人文偃所题写的一首诗作。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学禅应破除思想上的蒙蔽,还原清净本心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