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爱国主义的共通之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1:2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5:03
西方人对奥运金牌到底像不像中国那么热衷?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很难用简单的“是”或“不是”来直接回答。首先,“西方”就是个模糊不清的概念,到底是英国人,美国人,还是德国人,法国人?在西方的统一概念下,可能存在细微甚至相当显著的差异,无法用千人一面的“是”或“否”去涵盖。
另一方面,中国人自己其实也是一直在进化着的: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时,举国还沉浸在打破“东亚病夫”耻辱称号的欢喜中,那时每一块金牌都仿佛牵动全国的心;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虽然因为是东道主和首次占据金牌榜首的关系还是掀起了全民热潮,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对唯金牌论的体育观的反思;到了2016年,中国体育迷对金牌的热度其实已经渐渐开始走向平常心,他们乐见中国奥运选手摘金挂银,但不再认为这就是全民的荣辱,这就是时代的进步。在同一个中国内部,也存在对金牌的不同态度。
如果我们意识到“西方”和“中国”这两个笼统概念的缺陷,并在认识到这一缺陷的基础上再去讨论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更好。应该这么说,总体来说,西方发达国家在金牌观上,确实要比目前的中国健康一些:他们更看重体育彰显的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而不仅仅是金牌;比起中国人最著名的“好面子”来,他们比较容易个人主义,会认为金牌是运动员个人的胜利,而不是国家的荣誉。
但是,凡事如果推到另一个极端,往往就会出问题。要说西方人已经物我皆忘,进入了完全不在乎本国金牌的那种体育精神化境,那肯定也与我们耳闻目睹到的事实相悖。就拿本届伦敦奥运会的东道主英国来说,开赛4天还没有金牌时举国焦灼若火;等终于破金后更是欣喜若狂,连电视解说都开始语无伦次风中凌乱了。比如,英国夺取双人激流回旋项目的金银牌后,网友记录了BBC主播的解说,“啊啊!拿到了!英国队在这最后一个项目拿到了英国最后一块金牌。呃,不对。最后一个项目拿到了这项目第一块金牌!我说什么呢。还有一块银牌!拿到了两块金牌啊!呃。不对,两块奖牌啊啊!一金一银啊!”同一天,《卫报》的文字直播中也出现了以下逻辑混乱、想哪说哪的文字:“英国现在是奖牌榜第五位了!尽管,让我们冷静一点看的话,离中国还很远,而中国领先美国(至少在金牌上是,如果不是数奖牌的话)。(我们)还落后于韩国,不过已经领先朝鲜(如果他们能够是一个国家的话,那么……不过这是完全另外一码事儿了)……”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喊出了:“这一周,去再度击败他们(对手)吧,美国之队!我们已经等不及你们凯旋!”在澳大利亚,人们正在为奥运迄今袋鼠军团只有1块金牌而烦恼,忙着分析各种原因。体育场本来就是计较胜负的地方,一点金牌都不争,就好像球迷说看球“不关心比分”一样,显得有点虚伪。事实上,越是选举社会,政客就会越希望利用这种万众瞩目的场合推广自己,就越会鼓动一种爱国气氛。
其实,理想国本来就是没有的。只要国与族的界限还没有泯灭、人类大同社会还没有到来之前,爱国主义本来就会一直存在:因为有过纳粹式的爱国主义,就否认存在美国式的爱国主义,也不实事求是,纯属不切实际的意淫。按照国家和地区奥委会来参赛的奥运会,本来就也很容易和爱国主义联系起来,不要因为出现过1936年的纳粹,就否认别的、健康的爱国主义表现形式。
生活在别处:当年唐僧等拼命要去西方取真经时,马可波罗们正在梦想中国和印度遍地是黄金。我们的知识分子想像国外是一片乐土,其实目的是鞭策国内。从这点来说,这种提醒当然是必要的。但是,也要切忌避免过度想像和夸张,因为现在对外交流如此发达,年轻人出趟国可是非常容易,一旦年轻人发现你的说法和事实存在很大矛盾时,他可是很容易对你的整个价值体系都开始产生怀疑的。
一句话,勿虚美,勿隐恶。是其所是,非其所非,不必教条,更不必以党派划线:社会主义只有好,资本主义只有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