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大全(至少5个)1139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09 09:13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8 03:50
老马识途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成语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成语释义“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掩耳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下面,讲一个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啦。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打这以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一诺千金
出处:《史记·季布来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释义:“诺”,许诺,诺言。一句许诺就价值千金。比喻说话算数,讲信用。
故事: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8 03:49
完璧归赵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毛遂自荐( máo suì zì jiàn )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捕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成语“毛遂自荐”由此而来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
负荆请罪 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秦、齐、楚、燕、韩、赵、魏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封他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围魏救赵 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年轻时曾和庞涓一起从师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当上了魏国的将军忌妒孙膑的才能就把孙膑骗到魏国割掉孙膑的膝盖骨使之成了残废。孙膑在齐国使臣的帮助下逃往齐国当上了齐威王的军师。围魏救赵就是孙膑指挥齐军打败庞涓率领的魏军援救赵国的著名战役。 公元前354年势力强大的魏国进攻赵国魏国将军庞涓指挥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前往救援。 田忌本来打算带领军队直接去赵国与魏军作战孙膑认为魏国的精兵都在攻打赵国国内空虚主张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造成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率军进攻魏国。 庞涓得知消息非常着急丢掉粮草辎重星夜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设下埋伏当庞误用率领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这场战役又称为“桂陵之战”。在战史上把这种作战方法叫做“围魏救赵”。从此孙膑名扬天下一步世间争相传诵他的兵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8 03:51
成语:叶公好龙 守株待兔 九牛一毛 画蛇添足 柳暗花明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8 03:54
1、沧海桑田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2、不拘一格
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败的清政府,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了如指掌
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行动、节日,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很多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孔子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知道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
4、长风破浪
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5、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6、一叶障目
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妻子气愤说看不见。他就拿这片树叶去街上行窃,被抓后说:“我一叶障目,你们能看见吗?”
7、千呼万唤
形容再三催促。
白居易用诗歌为民请命,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因此被贬到江州做司马。他来到浔阳江边与即将离别的朋友送行,风吹着芦苇传来阵阵凄凉。他们上船喝起了酒来,江面上传来一阵琵琶声。他们驱船靠近,千呼万唤才见到那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
8、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从前有一个樵夫在山上打柴,听到救火声就跑去救火。后来他的柴车也着了火,正好看到路边有一个杯子,就拿杯子跑到河边去装水来救火,但火势太大,一杯水根本就是无济于事,一整车柴全部被烧毁
9、栩栩如生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庄子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10、三顾茅庐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11、以一当十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公元506年,孙武率三万精兵攻打楚国,消灭20多万楚军,创造一个以一当十的战例
12、道听途说
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古时学者艾子的邻居毛空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经常把外边听到的事情加以夸大说给艾子听。一次他说:“一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艾子不信,他又说天上掉下一块二十丈长十丈宽的大肉,而且还信誓旦旦地说他亲耳听来的
13、一片冰心
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诗人王昌龄官场屡屡失意,触犯了权贵豪门,一再被贬,但他仍以心地透明纯洁而自慰,决心不与那些人同流合污,他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流露出这样的情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按图索骥
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春秋时期相马专家孙阳(伯乐)根据自己的相马经验写了《相马经》,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的绝技学到手,熟读《相马经》,根据经书上的标准选出的“千里马”——一只癞蛤蟆回家向其父报喜,伯乐看后哭笑不得
15、气壮山河
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北宋时期,赵鼎21岁中进士受到宰相吴敏的赏识,调到都城开封任职。金兵南下,宋钦宗惊慌失措,赵鼎主张抗金到底,可是宋钦宗不予理睬。北宋灭亡后,赵鼎仍然坚持抗金,秦桧迫害他,他只好写下:身骑箕,尾归天上,气壮山河壮本朝
16、不自量力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春秋时期,实力弱小的息国从郑国发动战争,结果被打败。原因是不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分不清敌人与朋友,不团结邻国,结果没过多久息国被楚国消灭
17、鸡犬不宁
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做司马,他目睹了民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局面,写了一篇《捕蛇者说》。该散文描述一个捕蛇者宁愿冒着生命危险捕蛇,也不愿种地,因为贪官污吏们搞得当地鸡犬不宁
18、力不从心
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东汉时期,班超为平定匈奴作乱,70多岁还在西域作战,他身体日渐衰弱,上书汉和帝要求回中原养老。他的妹妹班昭也上书奏请说班超老了,再有战事就力不从心了,汉和帝看了二人的奏折,不断地点头,于是下诏让班超回京
19、自知之明
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齐威王当上国王后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喜欢听别人弹琴。邹忌携琴前去拜见齐威王,就是光说不弹,并把不弹琴的道理与治国联系起来,使齐威王明白治国的道理,齐威王任命邹忌为相国。邹忌以自身形象影响齐威王有自知之明
20、诲人不倦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8 03:53
管鲍之交
负荆请罪
江郎才尽
惊弓之鸟
精卫填海
庆父不死 鲁难未已
你在《百度》上分别打上以上标题即可搜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