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2-01 15:0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17:31
祖大寿降清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作为,算得上销声匿迹,主要的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祖大寿并不情愿降清。祖大寿在明朝贵为总兵官,有权势有地位,生活安逸富足。如果投降清朝,可以参考此前的李永芳,虽然混了个额驸的身份,但在八旗子弟眼里,还是跟狗一样,打仗要拼命冲锋在前,有了好处根本轮不上他。而且在入关之前,清政权也穷得要命,物质和文化都非常落后,好一点的东西都是从明朝那边抢的。
所以,明朝的武将除非到了绝境,极少投降的。
祖大寿先后两次降清,第一次是崇祯四年十月大凌河之战,第二次是在松锦大战时的崇祯十五年,两次都是在走投无路时投降。
崇祯皇帝对祖大寿不薄,甚至明知道他曾经降清,也不追究。虽然袁崇焕的下场让祖大寿寒心,他依然选择为明朝效力。所以说,他是明朝的忠臣,比其他许多总兵官强多了。
第二,皇太极、多尔衮也不想用他。祖大寿第一次投降皇太极,原本约好里应外合,帮助夺下锦州。但逃回锦州之后,他并没有践约。
英雄爱英雄,皇太极很欣赏祖大寿,为了表现自己的宽容,没有难为祖大寿的侄子祖泽润、儿子祖泽洪、养子祖可法等人,赐给他们宅子,并给予官职。而且多次派人通告祖大寿,自己不会介意他背信之事。
但祖大寿两次被迫降清,很不情愿,皇太极肯定不会再重用他,也不会让他的地位超过三顺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或者超过石廷柱这些人。
另一方面,祖大寿的侄子祖泽润已经是汉军正黄旗的固山额真,祖大寿的地位如果太低,也不合适。
所以皇太极安排祖大寿隶属于汉军正黄旗,仍然是总兵官。这是给汉人的一个职务,耿仲明、石廷柱都做过总兵官。
后来祖大寿跟着清军进了北京,最终死在顺治十三年。
第三,祖大寿实力强大,充实了清军的力量。崇祯皇帝和皇太极对祖大寿这么客气,根本的原因是他的实力强大,祖氏家族控制的武装在辽东举足轻重。
皇太极时代,建立了一支汉军军队,名为乌真超哈,由佟养性指挥,佟养性死后,由石廷柱接管。
松锦大战胜利之后,祖大寿带来大批将士,加上此前大凌河之战投降的祖大寿部下,数量相当大,而且都是久经战阵的精锐。再算上三顺王、石廷柱等人的汉军,力量可观。
于是,皇太极把乌真超哈改成了汉军八旗,让祖泽润做了正黄旗的都统,祖可法、祖泽洪、祖泽远等人做了各旗的副都统。
所以,虽然祖大寿本人被挂起来,他的子弟和部下却成为清军的骨干,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而且,祖大寿的外甥吴三桂以总兵官的身份据守山海关,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做过总兵官,正在北京,祖大寿曾几次劝说吴家人降清,这对吴三桂后来的选择还是很有影响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17:28
在历史上,之所以祖大寿投降满清以后就销声匿迹了。那是因为祖大寿的投降没有引起人们的反感,再加上投降以后,祖大寿也没有再上过战场,所以人们渐渐的就忘了他了。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朝代,在明朝末年的时候,也有很多将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历史所记住,被人们所关注,就比如说吴三桂,他是明朝将领,但是就向清朝投降,引清军入关,所以人们对吴三桂充满了各种争议,然而祖大寿和吴三桂一样,都是降将,可是祖大寿投降满清以后,却销声匿迹了,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祖大寿第一次投降是诈降。
祖大寿一共先后两次向满清投降,第1次投降是在崇祯四年的时候,当时他在大凌河之战中失利,最后没办法,被迫投降,之前努尔哈赤在祖大寿手上吃过大亏,所以皇太极要鲨了祖大寿为父亲报仇,当时祖大寿说自己愿意投降,为清军服务,皇太极也是惜才,就同意了,没有杀掉祖大寿,而且还信任他,让他回了锦州,可谁知,祖大寿回去就翻脸了,直接再次对抗清军。
第二,祖大寿第二次投降满清,但是没有帮助他们攻打明朝。
从祖大寿第1次诈降,到第2次祖大寿向满清投降,中间隔了十年,在这10年里,清军的皇太极两次御驾亲征都没有成功,按理说,皇太极应该是非常的生气的,可是当祖大寿再一次被迫投降以后,皇太极并没有杀他,而是封他为正黄旗总兵。而这一次皇太极不会再上祖大寿的当了。
第三,第二次投降满清以后,祖大寿没有为他们效力,没有攻打明朝。
吴三桂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投降以后,一直也比较活跃,而祖大寿投降以后就没有动静了,再加上他之前的表现,所以人们对祖大寿并没有太多的怨言,所以慢慢的就没人关注祖大寿了,而祖大寿也从此销声匿迹。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17:27
因为多尔衮和皇太极都对他心存疑虑,不会重用他;他之所以投降也是被迫的,所以并不愿为满清效力。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17:29
投降后他的名声和威望都降低了,别人觉得他无关紧要了也不会刻意去打听他的消息了,所以他就慢慢淡出大家的视野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17:26
祖大寿投降是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的,那是他第二次投降,在清军入关之后他退居到二线逐渐的病死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17:27
祖大寿降清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作为,算得上销声匿迹,主要的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祖大寿并不情愿降清。祖大寿在明朝贵为总兵官,有权势有地位,生活安逸富足。如果投降清朝,可以参考此前的李永芳,虽然混了个额驸的身份,但在八旗子弟眼里,还是跟狗一样,打仗要拼命冲锋在前,有了好处根本轮不上他。而且在入关之前,清政权也穷得要命,物质和文化都非常落后,好一点的东西都是从明朝那边抢的。
所以,明朝的武将除非到了绝境,极少投降的。
祖大寿先后两次降清,第一次是崇祯四年十月大凌河之战,第二次是在松锦大战时的崇祯十五年,两次都是在走投无路时投降。
崇祯皇帝对祖大寿不薄,甚至明知道他曾经降清,也不追究。虽然袁崇焕的下场让祖大寿寒心,他依然选择为明朝效力。所以说,他是明朝的忠臣,比其他许多总兵官强多了。
第二,皇太极、多尔衮也不想用他。祖大寿第一次投降皇太极,原本约好里应外合,帮助夺下锦州。但逃回锦州之后,他并没有践约。
英雄爱英雄,皇太极很欣赏祖大寿,为了表现自己的宽容,没有难为祖大寿的侄子祖泽润、儿子祖泽洪、养子祖可法等人,赐给他们宅子,并给予官职。而且多次派人通告祖大寿,自己不会介意他背信之事。
但祖大寿两次被迫降清,很不情愿,皇太极肯定不会再重用他,也不会让他的地位超过三顺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或者超过石廷柱这些人。
另一方面,祖大寿的侄子祖泽润已经是汉军正黄旗的固山额真,祖大寿的地位如果太低,也不合适。
所以皇太极安排祖大寿隶属于汉军正黄旗,仍然是总兵官。这是给汉人的一个职务,耿仲明、石廷柱都做过总兵官。
后来祖大寿跟着清军进了北京,最终死在顺治十三年。
第三,祖大寿实力强大,充实了清军的力量。崇祯皇帝和皇太极对祖大寿这么客气,根本的原因是他的实力强大,祖氏家族控制的武装在辽东举足轻重。
皇太极时代,建立了一支汉军军队,名为乌真超哈,由佟养性指挥,佟养性死后,由石廷柱接管。
松锦大战胜利之后,祖大寿带来大批将士,加上此前大凌河之战投降的祖大寿部下,数量相当大,而且都是久经战阵的精锐。再算上三顺王、石廷柱等人的汉军,力量可观。
于是,皇太极把乌真超哈改成了汉军八旗,让祖泽润做了正黄旗的都统,祖可法、祖泽洪、祖泽远等人做了各旗的副都统。
所以,虽然祖大寿本人被挂起来,他的子弟和部下却成为清军的骨干,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而且,祖大寿的外甥吴三桂以总兵官的身份据守山海关,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做过总兵官,正在北京,祖大寿曾几次劝说吴家人降清,这对吴三桂后来的选择还是很有影响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17:27
在历史上,之所以祖大寿投降满清以后就销声匿迹了。那是因为祖大寿的投降没有引起人们的反感,再加上投降以后,祖大寿也没有再上过战场,所以人们渐渐的就忘了他了。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朝代,在明朝末年的时候,也有很多将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历史所记住,被人们所关注,就比如说吴三桂,他是明朝将领,但是就向清朝投降,引清军入关,所以人们对吴三桂充满了各种争议,然而祖大寿和吴三桂一样,都是降将,可是祖大寿投降满清以后,却销声匿迹了,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祖大寿第一次投降是诈降。
祖大寿一共先后两次向满清投降,第1次投降是在崇祯四年的时候,当时他在大凌河之战中失利,最后没办法,被迫投降,之前努尔哈赤在祖大寿手上吃过大亏,所以皇太极要鲨了祖大寿为父亲报仇,当时祖大寿说自己愿意投降,为清军服务,皇太极也是惜才,就同意了,没有杀掉祖大寿,而且还信任他,让他回了锦州,可谁知,祖大寿回去就翻脸了,直接再次对抗清军。
第二,祖大寿第二次投降满清,但是没有帮助他们攻打明朝。
从祖大寿第1次诈降,到第2次祖大寿向满清投降,中间隔了十年,在这10年里,清军的皇太极两次御驾亲征都没有成功,按理说,皇太极应该是非常的生气的,可是当祖大寿再一次被迫投降以后,皇太极并没有杀他,而是封他为正黄旗总兵。而这一次皇太极不会再上祖大寿的当了。
第三,第二次投降满清以后,祖大寿没有为他们效力,没有攻打明朝。
吴三桂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投降以后,一直也比较活跃,而祖大寿投降以后就没有动静了,再加上他之前的表现,所以人们对祖大寿并没有太多的怨言,所以慢慢的就没人关注祖大寿了,而祖大寿也从此销声匿迹。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17:24
因为多尔衮和皇太极都对他心存疑虑,不会重用他;他之所以投降也是被迫的,所以并不愿为满清效力。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17:30
祖大寿投降是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的,那是他第二次投降,在清军入关之后他退居到二线逐渐的病死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17:24
投降后他的名声和威望都降低了,别人觉得他无关紧要了也不会刻意去打听他的消息了,所以他就慢慢淡出大家的视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