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23:4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5:29
范蠡作为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智士,凭借他的独特的*智慧和军事才能,帮助了当时弱小的越国重新发展起来,并且尽心尽力地辅佐越王勾践,最终带领着越国战胜了吴国。但是功成名就之后的范蠡却因为看到越王勾践本人只可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的性格,提前预见了自己可能会面临“兔死狗烹”的下场,因此他就在战胜吴国之后离开了越国。但是作为一位具有很强的*抱负的人才,范蠡之所以在可能面对“兔死狗烹”结局之下,还是决定辅佐越王勾践,也是有很多方面原因的。
范蠡需要平台实现自己的*抱负。范蠡出生于楚国的一个较为贫寒的家庭之中,虽然家境贫寒,但是范蠡却是一个十分努力的人,他具有十分深厚的知识和智慧才能,是当时不可多得*和军事人才。但是当时的楚国在选拔朝廷的*的时候,通常只会选用贵族出身的人才,像范蠡这种出身于贫寒之家的非贵族人员,是没有机会和途径进入到楚国的统治集团当中,因此他在楚国一直没有机会登上*舞台,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后来范蠡遇到了当时作为楚国县令的文种,文种十分赞赏范蠡的智慧和才能,他们二人相见之后,彼此聊得十分投机,相互视为知己。根据《越绝书》中记载,他们二人经过一番讨论之后,认为当前楚国并不适合他们,而“东南 (吴、越之地 )有霸兆, 不如往仕”,因此他们二人就一起相约到了越国。到了越国之后的范蠡和文种因为自身所具有的才能受到当时的越王允常,也就是勾践的父亲的重视,于是就任命了他们二人作为自己身边的谋士。
楚国对于范蠡的不重用,使得范蠡来到了越国,越国给予他重要官职,为他提供了展现自身*才能和*抱负的机会,因此范蠡自然十分感恩于越国对他的知遇之恩,所以后来范蠡也自然会尽心地辅佐越王王允常的儿子勾践。
范蠡自身具有很强的智慧和才能,并且发力本人对于自身的才能也是比较自负的。根据左丘明在《国语·越语上》中记载,当时范蠡曾经对于越王勾践说:“兵甲之事,种不如蠡 ;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由此可见,范蠡对于自身的军事才能是十分自信的。但是越王勾践却在范蠡的辅佐之下,在与吴国进行战争中,勾践却在会稽山兵败了,虽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勾践没有听从自己的指挥,但是在世人眼中却是因为范蠡的军事才能不足才造成的这场战争的失败。
面对战败后的越国,如果此时的范蠡选择不再辅佐越王勾践,不仅没有办法证明自身所具备的真实的军事实力,而且也会让他成为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的临阵脱逃的小人,心怀很大抱负的范蠡自然不能够忍受世人对他这样的评价。同时也正是因为范蠡对于自己的军事才能十分的自信,因此他相信,即使此时的越国失败了,在他的辅佐之下,凭借他的军事指挥能力,越国一定能够再次战胜吴国,也能借此机会,向世人证明他自身所具备的强大的军事指挥才能。因此后来即使越王勾践到了吴国当奴隶,范蠡也是一直忠心于他,并且为后来越国战胜吴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范蠡最开始所生活的楚国,正处于一个国家*,统治集团荒淫无度的状况之下。少时范蠡所经历的楚国的统治者是通过弑父夺位成为楚王的楚灵王,成为楚王之后的楚灵王十分的残暴并且荒淫,因为他喜欢细腰的美人,经常从全国各地强行抢掠一些女子,并且他的生活十分的奢靡,在全国范围大肆的兴建各种建筑,楚国的百姓在楚灵王的统治之下生活十分困苦,百姓对于统治者的统治怨声载道。后来在被他的弟弟弃疾所推翻,又立了楚初王为统治者,但是楚初王由于太过胆小,在辛弃的恐吓之下最终自杀了,于是辛弃自己正式自立为王,也就是后来的楚平王。
然而楚平王同样也是一个荒淫无度的暴君,他在位期间,重新奸臣,破坏传统的伦理纲常,对于太子都进行了*。面对这样**的楚国,范蠡自然不愿意为他们效力,因此范蠡自然就放弃了楚国。
因为范蠡与文种认为吴国和越国两地能够出现霸主,所以范蠡从楚国出走之后,就选择了这两个地方。但是当时的吴国国君身边已经有了两位十分具有才能的谋士,在文韬方面有伍子胥,在武略方面有孙武,范蠡觉得吴国不需要他,即使到了吴国,可能自己也不会受到重用,因此范蠡就选择来到了越国。当时的越王允常是一个十分重视人才的人,来到越国之后的范蠡虽然受到了石买的嘲讽,但是却受到了统治者对他的礼遇和厚待,因此范蠡自然就选择了留在越国辅佐越王。
范蠡想要建功立业留名青史的情怀。我国古代社会中的大部分的有才能的能人志士,通常都是胸怀大志的人,他们也都渴望能够有机会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力相,能够让自己名垂青史,范蠡同样也是如此。
范蠡虽然出身贫困,但是他本人却是一个十分清高自傲的人,他十分的有骨气,有理想,而他的理想只能够通过成为朝廷的*来实现,所以范蠡从小就有一种十分强烈的走向仕途的愿望。范蠡更是为了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远望谷,所以才主动地跟随着越王勾践,向他进谏关于军事方面的作战策略,并且在勾践到吴国当奴隶的时候,他也是在勾践的身边不断地为他谋划。
即使后来范蠡因为看到越王勾践待人不义的情况之下逃离了越国,但是此时的范蠡已经实现了他建功立业的*抱负,从当时众多的学者对于他的记载来看,他在当时也达到了名垂青史的结果。
越王勾践善于表面伪装。范蠡在临走之前给文种写过一封信,在信中他曾经针对于越王的相貌方面来进行评判,说勾践绝非善类,但是如果是从相貌上来评断的话,范蠡应该在第一次看见勾践的相貌之后就应该逃跑的,但是当时的范蠡并没有。因此我们可以判断,范蠡能够对于越王勾践的性格和他将来的所作所为提前预知,还是在于范蠡长期的相处之中感受到的。
前期的勾践对于范蠡和文种是十分的尊敬和信赖的,对于他们极尽各种礼遇和厚待,即使是对于当时越国的普通百姓,越王都是十分宽容和仁爱的。如果按照当时的勾践所表现出来的形象,任谁也不会想到将来他会将辅佐自己的功臣杀害,可见当时的勾践是十分善于伪装的,并没有将自己的不仁不义展现出来。所以范蠡留给文种的信中向他说明勾践未来可能会将他们杀害的做法时,文种却是对此不相信的重要一方面原因。即使是范蠡,也是通过四十多年的长久相处之中,才对于勾践的性格有了充分的掌握,他深知统治者对于自己统治的忧虑之处,未来避免凭借自己功高盖主而进行谋权篡位,将这些功臣杀害就成为他们最主要的选择,因此范蠡才能够才激流中勇退。
范蠡生不逢时,使得他的仕途并不是十分的顺畅,但是他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乱世之中的尔虞我诈的朝堂之上建功立业,实现自己*和理想抱负的同时,也能够做到激流勇退,明白统治者不希望有人功高盖主,超越自己的这种思想,适时的保全自己,这也是范蠡在仕途之中生存下来并且发光发热的大智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5:29
因为范蠡是越国人,他辅佐勾践是为了越国兴旺着想,并不是为了勾践,只是出于爱国之心,为越国百姓着想罢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5:30
因为早年间,范蠡与勾践关系非常好,再者范蠡也是投机的商人,帮助勾践复国,能够使他历史留名。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5:30
对于权臣来说,主公是怎样的人并不是他需要在意的问题,一旦选定了自己的主公,主公的任何命令都值得自己尽力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