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林黛玉教香菱学诗的话,对你写作有什么启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23:54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7:10
一、培养兴趣 编织梦想
香菱喜爱写诗,正是对文学的兴趣,引领她走进大观园,走近林黛玉,走入文学世界,编织她的文学梦。因为有了这个梦,香菱才有了成为诗人的可能。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是否也曾注意引导学生对文学产生兴趣,,编织文学之梦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文学发生兴趣是在十三岁到十五岁之间,正是初中阶段,即七到九年级的学习阶段。激发学生热爱文学,拥有一个写作梦想,能让他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调动自己全部的力量和意志,可以说这直接关系到写作教学的成败。
如何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呢?教师应以身作则。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是文学爱好者,应该能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言传身教。展示自己读的书和写的文章,描述读书时的幸福感受和写作时的自由状态,把文学魅力渗透到自身的人格魅力之中,再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展现文学魅力,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另外通过品味课本中的文学作品体会语言的魅力,获得审美感受。常向学生讲述大文学家的趣闻逸事和卓越成就,激发学生的喜爱钦慕向往之情。
如何帮助学生编织写作之梦呢?我认为要多鼓励,使学生树立信心,积极进取。当香菱提帮助出希望跟黛玉学诗时,内心是忐忑不安信心不足的,她说:“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让香菱打消了畏难情绪。论诗之后黛玉鼓励香菱说:“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这话使香菱信心十足。写诗过程中,宝玉曾夸赞香菱“可知三昧你已得了”,探春也赞扬说:“明儿我补一个柬来,请你入舍。”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香菱,为她苦志学诗提供精神动力。我在训练学生习作时,极力降低写作门槛,不让学生觉得很难。写文章就是说话,把心里想说的话写出来就行了。我还注意为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营造环境。我们班成立阅读小组、写作小组,定期举行活动。创办了文学刊物,刊名为《小荷》,并奖励优秀作者,使之获得成就感,把高质量的作品推荐到高一级的刊物上发表,让孩子们觉得发表作品并非什么难事。在习作讲评中,应充分肯定学生的任何优点,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优点,使他们每个人都看到希望。
二、多读名作 厚积薄发
香菱带着一个作诗的梦进园了,进园后她为自己找到了最好的老师——林黛玉。林黛玉首先让香菱多看书,要“细心揣摩透了”。推荐的都是名篇佳作:《王摩诘全集》、老杜的七言律、李青莲的七言绝句,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炀、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这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多看名篇佳作,得其神韵,便能于潜移默化中迅速提升自己文学素养。在香菱读完诗和黛玉讨论时,一直旁听的宝玉说:“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你就作起来,必是好的”宝玉也是作诗的行家里手,他之所以认为香菱可以作诗了,是因为他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觉得香菱已经通过阅读得到诗的精髓。但香菱作诗并不顺利,第一次写完拿给黛玉看是,黛玉认为“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可见多读名作对写作多么重要。
这显然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我们要能像林黛玉一样能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名篇佳作,起点高,进步快。我们语文课本“名著导读”中介绍的名著学生应该每人一套,或者几个人共有一套,我门每星期设一节阅读课给学生提供专用的阅读时间,让学生静心读书,并要求做读书笔记。其次,对这些名篇佳作我们先要将它们“细心揣摩透了”。“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是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以便有效地指导学生。最后,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细心揣摩透了”,可以开个故事会,提供机会让学生当一回“说书先生”,这可是让学生细心揣摩文学作品的最好手段。要讲好一个故事,必须将故事情节烂熟于心,并能将书面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能将一个故事讲述生动,说出心得,说明“细心揣摩”了,引导学生写作品赏析,能写出来就意味着他已“揣摩透了”。
三、研磨切磋 领悟神韵
香菱她和黛玉有过两次讨论。在第一次讨论中,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认为“见了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建议她多看名篇佳作,并达到“细心揣摩透了”的程度,领悟名家之神韵。这次讨论使香菱明白读书起点要高,果然夜夜挑灯苦读,“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
她们的第二次讨论是香菱读完了王右丞的五言律送书时进行的。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下面就是非常有名的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及“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的一段赏析。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内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的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似的。还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这‘馀’字合‘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挽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青碧连云。谁知我昨儿晚上看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她的评析得到了宝玉和探春的赞许。显然香菱做到“细心揣摩透了”,已有所得 ,她的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果然有了长进,为她将要进行的创作奠定了基础,使她读书的劲头更足, “香菱又*着黛玉换出杜律来,又央黛玉探春二人:‘出个题目,让我诌去,诌了来,替我改正。’”。而且有了创作的信心和*。
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在他们读过好文章后安排讨论,能更深刻领悟体会到文章的思想内涵和写作特色,在讨论中提高成长;在写作前可以安排讨论,就文章的选材、构思、立意等方面交流,互相启发,对创作胸有成竹;在写作后可以安排讨论,找出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奇文共欣赏,着”共同进步。
四、实践训练 方法指导
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必须勤于练笔,在不断的写作训练中提高写作水平。光靠看别人的文章是无法从根本上提高自己作文水平的。一定量的写作训练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不二法门。林黛玉深谙此道,她教香菱学诗,读书讨论之后,第三步便是让她尝试写诗,并给予点评。林黛玉出个题目叫香菱去诌,就是叫她练笔。循循善诱,同一题目让香菱竟写了三次才满意。第一首“措词不雅”,第二首“过于穿凿”,第三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其实林黛玉教香菱一个写作方法——一题多写,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林黛玉教香菱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写作方法是文章以立意为要紧,切勿以词害意。她们有这样的对话:
香菱笑道:“……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要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我们教师要督促鼓励学生勤于练笔的同时,要强调立意的重要性。很多初学写作者都和香菱一样,以为好文章就是堆砌好词句,于是一味追求华丽辞藻,结果言之无物,内容空洞,以词害意。立意就是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和见解,这才是文章的第一要务。立意高远,即使语言平淡,一样可以打动读者。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语言朴实但包含深情,真挚的父子情打动了几代人。所以老师指导评价作文一定把立意放在首要位置,教学生在动笔前问问自己是否有真情,能否打动自己,是否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见解是否深刻,能否把读者带入美好的境界,使之身心愉悦。我想学生也可以把不满意的作文重写,直到满意为止,这对培养学生严谨的写作治学风格应该是有益的。
五、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教学写作应遵循学生思维认知规律,即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这一点林黛玉做得如何呢?他给香菱出的题目是“吟月” ,而这首诗“我(林黛玉)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林黛玉这样优秀的诗人都作不出,对香菱这初学者难度可想而知了。香菱前两次作的诗林黛玉未予丝毫肯定,若非香菱学诗志坚,百折不挠,其结果很可能是“落花满地鸟惊飞”了。我认为林黛玉这些做法在教学中是不可取的。
指导水平低的学生写作,教师会如何做呢?好作文是“写”出来的,写什么当然重要。老师的命题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写身边的事,写周围的事,写自己有真切感受的事。从自我写起,写到家庭、学校,扩展到亲友、师长,到社会。命题贴近学生生活,才能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使文章清新自然,有血有肉。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是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畅流不息。”源于生活的作文对学生而言是富有吸引力的,使他们乐于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和体验通过作文向他人倾吐。另外,起初不要给学生在字数、文体的方面设置障碍,以免干扰学生思维,要最大化地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对于学生的作文,无论是自批、互批、师批,教师都要点评,以示重视,使学生认识写作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毫无疑问,林黛玉是个优秀的老师,在她的引导下,香菱进了诗社,步入了她梦寐以求的文学殿堂。但是,我们还要启发学生明白香菱成功的根本原因是自己的努力进取。宝玉曾感慨地说:“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她虽地位卑微,但不甘庸俗,“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她的聪敏、谦虚、刻苦、好学,都应该是师生学习的楷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7:10
语文学习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积累过程,阅读,背诵,模仿,进而创造。黛玉让香菱将古人的好诗都读一下,王维的五律,李白的七绝,老杜的七律,都是作为基础的积累必须要学习的。只有通过学习这些基本的语言文字的章法、运用,熟读加理解,才能讲作诗方法融合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语文学习,就要多读,多记,有了足够的积累,才能有更高的提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7:10
好啊,当然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