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题。文言文《浯溪山记》翻译句子+分析句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0:5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9:58
去祁阳城三里许。隔江为浯溪。溪水自双井发源[1],绕漫郎宅书院前,过中宫禅寺之左[2],经渡香桥下,与潇湘水合。唐元次山为道州刺史,至此,爱其胜,遂卜居焉[3]。次山自号漫郎,故后人呼其宅为漫郎宅。元至元中[4],即其地建浯溪书院[5],今故址存焉。
渡香桥架石为之,平阔安步。溪左右古树百余株,丛阴森翳,甚宜幽赏[6]。溪口之左,石崖陡立,镌“寒泉”二字,其泉则不可考矣[7]。溪东北二十余丈,又有小峿台[8],崖壁陡绝,高五十余尺。左临深溪,有大樟树覆阴。旧有小亭,今亦废。
溪之东百余步,石崖俯大江,高五六十丈,即峿台。崖悬绝壁,怪石纵横,古树倒垂,藤萝竹箭遍满崖隙。崖之麓为磨崖碑,以今尺较之,高八尺五寸,阔九尺许。其文即次山《大唐中兴颂》,颜鲁公所书也。字形大四寸七分,为平原生平第一得意书,亦元公之文有以助其笔力,故与山水相映发耳[9]。元人题为“磨崖三绝”,作堂以表之[10]。
碑左有镜石,高一尺四寸,横二尺五寸,光莹如乌玉,以溪水洗之,则江山人物草木舟楫毕见。碑之左劖崖凹入一尺五寸,勒“圣寿万年”四大字[11],字阔四尺八寸。上下崖壁二十丈许,尽前人摹勒题识。宋熙宁中[12],柳应辰为道州刺史,屡过其下,有押记[13]。崖之巅有亭三间,旧名笑岘[14],正临潇湘,石上勒“峿台”二字。
中宫禅寺殿宇二层,门庑俱备,佛像拙陋,惟山水幽胜,真非凡境。然而千载下所以系人怀思者,一则鲁公书为天地留忠义之气,一则次山风流未坠耳。盖山水之胜,非其人不传,夫岂妄哉?予所以三过其下,每为之徘徊赋吟,而不忍遽去也[15]。[1]
[1]双井:距浯溪三里左右,松山之麓。因上有三泉,又谓之三泉岭。其一泉南流过高桥蒋家口入湘,余二泉合流北注为浯溪。
[2]中宫禅寺:本是元结故宅,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僧显南建于浯溪之北,后移建溪东。
[3]卜居:择地而居。
[4]至元:元世祖忽必烈年号,即1264年至1294年。
[5]浯溪书院:元代至正年间(1341—1370)廉访使姚绂命零陵尉曾奎所建,到现代已为祁阳四中所在地。
[6]幽赏:清雅地观赏。
[7]寒泉:元结《寒泉铭序》说:“湘江西峰直平阳江口,有寒泉出于石穴……其水本无名称也,为其当暑大寒,故命曰‘寒泉’。”
[8]小峿台:在浯溪东峿台西,与东崖相对,有石门在其下,山巅横刻有“小峿台”三字。
[9]相映发:相互辉映而增美。
[10]作堂:建堂。表:彰示。
[11]“圣寿万年”四大字: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滇南阎士麟书。
[12]熙宁:宋神宗赵顼年号,即1068年至1077年。
[13]押记:宋溶《浯溪志》:“去摩崖碑之左一丈三尺许,崖壁上刻以符,如‘夬’字形,长七尺余,旁勒小字云:‘押字起于心,心之所记,人不能知。’”
[14]笑岘(xiàn):笑岘亭,为次山右堂故址,宋代熙宁年间(1068—1077)知县蔡琼所建,已经毁坏。
[15]遽去:匆匆离开。[1]
该文选自《祁阳县志》。浯溪胜景,天地生成,一木一石,别饶雅趣,四时游赏,如入山*上,令人应接不暇。该文则选择其中特别著名的胜迹来加以记述,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