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21:49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00:07
古字通假现象是指文言中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00:08
通假又叫通借。其特点是“本有其字”的借用,与“本无其字”的假借有着根本的区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假借与通假的现象在上古都出现了,而在理论上,许氏仅总结了一类—假借,这就使得后世含混不清。或谓假借即通假,或谓假借包括了通假。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清人朱骏声是把假借认作通假的。他说“假借者,本无其意,依声托事,朋来是也。”《说文通训定声・转注》强调“假借必有本字。”这恰恰是通假如果朱氏的假借含义本来就是指的通假,则不当用假借一词。清人王引之是把通假包括在假借之中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00:08
假借是本无其字,而借用同音字来代替,一经借用,便长期替代;通假是本有其字,而临时偶尔地借用同音字来替代,语言环境变了,通假字也就不复存在.假借字产生新义,通假字则不然.可见通假字与假借字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包容关系,应把它们区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