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27 15:15
共0个回答
是的。【释义】:1.指卷帙繁多的书籍。 2.撰写编年史前,先行搜集资料,按次排列。称为"长编"。宋司马光编订《资治通鉴》,先成"长编",然后删定成书。南宋李焘编订北宋九朝编年史,谦言不敢续《通鉴》,名为《续资治通鉴长编》。后亦指汇集资料有待删订撰写成书的其他著作的草稿本。
如何评价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长编拾补》根据南宋杨仲良的《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还原为编年体,而《长编纪事本末》又是杨仲良根据《长编》所改做,所以《长编拾补》可以认为是补全了现存《长编》之缺。此外,推荐李焘之子李埴编撰的《皇宋十朝纲要》。此书为记载北宋九朝及南宋高宗朝的编年体史书,每帝首卷列举年号及宰...
续资治通鉴长编作者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是由南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李焘编撰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李焘,字仁甫,号巽岩,出生于北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去世,是唐朝宗室曹王的后裔。他在绍兴八年至十年间,通过科举考中进士,历任华阳主簿、雅州推官,表现出对宋朝典章制度的深入理解和公正...
续资治通鉴长编简介《续资治通鉴长编》是一部极具价值的编年体史书,它在正史、实录、政书之外,广泛搜集各类家录和野记,对这些资料进行详尽的校对和考证,力求准确无误。作者秉持“宁失於繁,无失於略”的原则,对于不同来源的记载,均予以保留并附上个人见解,以注文形式呈现,类似于《通鉴考异》的处理方式。其资料整...
续资治通鉴和续资治通鉴长篇的内容差别在哪里?元代部分较为简略。续资治通鉴长篇:作者李焘仿司马光著《资治通鉴》体例﹐断自宋太祖赵匡胤建隆﹐迄於宋钦宗赵桓靖康﹐记北宋九朝一百六十八年事﹐定名《续资治通鉴长编》。简单来说,续资治通鉴所记历史长,从宋到元都有,记述比较简要,续资治通鉴长篇只记载了北宋一朝,但篇幅很长,记载非常详细。
《续资治通鉴长编》的作者是下面哪一位《续资治通鉴长编》为中国古代私家著述中卷帙最大的断代编年史。原本九百八十卷,今存五百二十卷。作者李焘(1115年—1184年),字仁甫,四川眉州丹棱人,累迁州县官﹑实录院检讨官、修撰等。李焘仿司马光著《资治通鉴》体例,断自宋太祖赵匡胤建隆,迄於宋钦宗赵桓靖康,记北宋九朝一百六十八年事,定名...
续资治通鉴长编详细资料大全自李焘作《续通鉴》(即指《续资治通鉴长编》)起建隆、尽靖康二年,而一代元书萃年于此,可谓备矣。“清人谭钟麟也认为此书“上据国典,下采私记,参考异同,折衷一是,使北宋一代事实粲然明备,实为《通鉴》后不可不读之书。”正是由于李焘坚持了这个原则,才为后人保留了大量的宋代史料。 《续资治通鉴长编》...
《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内容如何?近代治宋史者对该书史料价值评价甚高,《长编》记述详赡,史料丰富,为研究辽、宋、西夏等史的基本史籍之一。九百八十卷本,久已亡佚,今本系清编《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厘为五百二十卷,其中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四月至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三月,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七月至...
《续资质通鉴长编》《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这三部书之间有什么关系...《续资质通鉴长编》成书于南宋,写的是从宋太祖建隆元年(AD960年)到宋钦宗靖康元年(AD1126年)共168年的历史,相当于北宋史。《续资治通鉴》成书于清代,写的是从宋太祖建隆元年(AD960年)到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AD1368年),共411年的历史,相当于两宋、辽、金、元史。
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特点《续资治通鉴长编》有两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他在撰写这部书时,始经不渝地坚持司马光编《资治通鉴》的原则,就是“宁失于繁,勿失于略。”《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取材十分丰富,除宋代的实录、国史外,还大量采用经、史、子、集,笔记小说,家乘志状。南宋人陈傅良曾表彰说:“本朝国书,有日历,有实录,有正史,有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