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20: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3:39
葵涌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东江纵队司令部的所在地,解放战争时间,又是东江纵队北撤山东烟台的重要口岸,被誉为*老区。葵涌还是著名侨乡,全镇有侨胞、港澳台同胞近万人,分布在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葵涌镇正以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海滨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淳朴的风土人情,迎接海内外朋友,共建葵涌美好的未来。 蓝造(1917—1990),葵涌镇人。青少年时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家乡组织人民抗日自卫队。1938年日本侵略军在大亚湾登陆后与战友们一起打响了抗日的*声,10月加入中国*党,此后历任支部*、区委*、县委组织*、县委*、地委组织*、支队政委、团长兼政委、支队司令员、军分区第一副司令员、武汉军区政干校、信阳步校校长、武汉军区司令部军事科学研究室主任、作战部*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校*,1960年晋升为大校*。
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1942年任惠州区委*期间,蓝造参与营救数百名抗日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的秘密大行动。抗日胜利后,奉命坚守东江。1946年底粤赣湘边纵队成立,任江南支队司令员,指挥部队在沙鱼涌、山子下、红花岭等地作战,歼敌1500余人,扭转江南地区对敌斗争的局势,粉碎宋子文的第二期“清巢”计划,受到了**香港分局的通报表扬。1949年9月任东江第一支队司令员,率领部队攻克淡水,10月解放粤东重镇惠州市。为表彰蓝造在战争年代的功绩,国防部授予他二级解放勋章一枚,1988年**授予他中国人民*独立功勋荣誉章一枚。
建国后,蓝造在负责军队院校工作期间,为部队培养了大批人才,为院校建设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在武汉军区担任作战部*期间,积极主动当好首长的参谋,经常深入部队基层,调查研究,总结经验。为编写条例、组织练兵和军事演习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人民*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文化大*”期间遭受*。粉碎“四人帮”以后,拥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1980年离休后仍关心国家和军队建设,参加编写粤赣湘边纵队史,主持东纵一支队战史的编写。1990年11月在广州病逝。
陈维新(19 —1979),男,又名陈奕维、陈维,葵涌镇人。年轻时加入中国*党,是当年“东江纵队”地下党员。最初在葵涌以开设饭店“雅乐园”为掩护,协助东江纵队执行税务工作,同时也负责游击队情报工作。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攻陷广州。当时广东党组织指派一些地下党员在敌占区进行秘密工作。陈维新以做生意为掩护,参与了惠宝游击区跟香港地下党组织的情报联络工作。后转移到香港,参加香港海员工人运动,成为香港海员工会骨干。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组织船队为我军运输军用品。1952年,他所在的秘密工作组被潜伏香港的台湾特务发现,上级领导指示他们立即分散离开香港,组里其它同志到了广州接受新的任务,而陈维新装扮成码头工人进入澳门群胜馆,化名为杨伟、陈平,继续他的秘密活动。他依靠馆内工人,将操纵群胜馆多年的反动头目铲除。60年代,组织派他到澳门日报社任编辑部主任。*期间,受到“四人帮”的打击陷害,曾停止工作一段时间。*结束,重返群胜馆。陈维新于1979年11月在澳门去世,享年75岁。 叶水,男,1920年出生,葵涌葵丰村人,西德归侨。原任西德华侨联合会永远名誉会长,回乡后,任侨港葵涌同乡会名誉会长、葵涌侨联会名誉*,是一位爱国爱乡的老华侨。
1962年,葵涌镇*指派叶水先生到香港募捐以支援家乡的经济建设。到港后,他广泛联络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共募资20多万元,购买汽车一部、机动运输船一艘、医院病床10张及电器、电线器材一批,分别由海上、陆路送回葵涌。1965年秋,叶水先生旅居西德经营中式餐厅。由于经营有方,生意做得红火。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叶水先生倡议在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地的亲朋好友回乡观光、考察,耳闻目睹祖国的发展、家乡的变化。在改革开放*的感召下,他把德国的酒楼交给自己的儿女经营,偕同夫人把平生的积蓄带回家乡进*地产开发,于1996年在葵涌圩镇中心地段建成了一座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的德华花园。兴学育人、造福后代是叶水先生的一贯追求。近几年来,叶水先生先后为葵涌中学、葵涌中心幼儿园、葵涌医院、葵涌老人院、葵涌老人中心、葵涌侨联、葵涌同乡会等单位捐款捐物近100多万元。 潘冠良(1934—1989),葵涌镇人。1956年惠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惠阳县三门岛小学任教,并任该校负责人。1969年12月调回家乡葵涌镇,先后任三溪小学教导主任、校长、镇教办主任等职。
1984年5月,潘冠良任新办的宝城小学校长,并担任思想品德课,致力于思想品德教育的探讨和研究,先后写出了《思想品德教学原则与规律初探》、《开展思想品德课教研活动的做法》、《师德与教学》等1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多篇被选登在全国《德育杂志》等刊物上。他自编自讲的《为了明天的事业》这一课获得深圳市优秀课例一等奖。他的“传道明理,激发情感,指导行为”的十二字法,闯出了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新路子,与家长一起探讨教育子女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受家长欢迎。次年患肺结核感染症,但他坚持带病上课,直至确诊为晚期肺癌才住院治疗。6月,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广东省授予“优秀园丁”荣誉称号。1989年7月被评为“宝安县*党员十先锋”之一。8月19日病逝。
邱月明,男,1949年5月生,葵涌官湖村人。1968年毕业于龙岗高中,1971年至1989年在葵涌镇广播站工作,历任播音员,编播员、宝安广播电台和深圳市广播电台特约通讯员,葵涌镇广播站站长等职。1989年10月,经批准辞职回乡从事农村个体养鸡专业。1992年被群众推选为官湖村村民小组长,1995年9月加入中国*党,1997年9月,官湖设为行政村后,任村党支部*、村委会主任、官湖实业公司董事长。
自1992年任村民小组和1997年任村党支部*以来,邱月明同志为实现“建设官湖,让家乡更美更富”的心愿,多年来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选准路子,建好班子,带好队伍。1998年他根据该村的资源优势和特点,提出了“以农业为主导,工业和旅游相辅助,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大胆办起了鲍鱼养殖场,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团结一致,奋勇拼搏,历经沧桑风雨,闯出一条具有本村特色的养鲍致富新路子,把官湖从一个人均集体分红只有200元的贫困村发展成为人均分红达到6000元的远近闻名的“鲍鱼致富村”,集体资产从300万元增加到2700多万元,增长8培。2001年7月深圳*授予邱月明同志“市优秀*党员”称号,2002年又被深圳*授予“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优秀基层干部”称号。在他的带领下,官湖村的各项工作都走在葵涌镇的前列,连续创下全镇“广东省卫生村、”“深圳市安全文明小区标兵”等九个“第一”,2002 年还获“深圳市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他的事迹被广东电视台、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侨报等新闻媒体作深入报道,被誉为“鲍鱼*”。2003年他审时度势,充分利用官湖独特的依山傍海的环境优势,带领官湖人进行第二次创业,唱好“养鲍——旅游——旧改”三步曲,继续唱响“官湖鲍鱼”品牌,积极开发海滨旅游产业,全力推进旧村改造计划,决心打造高标准、高品位、高商业价值的“深圳海滨第一村”,使该村向文明、富裕、高效、和谐的国际化海滨新城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