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病人也称为角色?有其什么特征?你是怎么理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22:4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3:32
一)病人角色
对于本章节最常考的便是何为病人角色的适应不良,那我们先来巩固一下何为病人角色:帕森兹认为社会成员的健康水平是发挥功能的必须条件,而患病却又是社会中无法避免的一个现象。故患病也属于一种社会角色,即病人角色。
(二)病人角色适应不良:是指病人不能顺利地完成角色转变的过程。
常见的角色适应不良有一下几种情况:
1.角色行为缺如:病人未能进入病人角色,不承认自己是病人。虽然医生已做出疾病的诊断,但病人尚未意识到自己已患病或不愿承认自己是病人。由于患病意味着社会功能下降,与求学、就业、婚姻等涉及个人利益的问题有关,致使病人不愿接受病人角色;另外,部分病人可能使用了“否认”的心理防卫机制,以减轻心理压力,这类病人不易于医护人员合作。
2.角色行为冲突:当多种社会地位和多种角色集中一人时,在其自身内部产生的冲突,从健康人变为病人时,如果病人不能从平日的社会角色行为进入到病人角色,其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预期时,就会引起心理冲突,病人常表现为焦虑不安、愤怒、烦恼、茫然和悲伤。
3.角色行为减退:个体进入病人角色后,由于某种原因又重新承担起本应免除的社会角色责任,放弃了病人角色去承担其他角色的活动。如一位生病住院的母亲不顾自己的身体尚未康复而毅然出院,去照料患病的孩子。
4.角色行为强化:随着躯体的康复,病人角色行为也应转化为正常的社会角色行为。如果这种转化发生阻碍,个体“安于”病人角色的现状,角色的行为与其躯体症状不相吻合,过分地对自我能力表示怀疑、失望和忧虑,行为上表现出较强的退缩和依赖性,这就是病人角色行为强化。
5.角色行为异常:这是病人角色适应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病人无法承受患病或不治之症的挫折和压力,对病人角色感到厌倦、悲观、绝望,由此而导致行为异常。多见于慢性病长期住院病人或治疗困难的病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3:32
(1)角色行为缺如:否认自己有病,未能进入角色。虽然医生诊断为有病,但本人否认自己有病,根本没有或不愿意识到自己是患者。
(2)角色行为冲突:病人角色与其他角色发生心理冲突。同一个体常常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当患病并需要从其他角色转化为患者角色时,患者一时难以实现角色适应。
(3)角色行为减退:因其他角色冲击病人角色,从事了不应承担的活动。已进入角色的患者,由于更强烈的情感需要,不顾病情而从事力所不及的活动,表现出对病、伤的考虑不充分或不够重视,而影响到疾病的治疗。 (4)角色行为强化:安于病人角色的现状,期望继续享有病人角色所获得的利益。由于依赖性加强和自信心减弱,患者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对承担原来的社会角色恐慌不安,安心于已适应的患者角色现状。或者自觉病情严重程度超过实际情况。小病大养。
(5)角色行为异常:患者受病痛折磨感到悲观、失望等不良心境的影响导致行为异常,如对医务人员的攻击性言行,病态固执、抑郁、厌世、以至自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