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06 22:0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4 03:41
曲辕犁的作用是轻便省力。
汉代耕犁已基本定形,但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提到长曲辕犁和蔚犁,但因记载不详,只能推测为短辕犁;唐代初期进一步出现了长曲辕犁。
转动灵活的蔚犁的问世和长曲辕犁的出现为江东犁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优点是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适宜了江南地区水田面积小的特点,因此短曲辕犁最早出现于江东地区。
其次是增加了犁评和犁建,如推进犁评,可使犁箭向下,犁铧入土则深。若提起犁评,使犁箭向上,犁铧入土则浅。
将曲辕犁的犁评、犁箭和犁建三者有机地结合使用,便可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并能使调节耕地深浅规范化,便于精耕细作。
犁壁不仅能碎土,而且可将翻耕的土推到一侧,减少耕犁前进的阻力。曲辕犁结构完备,轻便省力,是当时先进的耕犁。
扩展资料:
在曲辕犁中,犁辕的长度除了能满足分解牵引力的功能要求外,还兼顾了与整体犁架的比例。犁辕的长度与犁架的比例符合审美要求。
犁铧本身也有一定的长宽比例,并与犁架的比例相统一、相和谐。这既满足了局部之间的比例关系,也照顾到了局部与整体的比例关系。
尺度是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以人的身高尺寸作为量度标准的,其选择应符合人机关系,以人为本。犁铧的尺度由耕地的深度、宽度来确定,满足了基本的功能需求。犁梢的长度符合人机尺寸,减少了农民耕地时的疲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曲辕犁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4 03:43
对于泱泱农业大国来说,在农业生产发展的进程中,生产工具的革新是农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标志。犁这一生产工具在中国的使用是很早的,早在父系氏族龙山文化后期,已有人力拉的三角石犁;甲骨文也有了犁字;文献资料以《山海经》最早:“后稷之孙日叔均,始作耕。”注文:“用牛耕也。”《格致镜原》也说:“则耕之用牛,自叔均始矣。”意思就是在传说中最初有后稷的孙子叔均发明了犁。最初的犁铧用木、骨、石、蚌,春秋时有了铁犁冠,秦汉有了全铁犁铧。赵国发明了二牛三人的耦犁,是始扛式的直辕(直辕犁是中国古代所使用的一种犁,出现于西汉,由耒耜发展而成,组成部分包括犁辕、犁箭、犁床、犁梢等,其特征是犁辕是直的)。唐代以前,犁有了两次大进步:第一是犁壁的产生,没有犁壁的犁只能翻土,不能碎土、松土和起垄。山东安丘、河南中牟、西安、咸阳等地都有西汉铁犁壁出土。欧洲犁壁比我国晚了1000年,诞生于11世纪。第二是犁箭的发明,它可以控制犁铧入土的深浅。从江苏睢宁双沟东汉画像石牛耕图、陕西馁德东汉画像石牛耕图可知,犁箭完成于东汉。
犁在普遍使用前,耒耜是主要耕作工具。使用畜力牵引的耕犁从春秋战国才开始逐渐在一些地方普及使用。汉代耕犁已基本定型,但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曲辕犁费力,效率不很高;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提到长曲辕犁和“蔚犁”,但因记载不详,只能推测为短辕犁;唐代初期进一步出现了长曲辕犁。转动灵活的“蔚犁”的问世和长曲辕犁的出现为江东犁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优点是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适宜江南地区水田面积小的特点,因此曲辕犁最早出现于江东地区,也称江东犁,它的出现是我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敦煌莫高窟第445窟的壁画中有曲辕犁耕作图。据唐朝末年著名文学家陆龟蒙《耒耜经》记载,曲辕犁由11个部件组成。即犁铧、犁壁、犁底、压镵、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和犁盘。
曲辕犁的主要优点是:其一,直辕犁牲畜的牵引力与犁尖不在一条水平线上,产生逆时针方向的力矩。为了平衡这个力矩,农夫需付出力(见图)。改为曲辕,减少了农失的体力消耗。其二,直辕犁受力点高,曲辕犁受力点低,由力的分解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曲辕犁受到了向上分力比直辕犁大。可以使曲辕犁听受的摩擦阻力减小,可以更充分利用畜力。
曲辕犁11个部件的作用是:犁铧翻土,犁壁碎土做垄,压镵和犁底用以固定犁铧,策额是捍卫犁壁的,犁箭和犁评是调节深浅的,犁建是固定犁评、犁箭的,犁梢是农夫的扶手,掌握犁的前进和左右方向,犁辕使畜力和犁铧接近于同一水平线,可以省力,犁铧可以自由转动犁身。唐代曲辕犁有了划时代的进步。
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三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旧式犁长一般为今9尺左右,前及牛肩;曲辕犁长合今6尺左右,只及牛后,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再次是加装了犁评。由于犁评厚度逐级下降,推进犁评,使犁箭向下,犁入地深;拉退犁评,使犁箭向上,犁入地浅,可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最后改进了犁壁。唐时犁壁呈圆形,因此又称犁镜,可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以减少前进阻力,而且能翻覆土块,以断绝草根的生长。这种犁出现后逐渐推广,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耕具。耕犁至此已基本定型,这是唐代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转动的犁盘,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耕犁的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
曲辕犁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为中国农业的发展,也为世界农业技术的提升做出了重大贡献。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4 03:43
曲辕犁的主要用途是犁地、翻地。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4 03:45
曲辕犁的作用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断短辕,并在辕头装了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掉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
“曲辕犁”相比与“直辕犁”,增加了犁评和犁建,比如推进犁评,可使犁箭向下,犁铧入土则深。若提起犁评,使犁箭向上,犁铧入土则浅。犁壁不仅能碎土,而且可以将翻耕的土推到一侧,减少耕犁前进的阻力。
短曲辕犁,因其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它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江东地区,它的出现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犁普遍使用前,耒耜是主要耕作工具。使用畜力牵引的耕犁从春秋战国才开始逐渐在一些地方普及使用。
扩展资料
犁的历史
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提到长曲辕犁和“蔚犁”,但因记载不详,只能推测为短辕犁;唐代初期进一步出现了长曲辕犁。
转动灵活的“蔚犁”的问世和长曲辕犁的出现为江东犁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优点是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适宜了江南地区水田面积小的特点,因此短曲辕犁最早出现于江东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曲辕犁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4 03:44
(2013·江汉)农具的改进及广泛采用,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曲辕犁最早出现的朝代是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