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23: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23:12
核心提示 ·预算改革要“让全社会都知道钱用在哪里” ·让支出运行在阳光下,把钱“花到该花的地方” ·让“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是改革应有之义 编者按 当前,稳定增长、防控通胀、化解风险,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迫切需要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出实招。 日前,*批转了《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确定今年在行政*、财税、金融、投融资、价格、民生、统筹城乡、农业农村、科技等重点领域加大改革力度,重点围绕促进经济转型、民生改善和社会公正推进改革。 如何通过改革不断释放红利,激发社会活力,增强发展动力,本刊从本期起推出“2013深化经济*改革”系列报道,一同观察、审视如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本期聚焦财税*改革。 近日召开的*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2013年深化经济*改革重点工作。在财税领域改革方面,明确下力气形成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完善地方*债务风险控制措施,扩大营业税改征*试点范围,形成资源税费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方案。“这些改革举措朝着深化财税改革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也为新一轮带有一揽子特征的总体财税改革作了铺垫和准备。”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财税*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军,已站上新的起点,加之与各方面的改革相协调配合,新一轮财税改革将会取得更多进展。 1.“全口径”预算“扎紧”钱袋子 “晒账本”:怎样让百姓读得懂? 近年,*部门主动“晒账本”,为预算公开做出了表率。在北京市和陕西省已经公开的部门预算中,2013年收支预算总表中的基本支出项目中,已经出现了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这些经济分类信息。 但是,在一些*部门的预算报告中,仍存在一些“说不清道不明之处”,不仅让人“雾里看花”,更暗藏一些花钱花招。比如,一些地方*的*研究部门几乎每年都有“课题调研费”“重要文件起草费”,多的达到上百万元。这些项目本来应该属于“行政运行等支出”,不想却变成了“虚头巴脑”的项目支出,叫人看不懂。而培训费、管理费、服务费等日常行政经费作为项目支出,也很常见。 “预算制度改革要做到让全社会都知道钱用在哪里,要让百姓看得明、读得懂。”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说,2011年,我国取消预算外资金的概念,为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扫清了制度障碍。今后,要采取实际步骤,把*所有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财政支出的很多问题并不仅仅是财政的问题,而和**有关。”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指出,一些财政的专项转移支付无论是从资金用途或名称上都感觉有问题,但迫于各方压力或其他因素,造成了财政资金的大量浪费。因此,财税改革更要与社会改革配套进行,尤其是加强财政支出方面的目标绩效考核。 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剑文则认为,要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必须从法律制度上建立起对*部门财政收支的全口径的预算、决算的审查、监督、批准和制衡的预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