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07 08:2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09:11
1、立春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2、雨水
古时候,人们都有一个为自己儿女求神问卦的习惯,看看自己儿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个干爹。而找干爹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女顺利,健康成长。于是便有了雨水节拉保保的活动。此举一年复一年,久而成为一方之俗。
3、惊蛰
农历二月份的开始,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
4、春分
春分也是节日和祭祀庆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周礼天子日坛祭日。民间踏青的日子。
5、清明
清明是节气与节日的合体,节气是“天时”,是纯粹的自然时间,节日是“人时”,它是社会文化的时间选择。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最初主要为时令的标志,时间在冬至后一百零七日、春分后十五日,公历的4月5日前后。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清明”节气由此得名。
6、谷雨
在唐代高宗年间,有位叫谷雨的年轻人,水性很好。有一次他的家乡曹州发大水,他凭借着这个本领救出了村民,还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一颗牡丹花,并拜托一位花匠师傅好好地栽养。
谷雨和一位每天来看他母亲的女子日久生情,想提出与这位姑娘成亲的时候,却得知这位美丽的姑娘是位牡丹仙子,而正是几年前他救起来的那颗牡丹。牡丹仙女和谷雨约定:“待到明年四月八,奴到谷门去安家。”
后来,牡丹花仙的仇人秃鹰得了重病,*迫牡丹姐妹为其酿造花蕊丹酒医病。牡丹姐妹不愿取自己身上的血,酿下丹酒供恶贼饮用,却被秃鹰抓走关押。谷雨历尽艰险,在自己生日那天,终于闯入魔洞战胜秃鹰,救出了众花仙。当大家准备回家时,尚未咽气的秃鹰一支暗剑刺中了谷雨。牡丹仙女恼怒万分,拿起谷雨的板斧,将垂死挣扎的秃鹰砍成了肉泥!回转身来,抱起谷雨的尸体,泣不成声。谷雨以自己的性命救了这些花仙的生命。
谷雨死了。他生在谷雨,死在谷雨,遇难时年仅二十一岁,谷雨被埋葬在花匠的百花园中。从此,牡丹和众花仙都在曹州安了家,每逢谷雨时节,牡丹就要开放,表示她们对谷雨的怀念。
7、立夏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8、小满
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
9、芒种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农民间也称其为“忙着种”。
10、夏至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11、小暑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12、大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注释:大暑,在六月中旬,天气炎热,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斗指到丙的时候是大暑,比小暑热,所以叫大暑。
13、立秋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14、处暑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
15、白露
传说白露是一个手艺十分了得的御厨,盖世无双,连最爱挑剔的皇帝都没有二话。一日,皇帝问白露:“这天下什么最好吃?”白露答:“盐!”皇帝本来是想炫耀自己拥有的“山珍海味”,而白露竟然夸的是连平民百姓都看得普遍的“盐”。盐怎么“最好吃”?蔑视皇权,这是“欺君之罪”呀!皇帝一气之下杀了白露,且告知御膳房,七日内不得用盐。
一连七日,山珍海味没了盐,变得索然无味。皇帝越吃越想吐,方知错杀了白露。皇帝好后悔,就用御笔在素绢上写下“错斩露七日已无天日”几个大字。正巧有大臣来拜见,皇帝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后悔”,就慌忙中烧了字绢。这一烧,正好被路过的城隍爷收下。城隍爷上天呈给玉帝,玉帝“准奏”,故就有了纪念白露的“白露节”。
16、秋分
“分”示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秋分时,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天昼夜均分,各12小时;在北极点与南极点附近,这一天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
17、寒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注释: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18、霜降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19、立冬
在立冬时节,有“送寒衣”的习俗。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为“送寒衣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
20、小雪
,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
21、大雪
传说有一种小鸟,叫寒号鸟。这种鸟与众不同,它长着四只脚,两只光秃秃的肉翅膀,不像一般的鸟那样会飞行。夏天的时候,寒号鸟全身长满了绚丽的羽毛,样子十分美丽。寒号鸟骄傲得不得了,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漂亮的鸟了,连凤凰也不能同自己相比。于是它整天摇晃着羽毛,到处走来走去,还洋洋得意地唱着:“凤凰不如我!凤凰不如我!”
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鸟们都各自忙开了,它们有的开始结伴飞到南边,准备在那里度过温暖的冬天;有的留下来,就整天辛勤忙碌,积聚食物啦,修理窝巢啦,做好过冬的准备工作。只有寒号鸟,既没有飞到南方去的本领,又不愿辛勤劳动,仍然是整日东游西荡的,还在一个劲地到处炫耀自己身上漂亮的羽毛。
冬天终于来了,天气寒冷极了,鸟们都归到自己温暖的窝巢里。这时的寒号鸟,身上漂亮的羽毛都脱落光了。夜间,它躲在石缝里,冻得浑身直哆嗦,它不停地叫着:“好冷啊,好冷啊,等到天亮了就造个窝啊!”等到天亮后,太阳出来了,温暖的阳光一照,寒号鸟又忘记了夜晚的寒冷,于是它又不停地唱着:“得过且过!太阳下面暖和!"
寒号鸟就这样一天天地混着,过一天是一天,一直没能给自己造个窝。到了大雪时节,北风呼啸,阳光也失去了往日的温暖。寒号鸟没能混过寒冷的大雪节气,终于冻死在岩石缝里了。
22、冬至
古人讲: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23、小寒
小寒,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冬季时节的正式开始。当太阳到达黄经285°(小寒)时,对于神州大地而言,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来了。
24、大寒
相传,在古印度北部,即21世纪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现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舍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苦行6年。
大约在公元前525年的一天,他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修行。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恢复了体力,于是他端坐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指太阳历(干支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十四节气是上古时代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黄道面划分制定,属太阳历范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09:11
故事一:
很久以前,在我国的黄河边,住着一个叫阿福的男孩。他和家人常年靠采摘野果和打猎为生。
有一天,阿福在河边的草滩发现了一匹孤单瘦弱的白色的小马驹,就把它带回了家。
尽管家里的食物也不充足,但阿福总会省下一些给小马驹。小马驹渐渐长成一匹高大健壮的白马,成了阿福最好的朋友。
每当在田野寻找食物时,阿福都会发现白马很爱吃一种植物的穗。他十分好奇,就采摘了一些带回家。
阿福的妈妈把穗壳去掉,用水煮成了粥,全家人都觉得这粥的味道很好,就给这种植物起名叫“粟”。要是能自己耕种粟米,等到收获的时候,我们就再也不用为食物发愁了。阿福在心里默默地想。
可是,阿福和家人都不会种田。他们播下的种子不是不发芽,就是被冻死,收获的粟米还不够全家人吃一顿的。
阿福非常苦恼。一天,白马忽然开口说话了,他对阿福说:“明天黄河里会出现一件宝贝,如果我们能得到它,你就再也不用为收成不好而苦恼。”
第二天,白马带阿福来到黄河,它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河水。当河水开始剧烈翻滚时,白马忽然纵身跳进黄河不见了。
没过多久,白马又奇迹般从河水中跳了出来,它全向身上下没被打湿一点儿,背上的马毛却形成了一幅由黑白斑点组成的神奇图画。
这幅神奇的图画就是白马所说的宝贝!可是阿福一点也看不懂。“这幅图里藏着季节变化的规律,”白马对阿福说,“如果我们顺应规律耕种就能事功倍;相反,要是违背规律耕种,就会事倍功半,甚至颗粒无收。”
当春雷阵阵,万物苏醒时,白马告诉阿福,“翻耕田地的时候到了。”当春雨纷纷,草木泛青时,白马告诉阿福:“播种的时候到了。”当暑热降临,蟋蟀争鸣时,白马告诉阿福:“灌溉的时候到了。”当蝉声消退,大雁南飞时,白马告诉阿福:“收割的时候到了。”当冬雪遍野,草木凋谢时,白马告诉阿福:“让土地休养生息的时候到了。”
这一年,阿福耕种的粟米获得了大丰收,全家人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阿福把自己学到的耕种知识毫无保留地教给了乡亲们。乡亲们一传十,十传百,从此也掌握了顺应季节变化的耕种的规律。
后来,智慧的人们根据季节变化的规律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还为每个节气都起了合适的名称。
故事二:
从前,有一个浪子,家中颇为富有。可这浪子不知时令节气,不好好种田,成天只知花天酒地,吃喝玩乐,坐吃山空,把父亲留下来的一份祖业吃光了,后来只好向亲戚借贷。
时间长了,亲戚都不理他了。他只好向舅舅借衣服去当,把舅舅仅有的几件衣服也当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件稍值钱一点的棉袄了。
正月初一这一天,浪子名为上门给舅舅拜年,实际上就是为了借这件棉袄。一看舅舅把棉袄穿在身上,天气又是那样的冷,也没好意思开口让舅舅把这件棉袄脱下来。
好不容易等到到了二月份,浪子心想:舅舅这些时可能不会穿棉袄了,于是来到舅舅家。舅舅一听说他要借棉袄,就说:“二月二十八,冻死鸡和鸭。”浪子一听,没门儿,只得走了。
到了三月份,天气逐渐转暖。浪子心想:舅舅这些时可能不会穿棉袄了,于是来到舅舅家。舅舅一听说他要借棉袄,就说:“三月三,冻死单身汉。”
浪子知道舅舅是个单身汉,一听这话又没门儿,只得走了。
到了四月份,天气更暖和了。浪子心想:舅舅这些时可能不会穿棉袄了,于是又来到舅舅家。舅舅一听说他还是要借棉袄,就说:“四月二十,冻断树枝。”浪子一听,知道借棉袄又没门儿,只得走了。
到了五月份,人们都穿单衣孔浪子心想:现在去借棉袄,舅舅还有什么话说?谁知舅舅却说了一句:“吃了五月粽,寒衣不可送。”
到了六月份,天气热得很,人们都打起赤膊来了。浪子心想:我六月三伏天去借棉袄,看你还有何话说!谁知舅舅却说:“人是不毛虫,单怕六月天的冷北风。”
到了七月份,天气仍然很热,浪子又找舅舅开口借棉袄。舅舅说:“吃了七月半的饭,放牛儿子堤坡站。”这意思很明白:
天气冷起来了,棉袄借不成了。到了八月份,浪子不死心,又去找舅舅。舅舅说:"八月十五雁门开,雁儿头上带霜来。”开始下霜了,谁还愿把棉袄借出去?
到了九月份,浪子还是不死心,又去了舅舅家。还没有开口,舅舅说:“起了重阳风,虫子蚂蚁都要准备过冬—你就不要再打我件棉袄的主意。我以前接济你,实际上是害了你。你以后借东西典当是没有门了,我有也不会借给你,你还是好好种田,自己养活自己吧!”
后来浪子回头,勤扒苦做,终于积起了一份家业。
这*间传说中讲述的,其实是节气的故事。“二月二十八,冻死鸡和鸭”,讲的是雨水节气;“三月三,冻死单身汉”,讲的是惊蛰节气;“四月二十,冻断树枝”,讲的是谷雨节气……
故事三:
相传唐高宗年间,黄河决堤,洪水淹没了曹州。有一个水性极好的青年,名叫谷雨,他将年迈的老母送上城墙后,又返入洪水中救出了十几位乡亲。
此时谷雨突然见到一束牡丹花在洪水中时沉时浮,花红得像一个少女的脸,绿叶在水中摆动像似伸手呼救。谷雨再次跳进洪水中,向牡丹花游去。由于水急浪高,谷雨在洪水中游了6个多小时才追上牡丹花。救出后,谷雨将牡丹花交给了花农赵老大种植在百花园中。
到了第三年春天,谷雨的老母得了重病,谷雨四处救医,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掉吃了药,但病情仍不见好转。一天,一位少女飘然而至,她自称叫丹凤,家住东村,世代行医,听说大娘病了,特来送药。接着给谷雨老母服下药,马上就见效,竟能下床走动了。不久,谷雨老母身体康复,就叫儿子买点东西去东村感谢丹凤姑娘。
谷雨赶到东村,一打听根本没有丹凤姑娘,只有赵老大的百花园。忽听到园中有女子嬉笑声,谷雨即隔篱望去,只见丹凤和几个女子在戏耍。
他情不自禁地喊了声:“丹凤!”忽地一阵风响,几个女子无影无踪。谷雨忙奔入园中,没有找到人,但见一株红牡丹摇来摆去,谷雨即深作一揖说:“多蒙丹凤姑娘妙手回春,老人家想你,请仙女现身”。说罢,见一页红纸飘来,上写“待明年四月八日,奴到谷门去安家”。
一天晚上,谷雨睡得迷迷糊糊,突然被敲门声惊醒,开门见是丹凤,她披头散发地说:“我是牡丹花仙,大山头处秃鹰是我家仇人,那是个魔怪,*我们姐妹上山为他滴血酿造丹酒,我们不愿,秃鹰就派兵来抓我们,特来告别大娘和兄长”。言毕夺门而出。
谷雨手持板斧找到秃鹰的洞中,劝说丹凤她们答应帮秃鹰酿酒,暗中将毒药放入酒中,丹凤照办,致使秃鹰与众妖被毒,谷雨抢起板斧砍杀,突见一支飞剑从丹凤后背刺来,谷雨忙用身体拦住飞剑,倒在血泊之中。丹凤抢起谷雨的板斧,杀死秃鹰及众妖后,将谷雨葬入百花园中。
从此,丹凤和众花仙在曹州安了家。每逢谷雨的祭日,牡丹就要开花,表示她对谷雨的怀念。因谷雨的出生和逝世都在同一天,人民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的生日作为谷雨之日。
故事四: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要就是常亮,要就是常黑。天黑的时候人们就睡觉,但往往到睡够了,不愿睡的时候天还是很黑,人们就盼着天亮,一直到牛圈里的牛都生崽了,天仍是漆黑一片,人们放在家里的犁上都长出蘑菇的时候,天才有一点点昏暗的亮度,就这样,也还得等很久天才完全明亮。
人们看见天亮了,都兴高采烈的拾起农具去地里劳作,但这一亮起来,又是很久很久不会再黑,往往到后来人们又以泪洗面盼着天黑……
听老人们说这是因为伏羲王定错了前八卦,才导致天黑就黑得久,天亮也亮得长。后来是周文王重新定制了一个后八卦,才把白天黑夜均分成现在这样。
白天黑夜正常以后,人们就不在为了庄稼的生长担忧,但是对于什么时候该播种那些,还是懵懵懂懂。后来一个“蝼井仙师”看见人们生活那么糊涂,就决定帮助他们。这个“蝼井仙师”是一只住在枯井里的白蚁,经过几万年的*后才成仙的,他在井里生活的时候就经常观察天气,星宿的变化,所以对这方面比较熟息。
从他决定帮助人们以后,每当气候变化,他就在居住的洞内放上一粒石子,每次放石子就取一个名字,这样在重复回归第一次气候之间,他一共放了24颗石子,以后就有了二十四节气。
故事五: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而*国外,*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09:12
二十四节气来历小故事: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扩展资料
每个节气的小故事:
1、立春
阵阵东风吹拂着冰雪覆盖的大地, 悄然融化的雪水开始滋润冰冻的土地,立春了万物都开始复苏。刚刚醒来的节节虫想要攀上高峰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而冰封了一冬的大尾鱼也耐不住寂寞破冰而出。
2、雨水
时间一天天过去,节节虫还在裂缝中生活,每天都尝试着往外爬的节节虫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雨水到了,大地迎来了第一场春雨,大尾鱼在淮河中愉快的畅游,但慢慢渗进裂缝里的雨水却让节节虫面临灭顶之灾。
3、惊蛰
节节虫在水边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样子,认为自己外表丑陋的节节虫非常自卑,但看到含苞欲放的桃花被风吹落后懂得了一个道理,外表的美丽是脆弱的,不纠结与外表的它决定粉饰自己的内心。
4、春分
一转眼到了春分,各种花开遍了山野,喜欢花香的节节虫玩的不亦乐乎。在水里的大尾鱼非常喜欢给人讲大道理,看到在一边玩耍的节节虫后,它便开始普及花的知识,还和节节虫探讨起了首和尾的道理。
5、清明
今天的天气非常清澈,没有一丝雾气,这都是因为清明的缘故。节节虫和小虫子们打招呼时却吓跑了对方,它认为一定是自己外表的缘故。大尾鱼的美在于尾大,吉鸟的美在于嘴巴,而它的美体现在哪里呢?
6、谷雨
谷雨到了,柳絮飘得到处都是,而水里也长出了很多浮萍。大尾鱼向节节虫讲了关于柳絮和蒲公英的事情,在他们聊到彩虹的时候突然布谷鸟叫了出来。布谷鸟的声音非常好听,但大尾鱼还是更喜欢吉鸟。
7、立夏
节节虫又长了一节,它知道今天一定又是一个节气,但吉鸟却没有来报道,而大尾鱼也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节节虫在今天见到了许多新鲜的面孔,但好朋友们却没有报道,在它感到无聊时吉鸟唱着立夏的歌来了。
8、小满
今天一整天都在下雨,节节虫从大尾鱼那里听说今天是小满,但它并不明白小满是什么意思。节节虫和大尾鱼聊起了关于节气的话题,正聊着它们看到了一只从天而降的鸟蛋,这只麻雀鸟蛋的背后到底有着什么养的故事。
9、芒种
连续的阴雨天终于过去,一望无际的麦田在阳光下翻动着金*的麦浪,与蓝天交织出一幅美妙的景色。今天是芒种时节,节节虫因为隐私的问题而迟迟才来,一个劲追问的大尾鱼送上了饱满的麦穗。
10、夏至
夏至到了,刺眼的阳光直射大地,节节虫和大尾鱼都感觉到了天气的炎热。节节虫认为天气这么热太阳当然离我们很近,但大尾鱼确说今天太阳其实是离我们最远的一天,看到节节虫不服气的样子大尾鱼决定耐心的教导它。
11、小暑
大清早节节虫就又唱又跳,被扰了清梦的大尾鱼非常不悦,刚好路过的吉鸟驻足来看节节虫的表演。清醒过来的大尾鱼教节节虫避暑的方法,本打算和节节虫分享秘密的时候突然想起有急事,大尾鱼刚刚离开节节虫就遇到了危险。
12、大暑
太阳缓缓落入地平线,刺眼的光芒渐渐散去,今天是大暑天气异常炎热。夜深了天气凉了下来,大尾鱼浮出水面呼唤节节虫,但节节虫还为一只飞虫的死去而感到难过,在大尾鱼口中它知道了蜻蜓的一生。
13、立秋
今天是立秋,吉鸟和节节虫玩了一个游戏,它让节节虫来撼动一棵大树,想和大树拼命的节节虫被吉鸟拦住,吉鸟是想让节节虫用智慧来撼动大树。大尾鱼为节节虫采了一束荷花,沉迷于荷花美丽的节节虫差点失足落水。
14、处暑
处暑象征着酷暑天气的结束,节节虫和大尾鱼在聊天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群大雁飞过,害怕的节节虫差点落水,大尾鱼载着节节虫逃到了岸边。吉鸟到后他们开始了愉快的交谈,海滩轮到了地平线的话题。
15、白露
白露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意渐浓、天气转凉,清晨会在地面和树叶上发现露珠。节节虫新生的皮肤被刮伤,大尾鱼立刻为它包扎伤口,吉鸟飞来后告诉节节虫要竖直起来,要有高度。
16、秋分
北斗星的斗柄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今天晚上斗柄指向西方,今天是秋分节气是秋天的最中间。大尾鱼以夜幕为黑板向节节虫开始教授星空的知识,而节节虫在地上画出了有关节气的图像。
17、寒露
节节虫站在树下,看着银杏树的树叶飘然而下,它想要接住落叶,然而它无论往哪个方向跑都是徒然。寒露世界不露脚,这些落叶就是大自然保护大地还有节节虫的馈赠,春天是看到的、夏天是听到的而秋天则是闻到的。
18、霜降
被冻醒的节节虫索性不睡了,新长出来的身体隐隐作痛,节节虫在脖子上扎了一个蝴蝶结就出门了。现在还没到冬天,但地上到处都是似有似无的一层,问过大尾鱼后节节虫才知道今天是霜降,清晨的露水都凝成了霜。
19、立冬
立冬到了,大地一片萧条,地面上已经不适合节节虫生存了,它思索着要不要转往地下安家。今天朋友们都没有出来,节节虫思索着朋友们都是大忙人,吉鸟突然出现告诉节节虫大尾鱼受伤了,大尾鱼在清理河道时身体被拉了一条口子。
20、小雪
天还没亮吉鸟就赶着出去报节气,节节虫醒来后非常担心大尾鱼如何过冬,但膘肥体壮的大尾鱼那用它来担心。和大尾鱼清理河道的时候天上飘起了小雪,节节虫和大尾鱼开始讨论起来关于美的话题。
21、大雪
今天是大雪的节气,它想要和吉鸟一起去节气播报,大雪这个节气和天气也息息相关,四周白茫茫的一片让节节虫分外开心。为了不影响吉鸟的工作节节虫回到了地面,在大尾鱼那里它了解到了傲雪的植物。
22、冬至
冬至是数九寒天的开始,大尾鱼说这意味着大家见面的机会少了,听到这些后节节虫很不开心。吉鸟耐心的教导节节虫,冬至虽然是严冬的开始,但同时也是阴阳二气的转折点,随着阳气的慢慢升高春天便不远了。
23、小寒
节节虫现在每涨一节身体就痛苦难耐,今天虽然是小寒,但天气却异常的寒冷。吉鸟为了不让节节虫睡过去不停地和它说话,小寒这个节气和人们的心理息息相关,为此吉鸟和节节虫探讨起了大与小的话题。
24、大寒
今天是24节气中的最后一天,而节节虫也迎来了生命的终点,吉鸟和大尾鱼用尽办法来到了节节虫的身边,它们陪伴着节节虫走过了人生的最后一程。立春到了,埋葬节节虫的地方长出了一颗小树苗,它以更加积极向上的形态开始了轮回。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的故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09:12
二十四节气来历小故事
1、立夏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2、小满
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
3、芒种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农民间也称其为“忙着种”。
4、夏至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5、小暑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6、大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注释:大暑,在六月中旬,天气炎热,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斗指到丙的时候是大暑,比小暑热,所以叫大暑。
7、立秋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8、处暑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
9、白露
传说白露是一个手艺十分了得的御厨,盖世无双,连最爱挑剔的皇帝都没有二话。一日,皇帝问白露:“这天下什么最好吃?”白露答:“盐!”皇帝本来是想炫耀自己拥有的“山珍海味”,而白露竟然夸的是连平民百姓都看得普遍的“盐”。盐怎么“最好吃”?蔑视皇权,这是“欺君之罪”呀!皇帝一气之下杀了白露,且告知御膳房,七日内不得用盐。
一连七日,山珍海味没了盐,变得索然无味。皇帝越吃越想吐,方知错杀了白露。皇帝好后悔,就用御笔在素绢上写下“错斩露七日已无天日”几个大字。正巧有大臣来拜见,皇帝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后悔”,就慌忙中烧了字绢。这一烧,正好被路过的城隍爷收下。城隍爷上天呈给玉帝,玉帝“准奏”,故就有了纪念白露的“白露节”。
10、秋分
“分”示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秋分时,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天昼夜均分,各12小时;在北极点与南极点附近,这一天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
11、寒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注释: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12、霜降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13、立冬
在立冬时节,有“送寒衣”的习俗。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为“送寒衣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
14、小雪
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
15、大雪
传说有一种小鸟,叫寒号鸟。这种鸟与众不同,它长着四只脚,两只光秃秃的肉翅膀,不像一般的鸟那样会飞行。夏天的时候,寒号鸟全身长满了绚丽的羽毛,样子十分美丽。寒号鸟骄傲得不得了,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漂亮的鸟了,连凤凰也不能同自己相比。于是它整天摇晃着羽毛,到处走来走去,还洋洋得意地唱着:“凤凰不如我!凤凰不如我!”
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鸟们都各自忙开了,它们有的开始结伴飞到南边,准备在那里度过温暖的冬天;有的留下来,就整天辛勤忙碌,积聚食物啦,修理窝巢啦,做好过冬的准备工作。只有寒号鸟,既没有飞到南方去的本领,又不愿辛勤劳动,仍然是整日东游西荡的,还在一个劲地到处炫耀自己身上漂亮的羽毛。
冬天终于来了,天气寒冷极了,鸟们都归到自己温暖的窝巢里。这时的寒号鸟,身上漂亮的羽毛都脱落光了。夜间,它躲在石缝里,冻得浑身直哆嗦,它不停地叫着:“好冷啊,好冷啊,等到天亮了就造个窝啊!”等到天亮后,太阳出来了,温暖的阳光一照,寒号鸟又忘记了夜晚的寒冷,于是它又不停地唱着:“得过且过!太阳下面暖和!"
寒号鸟就这样一天天地混着,过一天是一天,一直没能给自己造个窝。到了大雪时节,北风呼啸,阳光也失去了往日的温暖。寒号鸟没能混过寒冷的大雪节气,终于冻死在岩石缝里了。
16、冬至
古人讲: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17、小寒
小寒,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冬季时节的正式开始。当太阳到达黄经285°(小寒)时,对于神州大地而言,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来了。
18、大寒
相传,在古印度北部,即21世纪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现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舍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苦行6年。
大约在公元前525年的一天,他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修行。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恢复了体力,于是他端坐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
19、立春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20、雨水
古时候,人们都有一个为自己儿女求神问卦的习惯,看看自己儿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个干爹。而找干爹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女顺利,健康成长。于是便有了雨水节拉保保的活动。此举一年复一年,久而成为一方之俗。
21、惊蛰
农历二月份的开始,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
22、春分
春分也是节日和祭祀庆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周礼天子日坛祭日。民间踏青的日子。
23、清明
清明是节气与节日的合体,节气是“天时”,是纯粹的自然时间,节日是“人时”,它是社会文化的时间选择。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最初主要为时令的标志,时间在冬至后一百零七日、春分后十五日,公历的4月5日前后。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清明”节气由此得名。
24、谷雨
在唐代高宗年间,有位叫谷雨的年轻人,水性很好。有一次他的家乡曹州发大水,他凭借着这个本领救出了村民,还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一颗牡丹花,并拜托一位花匠师傅好好地栽养。
谷雨和一位每天来看他母亲的女子日久生情,想提出与这位姑娘成亲的时候,却得知这位美丽的姑娘是位牡丹仙子,而正是几年前他救起来的那颗牡丹。牡丹仙女和谷雨约定:“待到明年四月八,奴到谷门去安家。”
后来,牡丹花仙的仇人秃鹰得了重病,*迫牡丹姐妹为其酿造花蕊丹酒医病。牡丹姐妹不愿取自己身上的血,酿下丹酒供恶贼饮用,却被秃鹰抓走关押。谷雨历尽艰险,在自己生日那天,终于闯入魔洞战胜秃鹰,救出了众花仙。当大家准备回家时,尚未咽气的秃鹰一支暗剑刺中了谷雨。牡丹仙女恼怒万分,拿起谷雨的板斧,将垂死挣扎的秃鹰砍成了肉泥!回转身来,抱起谷雨的尸体,泣不成声。谷雨以自己的性命救了这些花仙的生命。
谷雨死了。他生在谷雨,死在谷雨,遇难时年仅二十一岁,谷雨被埋葬在花匠的百花园中。从此,牡丹和众花仙都在曹州安了家,每逢谷雨时节,牡丹就要开放,表示她们对谷雨的怀念。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地球每365天6时9分10秒〔精确〕,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天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
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了。
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
太阳直射点的活动规律为: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北移。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09:13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的小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深爱人们,关心民间生活的帝王,叫做炎帝。当他知道人们需要更多的粮食来充饥时,他向上天祈求降予民间五谷的种子。因此,上天派来了一只浑身红色的丹雀把五谷种子送到炎帝手上。
热爱人们的炎帝马上就把五谷种子分给了所有的人,人们高高兴兴的把五谷种子种到地里,一天一天地期盼着,有好的收成。可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那些五谷苗却并没有开花,更没有丰收的粮食。
于是炎帝去问上天,上天说,那是因为太阳躲起来睡着了,五谷的种子没有接受到足够的太阳光,因此长不出花长不出果来。炎帝非常担心他的人们会因此而吃不饱生活得不好,他问上天怎么才能把太阳唤出来呢?
上天说:需要有一个人在春分那天,在那白天与黑夜平分的一天,骑上五色鸟,去到蓬莱岛把太阳找回来重新挂在天上。蓬莱岛是仙岛,从来没有人去过那里,据说要经过很多很多的困难才能到达岛上。为了人们,炎帝决定亲自去岛上把太阳找回来。
于是在春分这一天炎帝骑上了五色鸟飞越过了万里大海,去到了蓬莱岛。说也奇怪,原本波涛汹涌的大海,许多鸟儿都不敢靠近的,因为害怕被那海涛卷进海里。可是在春分这一天,炎帝骑着五色鸟经过时,海面上却非常的平静,海水蓝蓝。
当炎帝来到了蓬莱岛,一把抱起了太阳,骑在了鸟背上飞回了家乡。他把太阳挂在了家乡的城头上,让太阳光普照在大地上,从此大地五谷丰登,万民安乐。而炎帝则被人们尊奉为太阳神。
人们十分感恩太阳神炎帝,于是每年到了春分这一天,总会向着太阳祭拜,人们还会学炎帝站在鸟背上的样子站立,甚至后来人们发现连鸡蛋也可以在这一天站立起来。而在春分那天过后,燕子就会从南方飞回来,春雷也会开始,闪电也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