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人不怕困难的小故事228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05 23:59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30 17:25
名人故事:不怕困难的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有一本书,你们看过吗?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勤奋好学的故事》。
这本书里面记载着许多名人刻苦学习的故事,我就讲一下里面其中的一个:海伦·凯勒相信大家都知道吧?她是美国的著名的女作家,她小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弄得她双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听觉。当海伦七岁时,她的父母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帮助她学习。可是,海伦看不见,也听不见,怎么学呢?所以这位教师想了一个办法:先拿一个洋娃娃给她玩,然后在她的手心上,写上洋娃娃这个词儿,这样海伦就知道了什么叫洋娃娃了。因此,海伦很快就喜欢上这种学习的方法。从此以后,海伦就用这个办法学习,她一个一个地记,日积月累,她学会了不少的词。你可以想想,海伦作为一个又聋又瞎的孩子,她要克服怎样的困难啊?但她不怕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在学习、在生活,终于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作家。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好多了,不必再 “凿壁偷光”,更不必模仿“刺股悬梁”的做法,但古人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而且我们都是健康人,比海伦·凯勒强多了,只要我们学会不怕困难,不半途而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就一定会成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30 17:25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爱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贫困,他的“学历”是一生只上过3个月的小学,老师因为总被他古怪的问题问得张口结舌,竟然当他母亲的面说他是个傻瓜、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 爱迪生虽未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但凭个人奋斗和非凡才智,自信,自强,自立获得巨大成功。他自学成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热情和精力从千万次的失败中站了起来,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成为美国发明家、企业家。他发明自动电报帮电机,留声机;实验并改进了电灯(白炽灯)和电话。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新发明,他因此而被誉为“发明大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30 17:26
光鲜的背后不是辛酸,就是肮脏,韩庚属于前者。
在SM的选拔赛中, 韩庚以3000:1的比例脱颖而出,与其他两名中国人成为韩国SM公司旗下的练习生。在韩国的生活就像是军训,几个男孩住一个宿舍,要学舞,练声乐,余下的时间韩庚还要学语言,平均每天只有4小时睡眠。
很长时间内,公司怕花钱,不肯给他办工作签证,用旅游签证拖着,韩庚每个月的生活费应该是四十万韩元,据说只给他一半,只要了解韩国消费水平的人都知道,那里买瓶水都要几万韩元,这点钱简直就是杯水车薪。而他又是外国人,没有医疗保险,病也生不起。幸好他那时候年轻,身体还算给力,就这样在韩国熬了两年,终于熬到出道那天。
韩庚刚出道的时候,是12个人超大型组合superjunior的主力,第一首主打歌是TWINS,平心而论,这是他最耀眼的时期,黑色的头发配合帅气又秀丽的脸庞,加上令人惊叹的舞技,不知道俘获了多少少女的心。
可连SM公司自己都感到意外的是还真的没有人气,就不成功,于是一连串的不公平就发生在韩庚的身上了,他作为外国艺人,其他11个人可以上的节目他不能上,导致他表现的机会越来越少,能上的节目,到了他出现下面欢呼的声音立刻变为原来的十分之一,用这种方法检验人气真的很残忍;后来多场演出需要全体出现,要求他戴面具跳舞,他是领舞啊!他连躲在后面不出来的机会都没有!
据说韩国网络上还出现过敌对韩庚的组织(在韩国几乎每一个艺人都会有敌对组织),那些人的理由无须考证,多半是国家民族之类的。
人气一直不见涨,这样下去,韩庚迟早会被公司雪藏,SM公司决定重新包装他,推出了新的单曲---《miracle》(奇迹),希望真的会有奇迹发生,在舞曲编排上,韩庚不像TWINS时期那样主打,大概是为了照顾韩国人的民族情绪,这个时期整个组合的知名度有了提高,韩庚的人气也有所提高,他有了一批铁杆的歌迷,这些善良的韩国女孩顶住了韩国国内“爱国人士”的种种非难,甚至SJ组合其他成员一些FANS的攻击,义无反顾地支持韩庚,这在极度排外的韩国,不是单单小女孩花痴就可以做到的,需要坚强的意志和非凡的勇气。
但是SM公司还是不放心,他们担心花钱包装出来的歌手最后入不敷出,于是就出现了韩庚中国行,来检验韩庚在中国的人气(韩庚之前没有在国内做过任何宣传)。也许,如果当时回国的时候门庭冷落,韩庚就会立刻被公司雪藏,幸而,国内也有一批韩庚的铁杆歌迷,她们迅速集结力量,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