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想派兵消灭日本 刘伯温为何要阻止朱元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30 11:5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1 04:32
明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朝代,也是一个光复汉族文化的不可或缺的时期。
明朝的建立可谓是轰轰烈烈,不过建国之初的大明可谓是面前充满了挑战。
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重新需要整理的国际秩序,据说日本因为不顺从明朝,还屡次斩杀来使,让朱元璋差点儿灭掉了日本。
不过一代名臣刘伯温却通过自己的智慧劝阻了朱元璋,这并不是因为刘伯温仁慈,而是出于一个*考量。
那么刘伯温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01明朝的建立
在宋、明之间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
同现在大家提起蒙古都会想起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不同,那时的蒙古人还没有同中国融合,所以是不折不扣的外来民族。
而且这些蒙古人能征善战,十分野蛮,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力极强。这也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
灭掉了女真人建立的金国,还将残暴的铁蹄踏上了宋朝和其他国家的国土。
随着南宋国破,最后一位皇帝在陆秀夫的带领下跳下了崖山,以身殉国。也代表了当时的汉族政权正式消亡,汉人们迎来了长达98年的外族统治。
而遭受蒙古人攻打的不仅有宋朝,周边的朝鲜半岛、日本乃至欧洲地区都体会到了蒙古人的强悍,于是纷纷向蒙古臣服。
蒙古也就此建立了横跨欧亚*的雄伟帝国。而北京也更名“大都”成为了蒙古人的*中心。
不过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却只在历史的舞台上存在了不足百年,原因就是蒙古人懂得打江山,却不懂得如何守江山。
元朝只有短短98年,皇帝却迅速更换了十几代,这导致元朝的*下达频繁却始终未能长期间持续,让元朝的*始终没有走上成熟的道路。
并且因为后期幼主治国,让权臣和外戚成为了帝国的实际统治者,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元朝的*根基。
再加上帝国毕竟是外族建立,在国家的境内不仅有蒙古人,还有占比极大的汉人、色目人、高丽人。
而蒙古人对其他民族的*也频频挑起矛盾,在帝国的中心产生了强大的离心力。
与此同时,蒙古上层统治者锦衣玉食、铺张显赫,底下的百姓却经常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
于是在元朝末年,各地便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而这其中,一个叫做朱重八的人便在一场又一场的战役中崭露头角,并逐渐成为了最强大的一股实力。
公元1368年,朱重八更名朱元璋,定都应天,国号大明,结束了元朝的统治。而汉族人民也随着蒙古人的逃离重新洗刷了屈辱。
02明初的形势
虽然元朝灭亡,但是蒙古人又逃离回了草原老家,继续在北方建立自己的政权,史称“北元”。
而周边的很多国家就开始面临一个选择,那就是继续向北元臣服,还是向新建立的大明称臣。
首先做表率的是位于朝鲜半岛的高丽,高丽统治者恭愍王迅速投入明朝的怀抱,正式成为明朝的附属国。
不过这份君臣关系仅仅持续了4年,随着恭愍王遇刺身亡,新任高丽王王禑继位。
这位新统治者不仅迅速与明朝交恶,还杀掉了前去索要马匹的明朝使臣。而高丽人继续接受蒙古人册封,穿胡服、剃发说胡语。
这时作为新兴力量的朝鲜士大夫们出现了,他们为了在朝堂上谋求影响力,主张向明朝称臣,而手握兵权的李成桂便开始崭露头角。
公元1388年,明朝与高丽发生了铁岭卫争端,高丽不知死活地向明朝出兵,而军队的主帅就是李成桂。
李成桂知道这是一次拉拢明朝的好时机,干脆直接反水,驱逐了高丽王氏政权,建立朝鲜王朝。
建国之后的朝鲜立刻向大明臣服,不仅成为了大明长达几百年的“狗腿子”,还获得了明朝的赐服,开始了自己的文明时代。
而其他的琉球、安南、真腊、暹罗、占城、爪哇、苏禄国、满剌加、锡兰、吕宋、合猫裹、美洛居、婆罗、古麻剌朗、冯嘉施兰、真腊等等一百多个小国家见状,也纷纷向中国表忠心。
不过有一个国家却并不安分,它就是日本。
03日本的态度
日本仗着自己与中国相隔大海,认为中国天高皇帝远,自己可以为所欲为。
再加上日本当时自己的政权也十分不稳定,因为一些原因,日本迎来了动荡的南北朝时期。
北边与南边各自拥立了两个天皇,北方以光明天皇为首,南方则以醍醐天皇为尊。而对于中国的态度也成为了日本两股势力的角力点。
考虑到南边的醍醐天皇更加趋于正统,实力也比较强劲,朱元璋当时便向南朝派出了7位使臣。
这7位使臣到达日本后一方面要求日本向明朝臣服,同时还因为日本海盗频繁*扰中国海域的原因训斥了醍醐天皇和当时的权臣怀良亲王。
不想怀良亲王等人并不惧怕大明的威武,反而杀掉了其中5位使臣,并扣押了为首的杨载等人。
这一举动可以说触怒了朱元璋,在朱元璋看来,日本不过是一个历代学习效仿中国文化的小国家,居然敢杀害明朝使臣,这是公然向明朝的挑衅。
怒不可遏的朱元璋立刻就要下令出兵消灭日本,不过此时一旁的名臣刘伯温却拦住了他。
刘伯温给朱元璋列举了3个不可以出兵日本的原因。
第一个就是国家目前经过了多年战争,已经是疲惫不堪。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休养生息、安抚百姓,如果这时还劳民伤财,那么很有可能再次爆发起义,这会极大地动摇国本。
第二个原因就是打仗需要耗费大量的金钱,国库的空虚会让统治的根基不稳,并且也会间接地提高对百姓的赋税,让百姓的压力更大。
汉朝建立之初百废待兴,皇帝甚至都凑不出同色的马匹拉车,因此汉朝决定以和亲的方式先安抚匈奴。
等到后来汉朝休养生息完毕,国富力强,不仅洗刷了和亲的屈辱,还让匈奴成为了自己的臣子。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得不偿失,日本此时处于一个两方对峙的时期,如果我们攻打了处于南方的醍醐天皇,那么也相当于为北方的势力做嫁衣。
并且即使我们打了胜仗,面对这样一个遥远的地方也无法及时管理,与其派兵劳民伤财,不如等他们自己内战结束,明朝再派人过去去算账。
而听了刘伯温的话,朱元璋也就此冷静下来,打消了出兵的想法。
不得不说,刘伯温的确是一个不会置百姓于不顾的智者。
他的一番考量都是基于百姓的安危与国家的稳定,这也让中国避免了一场不值得的战争,从而可以继续持续发展。
而且在百年之后,朱元璋的心头之恨也得到了消逝,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明朝军队协助朝鲜痛击了前来进犯的日本军队,让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造次。
04结语
其实刘伯温的话放在如今也是为人处事之本。
如今很多人为了逞一时之快,完全不考量后果,只要感觉自己受到了冒犯,那么轻则与人发生争执,重则闹得两败俱伤。
有的时候我们在行动之前可以冷静一下,现在大局的角度分析,这样其实可以避免许多不值得的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