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08 04: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2 14:38
源于姬姓,出自周平王幼子姬精英的封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在史籍《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中指出,自古以来,“从”这个比较少见的姓氏,多是由古老的枞氏“去木留从”而来的。东周平王姬宜臼的小儿子名叫姬精英,被封在枞邑(今安徽桐城),建有枞国,为侯爵,史称“枞侯”。在枞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枞氏,后有去“木”偏旁为从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从氏和枞氏同宗同源,其姓氏读音与枞氏一样,正确读音作cōng(ㄘㄨㄥ)。 源于枞氏,出自汉朝将军枞公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地名为氏。从氏,古为居于枞阳之地,即今安徽省枞阳县,其地原著民中有以居地名称为姓氏,称枞氏。据史籍《元和姓纂》的记载,到了秦、汉之际的楚汉战争时期,汉王刘邦属下有个大将军,名字失考,人们尊称他为枞公,在西楚霸王项羽大败刘邦军队的危急当中,刘邦的部将纪信冒充刘邦假装投降,以便引开项羽的注意,让刘邦逃脱。在临别时,刘邦留下部将枞公和御史大夫周苛跟魏王豹一起坚守荥阳。项羽认出纪信是假冒的,大为恼火,指挥大军对荥阳发起猛烈攻击。将军枞公和荥阳令周苛决心与荥阳共存亡,他们一方面日夜巡守城头,鼓舞战士们坚守,还杀了叛变的魏王豹。最后,枞公、周苛毕竟寡不敌众而被俘。项羽敬重这两人的坚贞,就劝他俩投降。他俩宁死不屈,最终被杀。枞公的子孙为纪念先祖,就以枞公的名字为姓氏,奉枞公为从氏的始祖。
在枞公的后裔子孙中,有去“木”偏旁简笔称从氏者,世代相传至今,史称从氏正宗。该支从氏与枞氏同宗同源,其姓氏读音与枞氏一样,正确读音作cōng(ㄘㄨㄥ)。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从事中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从事中郎,为西汉时期所设置的武官职务,是大将军府的属官,由战功卓越、经验丰富、智谋百出之人承担,职责为佐将军,主谋议,相当于今天军制中的参谋,职位在主簿之上。著名的大将陈汤就出任西汉末期大将军王凤的从事中郎。从三国、两晋到南北朝时期,在历朝历代的三公、宰相之下属*中,皆有从事中郎之职,官秩六品,俸禄一千二百石。
在这些从事中郎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从氏,世代相传至今,正确读音作cóng(ㄘㄨㄥˊ)。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从史,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从史,亦称从吏,为沿袭秦朝官制的高级官僚的从属*,类似亲信随从之属,是有主官增设的官制,不列正式官序,没有朝廷俸禄,官饷由主官给付,人数不等,只随属主官解决某些问题,或处理日常事务,不负责文书之类的文案工作。西汉初期,主官下属的官吏,当犯有错误时,主官有权撤其官职,但不能予以开割,往往就降为“从史”来使用,可以功复其原职或改任他职,在史籍《汉书·倪宽传》中就记载:“除为从史。”
在从史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从氏,世代相传至今,正确读音为cóng(ㄘㄨㄥˊ)。 源于回族,出自清朝时期青海卡力岗地区原藏族,属于以宗教教义为氏。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甘肃省河州花寺门宦教主马来迟赴青海地区循化进行宣教活动,在卡力岗地区的原藏族部落中,以*教的中心教义“顺从和平”来制止当地各部落之间的仇杀和械斗,并用回族的风俗影响土著藏族同胞,逐渐消除了争斗。经过长期的演化,卡力岗地区的原藏族民众在宗教信仰、伙食习俗上已经与回族无大的差别,他们的后裔后来皆融合于回族,不再自称藏族,其姓氏构成上以马氏居多。在卡力岗地区的回族中,有以*教教义“我主唯一,顺从和平”为姓氏者,分称顺氏、从氏、和氏、平氏四个姓氏,后逐渐分播于全国各地,特别是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另外,在明朝时期,有山东莱州文登丛氏第七世丛英迁到无棣(海丰),自愿加入了清真回教。当时丛英壮年无室家,被招赘入冯门,因冯门后有继续,丛英仍承长支,两姓俱不绝嗣,千古总为一家,而且同坟祭祖,永不结亲。丛英是在入赘冯门后,要继丛、冯两姓之嗣,而且要同坟祭祖,这对原丛氏有碍体面,且丛英本来已有家室在其原籍,因此丛英就用了个同音字“从”来缓解他当时心中的矛盾,从此,在山东无棣地区出现了一支回族从氏。
回族从氏的正确读音皆作cóng(ㄘㄨㄥ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