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1:48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5:43
膏粱喻指富贵人家,糟糠就是贫苦人家的代名词了。所以古代有“贫贱之交 不能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之说。 “糟”,指陈年的或发酵以后的粮食。粮食存放久了,里面的淀粉、蛋白质 逐渐氧化脱水,营养价值就小了,口感也差了。所以古代贮藏稻米时大多带壳, 这样存放的时间能长久一些。富裕人家有能力年年吃新米,贫苦人家吃糠咽菜, 能吃上粮食就算幸运,哪还顾得上糟不糟呢! 粮食存放久了,微生物滋生,粮食腐烂、*、变质,也称为糟,引申为事 情变坏。比如我们常说的糟糕、糟心、糟蹋、糟践、糟朽等等。古人利用微生物 的习性,让粮食发酵,酿造出我们需要的酒、醋、酱,这些经过发酵的粮食也被 称为糟。南方的美食醪糟就是把糯米煮熟,放入酒曲,经保温发酵后做成的,吃 起来醇香甘甜,再煮上几个汤圆在里面,更是黏滑爽利。酒糟经过反复发酵、过 滤、榨取以后就变成了渣滓,就是我们常说的粕。人们常说的“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就源于此。 我小时候在山西阳高生活过,亲眼看到过当地人把土豆磨碎、澄浆、滤出淀 粉,再经过干燥,就成了雪白的粉面。剩下的渣滓也是糟粕,现在都用来喂猪了, 当时是70年代,穷苦人家还蒸食这个。我也尝过,那是磨碎的土豆皮、粗纤维、 少许淀粉的混合体,苦涩粗粝,实在是难以下咽。 陈年谷米,中医称为陈仓米。《本草述》中说:“五谷为养,而更取其陈者, 谓其气味俱尽,还归干淡。淡乃五味之主,可以养胃气,且淡能渗湿,即化热滞, 是又可以裕脾阴……又吐利后大渴水止,独以陈仓米汤疗之。” 另一味常用的中药神曲就是面粉加上药物发酵以后烘干制成,经常和山楂、 麦芽一起配伍,治疗饮食积滞。人们常吃的酱豆腐、臭豆腐也有类似作用,厨子 们都知道,想解肥肉油腻,就用腐乳来炖。 糠是粮食的外壳或者表皮。富裕人家食不厌精,吃的是精米精面,就像吃大 白菜非要剥到白菜心一样,把五谷也剥了又剥,惟恐不白不精。贫苦人家粮食不 够吃,就连壳带米一同磨面吃,甚至把剥下的谷壳(也就是糠)磨碎了留着,等 青黄不接的时候掺到米面里当粮食。 无论膏粱还是糟糠,都是饮食偏颇,时间长了,食物的偏性就会影响人体的 平衡,导致疾病。比如说,吃不上荤腥肉食的穷人容易得一种怪病——病人在白 天视力挺正常,到了晚上,就像麻雀一样什么也看不见了。人们把这种病叫做“ 雀盲眼”(学名叫夜盲症)。中医根据肝开窍于目的理论,采取以肝补肝的方法, 用动物的肝脏来治夜盲症,效果很好。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夜盲症是因为身体中 的维生素a引起的,动物肝脏里含有很多这种维生素,所以能治这种病。 唐代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发现,富裕人常常患脚气病。这种病人身体浮肿, 肌肉萎缩疼痛,腿脚痿软无力。他认为原因就在于饮食所致,于是用米糠和麦麸 来治脚气病。《膏粱》一文中说了,食物本身是相反相成的整体,皮壳的功效与 囊肉的功能相反,一起食用,自然平和;分而食之,偏性自现。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脚气病原因在于人体缺乏维生素b1。谷类食物是我国大 多数地区居民膳食维生素b1的主要来源,而引起维生素b1缺乏病的主要原因就是 长期食用研磨得过分精细的精米精面。精米精面在加工时都去掉了大量的米皮、 米胚,而维生素b1恰恰在这些部分里含量最多。由于摄入不足,再加上维生素b1 极容易被高温破坏,富人饮食的油炸、烹煎又加重了维生素b1的流失。 除此之外,孙思邈还用糠治疗噎膈,类似于今天的食道癌的病症。清代著名 医家程国彭继承了这个经验,在著名方剂启膈散中使用杵头糠。《本经逢原》中 说:“春杵头糠,能治噎膈,消磨胃之陈积也。然惟暴噎为宜。”其他医家也广 泛使用糠治疗疾病,名称虽有不同,比如舂杵头细糠(《别录》)、谷白皮(《千 金翼方》)、细糠(《圣惠方》)、杵头糠(《圣济总录》)、米秕(汪颖《食物本草》 )、米糠(《验方新编》),但是用途不外消食化积、清热利湿。 天生万物,本无精华糟粕之分,如何取舍,就看人的智慧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5:44
这有一个典故的形容的是自己的原发妻子和自己走过艰难时光的媳妇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5:44
糟糠之妻,(意思就是不要抛弃共过患难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