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6: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9:57
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字子云,汉族,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县友爱镇)人。 西汉学者、辞赋家、语言学家。
扬雄摹仿周易而作《太玄》。他还作了一部摹仿《论语》的书,名《法言》。在这部书里他也体现了古文经学的精神。
扬雄认为孔丘是最大的圣人;孔丘的经典,是最主要的经典。他说:“舍舟航而济乎渎者,末矣。舍五经而济乎道者,末矣。”又说:“山□之蹊,不可胜由矣;向墙之户,不可胜入矣。曰:恶由入?曰:孔氏。孔氏者,户也。”(《法言·吾子》)但是扬雄不谈孔丘“受天命”为王,更不谈孔丘是什么“帝”之子。照扬雄所描写的,孔丘也只是一个人。孔丘的知识也是从学习得来的。扬雄说:“孔子,习周公者也。”(同上)又说:“仲尼潜心于文王,达之。”(《法言·问神》)扬雄认为孔子在文化方面,继承了文王、周公的传统。这正是古文经学家的说法。这与今文经学家孔丘“受天命为王”的说法和纬书孔丘是“黑帝之子”的说法,是对立的。
对于老聃,扬雄说:“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槌提仁义,绝灭礼学,吾无取焉耳。”(《法言·问道》)至于先秦别的诸家,他说:“庄杨荡而不法,墨晏俭而废礼,申韩险而无化,邹衍迂而不信。”(《法言·五百》)扬雄对于先秦各家思想,从他的观点,作了批判的继承。在自然观方面,他主张天道无为而自然,在一定程度上,继承道家的老聃;但在社会思想方面,抛弃了道家的消极无为的思想,基本上继承儒家的孔丘。
扬雄反对当时的宗教迷信。他说:“神怪茫茫,若存若亡,圣人曼云。”(《法言·重黎》)又说:“或曰:甚矣传书之不果也。曰:不果则不果矣,又(原作人,依汪荣宝校改)以巫鼓。”(《法言·君子》)传书不果,就是传书不实,不但不实,又加上巫鼓。这是扬雄对于当时的神秘主义思想和宗教迷信的明确的批判。
关于天命,扬雄说:“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何故哉?”(《法言·重黎》)这是说,统治阶级争夺政权的成败,与天命无干。他说:“或问黄帝终始,曰:托也。……夫欲仇(司马光云:即售字)伪者必假其真”。(同上)司马迁说:“余读牒记,黄帝以来,皆有年数,稽其历谱牒,终始五德之传。”(《史记·三代世表》)所谓“黄帝终始”即“五德转移”的神秘的历史循环论。扬雄指出,这是假托伪造出来以骗人的。关于神仙方术的迷信,他批判说:“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自然之道也。”(《法言·君子》)这是说,有生命的东西一定要死亡,这是自然的规律;这就驳斥了追求长生不死的迷信。
扬雄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他说:“学者,所以修性也。视、听、言、貌、思,性所有也。学则正,否则邪。”(《法言·学行》)他又特别重视验证,他说:“君子之言,幽必有验乎明,远必有验乎近,大必有验乎小,微必有验乎著。无验而言之谓妄。君子妄乎?不妄。”(《法言·问神》)这些思想都是有唯物主义精神的。
扬雄依据“因”和“革”同样重要的理论,也讨论了对于古代文化的继承问题。他说:“或问,道有因无因乎?曰:可则因,否则革。”又说:“或问新敝,曰:新则袭之,敝则益损之。”(《法言·问道》)这是说,对于古代的东西,应该有继承(“因”),也应该有变革(“革”)。
抽象地讲是如此,实际上他还是要继承儒家所谓“周礼”。他说:“或问,其有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秦己继周矣,不待夏礼而治者,其不验乎?曰:圣人之言,天也。天妄乎?继周者未欲太平也。如欲太平也,舍之而用他道,亦无由至矣。”(《法言·五百》)这些话,看起来很简略也很平常,但是在当时具有很大的斗争的意义。这里讲历史的因革,是从历史本身讲的,讲继承,也是在社会范围内讲的。扬雄不把历史的发展和所谓“三统”、“五德”联系起来,也不把社会的“太平”和所谓“天意”、“天志”联系起来。他也认为,秦朝的灭亡是由于不用儒家,但是他不承认继周而王的不是秦而是孔丘。这就是古文经学的说法,和今文经学的说法是对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