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肠外营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5:43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5:18
定义
肠外营养: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是从静脉内供给营养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全部营养从肠外供给称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tion,TPN)。
全胃肠外营养液注意事项
1、全胃肠外营养液的输入一般不宜过快,应保持恒定,并注意有无异性蛋白输入引起过敏反应。
2、在严格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全胃肠外营养液的高渗葡萄糖、氨基酸与脂肪乳剂等混合装入营养大袋内经静脉滴入。也可用双滴管,将氨基酸溶液与高渗葡萄糖等同时滴入双滴管中,混合后再进入静脉。输液装置中,由进气管进入的空气,应经75%乙醇溶液过滤消毒。
3、输液完毕,可用3.84%枸橼酸溶液2-3ml注入中心静脉导管内,用无菌“堵针器”堵塞针栓,然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固定。次日输液时,去除“堵针器”,接上双滴管装置。可根据液体总量在24h内持续滴入。
4、全胃肠外营养输液导管,不宜作抽血、输血、输血浆、输血小板等用,并应防止回血,避免堵塞导管。
5、患者如发高热,应寻找病因,如怀疑为静脉导管引起,或找不到其他病因,均应拔除导管,并将末端剪去一段,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周围静脉补充适量液体。
6、输液过程中,每2-3d测定血电解质1次,必要时每天测定。如有条件,应测定每天氮平衡情况。最初几天应每6h测定尿糖,每天测血糖1次,以后每天测尿糖1次,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7、注意观察有无高渗性非酮性昏迷症状,如血糖>11.2mmol/L(200mg/dl)或尿糖超过(+++),应增加胰岛素用量,并减慢滴速。
8、长期全胃肠外营养疗法中,如病情需要,应每周输血或血浆1-2次。
肠外营养的并发症和防治
1.技术性并发症:
气胸、血胸、水胸、臂丛神经损伤、出血、空气栓塞、导管扭曲或折断等。以空气栓塞最严重,可导致死亡。
预防:熟悉解剖、正确穿刺。
2.代谢性并发症:
(1)补充不足包括电解质紊乱、微量元素缺乏和必需脂肪酸缺乏等医学|教育网整理。预防: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均衡性补充。
(2)糖代谢异常包括胰岛素用量不当引起的高血糖和低血糖和葡萄糖用量过多引起的肝损害(脂肪肝)。预防:注意胰岛素用量及速度。
(3)肠外营养本身的并发症如胆汁淤滞、胆泥及胆石形成、肝酶谱升高和肠屏障功能减退及继发性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和肠源*染。预防:适当整理补充谷氨酰胺类肠粘膜保护剂和及早改用肠内营养。
3.感染性并发症:
导管性脓毒症;
(1)原因:插管时无菌操作不严、插管后局部伤口处理欠妥和营养液在配置过程中受到污染所致。
(2)临床表现:突发寒战、高热,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3)预防:导管置入和营养液配置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加强导管的护理。
4.怀疑有此并发症后:
立即更换输液器和营养液,并分别抽血和取营养液作细菌培养。数小时后仍有发热,应拔去导管,改用经周围静脉输注和经胃肠道补给。(如果24小时后发热仍不退,应采取用抗生素)。
更多特医相关资讯可以咨询冬泽特医官方网站(网页链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5:18
肠外营养的介绍05:41
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是从静脉内供给营养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全部营养从肠外供给称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tion,TPN)。
快速
导航
适应症状禁忌症状营养途径营养系统
基本概念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从静脉内供给营养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全部营养从肠外供给称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tion,TPN)。肠外营养的途径有周围静脉营养和中心静脉营养。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肠外营养
适应症状
肠外营养的基本适应证是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者,也包括需家庭肠外营养支持者。
疗效显著
1.胃肠道梗阻
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①短肠综合征:广泛小肠切除>70%~80%;②小肠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肠缺血、多发肠瘘;③放射性肠炎,④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
3.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MODS,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痹未消除、无法完全耐受肠内营养,则属肠外营养适应证。
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5.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
支持有效
1.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整理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充足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
2.肠外瘘:在控制感染、充分和恰当的引流情况下,营养支持已能使过半数的肠外瘘自愈,确定性手术成为最后一种治疗手段。肠外营养支持可减少胃肠液分泌及瘘的流量,有利于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3.炎性肠道疾病:Crohn氏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病人处于病变活动期,或并发腹腔脓肿、肠瘘、肠道梗阻及出血等,肠外营养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可缓解症状、改善营养,使肠道休息,利于肠粘膜修复。
4.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对于体重丢失≥10%(平时体重)的病人,应于术前7~10天进行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直至术后改用肠内营养或恢复进食为止。
5.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①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进食量不足致营养负平衡,肝硬化或肝肿瘤围手术期、肝性脑病、肝移植后1~2周,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者应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②肾功能不全:急性分解代谢性疾病(感染、创伤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透析病人合并营养不良,因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而需肠外营养支持。慢性肾衰透析期间可由静脉回输血时输注肠外营养混合液。
③心、肺功能不全:常合并蛋白质-能量混合型营养不良。肠内营养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临床状况和胃肠功能,可能有利于心衰病人(尚缺乏证据)。COPD病人理想的葡萄糖与脂肪比例尚未定论,但应提高脂肪比例、控制葡萄糖总量及输注速率、提供蛋白质或氨基酸(至少lg/kg.d),对于危重肺病病人应用足量谷氨酰胺,有利于保护肺泡内皮及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减少肺部并发症。④炎性粘连性肠梗阻: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4~6周,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缓解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