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5: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7:11
各位看官们,这是寻龙诀系列报道正式推出以来的第二篇正式报道,老编为了追寻中华神龙的足迹,带大家了解了营口坠龙,了解了锁龙井,了解了高邮龙吸水事件。这些事件纷纷告诉大家,这个世界上究竟有没有龙?答案并不是否定的,至少可以科学已经明确向大家解释,龙这种生物并非不可能存在。
今天让老编从另外一个角度为各位看官解读中华神龙的秘密,这就是传说中的大气生物。
大气生物想象图
何为大气生物?大气的怪物是由人们想象出的一种离奇、貌似不可能的生物,这些天界的生物默默的在人类上空翱翔,无视传统的物理规律,它们的意图、起源、依然是最令人费解的神秘之处,大气生物的提出同时可以解释那些令科学琢磨不透的飞碟学和神秘动物学。
所谓的大气怪物已经和人类一起存在了许多世纪,描述的范围从蒸汽状、类似云状的生物,如“空中的鲸鱼”、“空中的北海巨妖”,还有半透明漂浮着的水母,它们以看不见的空气动力移动方式在云层里出入自如,同样如此类型被暴露最多的是多翼的“天杠鱼”或者叫“飞棍”,还有空中飞行的超级食人变形虫,甚至独眼、如轴承的鳍状肢、无头之龙。
疑似大气生物
疑似大气生物
看了这些,诸位看官是不是觉得本篇文章有些玄乎了?当然老编不是为大家来探寻大气生物的,老编只是想从大气生物的角度来解释巨龙的来源。或许,腾飞于天际的中华神龙正是这尚未被确认却又可能存在的大气生物的一种?
无独有偶,1987年的摩根巨龙事件正是证明龙可能是大气生物的证据之一。
1987年12月20日,一艘菲律宾的渡轮与油轮相撞,1600条丧生。然而事态的发展更让人意外,倾倒出的石油惊人的在海面上勾出了一个形状--渡轮和油轮是撞在了一个落到海面的巨型不明生物上。
不管是什么把大气生物拉到了海面上,面对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显然是人类和大气生物的第一次完全接触!各国舰队、专家打着国际救援的旗号蜂拥而至!眼前这若隐若现的巨硕生物,只能用“无与伦比”来形容。专家们脑海里近乎同时想到了一个远古的词汇:龙!
“这根本不是解剖,这是在拆城市!拆城市带手术刀有什么用?而且这家伙几天内就会消失,我们带的液氨连一条鲸鱼都冻不了!”,面对这种前所未见的巨硕生物,一名瑞典科学家无奈地说道,深感瑞典国力不支,无力再参与这次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解剖--重型解剖。即:
传统的解剖概念已不适用于超大规模的活体,在时间有限的情况,需以巨型重机械与精密重机械相配合,并以工业化方式按猜想分散取点解剖,最后整合出大致的结果。
从坠龙被发现到解剖工作的结束,一共经过了69小时,在这不到三天的时间里,人类展现出了空前的强大与团结。在各国的协力下(这也许是历史上各国最快达成的互助协议),87岁高龄的兹基硕德教授和他年轻的学生,日本科学家辻博义,分析并绘制了史上第一份大气生物解剖图,并以摩根(Morgan)来命名这个伟大的生物。
摩根巨龙切面图
“中国人喜欢叫它龙,但准确地说,这应该叫做大气生物,这证明了生物界最伟大的猜想,但我们没想到的是它如此之大,如此之轻,它身上超过80%的结构都是非碳基组织,对,就是蜻蜓翅膀那种玩意。”兹基硕德教授说道。
其实龙最早有科学记录是在南美,即所谓“太古空水母”,在古代中国被称为龙,在南美被称为羽蛇神(Quetzalcoatl),两者在古籍中皆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
第一份记录龙的手稿来自于一名英国医生佳斯特·吉奥可。1851年,他作为随船医生跟随商船队来到南美,在与当地土著居民的交流中绘制了一幅草图,并写下了自己的猜想,这张图至今仍被珍藏在维多利亚博物馆中:
关于龙的手稿
光从图形上看,中国龙就和摩根巨龙有诸多相似之处。
而在中国,《三国演义》中,罗贯中通过曹操之口,概述了龙的特点:“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在性能上也有诸多契合。
我们头顶上的这片蓝色的天空,是由地球的大气构成的,而真正的宇宙太空看起来是一片纯黑。包围着地球的一层很厚的气体被我们称为大气层。大气层高度超过1000公里,虽然没有明显的界限,但是大气层随其高度的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的特点,于是我们把它分为若干子层次,大致来说0~17公里为对流层,17~50公里为平流层,50~80公里为中间层,80~500公里为暖层,500~1000公里为外层。由于一次次的难以解释的目击案例,人们开始猜想,在这厚厚的一片大气中会不会生存着一种大气生物呢?
大气生物,顾名思义是生活在大气层中的一种生物。鸟类虽然也能在天上飞行,但是鸟类必须在地面做巢,它们的生活很大程度上是离不开地面的。而大气生物则不同,它们完全以大气为家,不用和地面发生直接的关系。
龙其实是一种大气生物,即生活在高空的巨大浮游生物,亦即“太古空水母”。它们在云中的飞行的姿态就像在水中游动一样。如果想做到这一点,大气生物的身体密度就必须接近空气。既是一种固体用来组成身体,同时又具有像气体一样轻的密度。在2013年,中国浙江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称作“全碳气凝胶”的固体物质,密度仅为0.16kg/m3,甚至比空气还轻。既然人类能制造出这样的物质,大自然中的生物也完全可能拥有用类似物质构成的身体。这样的身体,密度就可以比较接近空气。如果再加上一个类似鱼鳔的调节机制,完全可以实现在大气中自由地沉浮翱翔。
最能说明此现象的就是“凝胶流星”,生活在地面的人类,经常可以观察到流星现象。一般的解释是来自天外的星体被地球引力捕获,落入大气层而形成的。这类流星,往往会以陨石或陨铁的形式落到地面上。
但是还有一类流星在被人发现时以一团胶体一样的物态存在,在中国古代有过不少“天雨肉”的记载,明代谢肇淛所著《五杂俎》记载了“(汉)桓帝建和三年,北地雨肉,似羊肋,又大如手。”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所著《乙巳占》中记录了很多类似“天雨筋”、“天雨膏”、“天雨肉”的事件,并从占卜的角度来分析这类事件的发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假设生活在大气中的生物,当它们死后,是否有可能会落到地面呢?如果它们的遗骸落到地面上,会是怎样一个效果呢?会不会就是那偶然一现的“凝胶流星”呢?也就是说“天雨筋”、“天雨膏”、“天雨肉”的事件,事实上可归为“坠龙”事件,即“龙”死后,器官碎裂遗落而导致的现象。就比如知名的营口坠龙事件,可能就是大气生物的死亡。
综上所述,龙极有可能是一种大气生物。现代科学普遍认可的生物进化脉络是生命产生于原始海洋中,然后渐渐登上陆地,并出现了会飞行的生物。按这个脉络,我们便无法想象大气生物是从哪个环节进化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