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到处都有建宝塔?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6:2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0:33
笼统地可以这么说。但准确地说,佛教中的“塔”本来分两种。一种是用来收藏、供奉佛或高僧的舍利(遗骨)的,梵文叫stu-pa,巴利文叫thu-pa,佛经中译为“窣堵波”。另一种是装佛经、佛像的,梵文叫caitya,巴利文叫cetiya,佛经中译为“支提”或“制多”。印度的部派中有一个“制多山部”,他们经常在供奉制多的山上修行。英文中的“塔”除了stupa外还有一个“pagoda”。这个词也是从印度来的,源自巴利语dha-tu-gabbha,也就是梵语的dha-tugarbha(dha-tu,场所;garbha,藏。收藏舍利的场所)。晋宋时期佛教译经师造“塔”字以称呼这种形制的佛教建筑。
佛教的“塔”在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印度初期塔为覆钵形的窣堵波式,传入中国后,即与中国原有的建筑技术与文化传统相结合,发展成中国式的塔。最初与洛阳白马寺建木塔,西晋时出现砖塔,隋唐时又有石塔出现,砖塔建造技术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塔在中国初建时,多为楼阁式。相继出现的是亭阁式塔。北魏时始有密檐式塔,唐宋后,密檐式塔仍比较盛行。随着佛教的发展和受印度、东南亚佛教国家的佛塔雕刻装饰的影响,以及为增加对塔的崇拜观赏,宋辽金时,中国一度兴建花塔。元代,窣堵波式的喇嘛塔开始在全国盛行,并有过街塔和塔门出现。明清时,又兴建金刚宝座塔建筑。宝箧印经塔是中国的一种特殊形制的古塔,于五代时出现。此外,中国古塔中,还有很多其他形式的塔,如球形塔、阙式塔、九顶塔、铜塔、铁塔、窣堵波式塔与楼个式、密檐式塔合为一体的塔和塔林等,随着塔的建筑形式不断发展,这种佛教建筑至明清时期又进入世俗天地,成为纯粹的补山穿之不足、助文风之兴盛的建筑,出现文锋塔。塔的结构一般由地宫、基座、塔身、塔刹四部分构成,其建筑材料除木构之外,还有砖木结构、砖石结构、砖筑、石筑等。
中国古塔除了作为佛教建筑埋藏佛或高僧舍利、藏经或供奉佛像之外,还可供人登临眺览、导航引渡、装点河山、美化风景等。因此,中国古塔可称作是中国古建筑的一块瑰宝。
推荐看一本书。北大东语系湛如法师写的《净法与佛塔》(中华书局,2006)。
参考资料:《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中国文物考古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