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6:2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9:50
1:毛细血管瘤
大多数出生时就有,开始以血管痣形状出现,也有开始呈片状,以后随婴儿增长而增大,可发生在面部任何部位,有时范围广泛者可占半侧面部,呈红色或紫红色或暗红色,扁平或稍突出皮肤,触之柔软、压之退色。1岁以内血管瘤增长速度较快,>1岁增长速度减慢,少数可停止生长甚至萎缩消退。血管瘤病变位于皮肤真皮层,由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而形成密集细小的毛细血管所组成。
有更多关于血管瘤的问题可以百度一下,搜索:中国血管瘤论坛或血管瘤论坛,查看更多科普内容,上万血管瘤患者的交流互助平台!
2:海绵状血管瘤
大多在出生不久婴儿时期被发现。病变在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由很多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血窦和腔隙血管组织及纤维结缔组织所组成。可发生于面部任何部位,以颊部、颌部、显部多见,血管瘤增大后可侵犯颌骨,造成面部畸形。血管瘤形状不规则,周围界限不清,多数有包膜或包膜不完整。病变位置深浅不一,部位浅者皮肤呈蓝色或紫蓝色。部位深者皮肤颜色正常。扪及柔软肿块,有压缩感,压迫肿块时可明显缩小,当压力解除后又迅速恢复原状(体位试验阳性)。在颊部的海绵状血管瘤有时可扩展很大形成巨颊症,使面部造成严重畸形,向颊部黏膜下扩张,引起口腔内肿块,影响进食咀嚼。并可挤压颌骨,颗骨和其他组织,造成颌骨发育畸形,肌肉萎缩。
3:混合型血管瘤
具有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病理组织特性和临床特征。开始为红色斑痣逐渐增大,向深层组织侵犯形成小丘状或结节状隆起肿块,质柔软、边界不清、压之缩小。血管瘤<1岁增长速度较快,>1岁增长速度放缓,有时血管瘤增大引起面部畸形。
4:蔓状血管瘤
又称葡萄状血管瘤,是由扩张的动静脉吻合,纤曲盘绕而形成具有搏动性的血管瘤。好发于颛部,颊部及头皮的皮下组织中,也可发生在口腔黏膜下组织内,病变处隆起,血管扩张增生,血管纤曲呈蚯蚓弯曲状或呈蜘蛛网样放射状扩张外观。高出皮肤呈半圆状隆起肿物。皮肤往往潮红及毛细血管扩张,局部温度增高,触有搏动感,压之肿块缩小,压紧时搏动消失。听诊可能闻及血管杂音,扪之有震颤感,肿块柔软,界限不清,临床上易误诊为海绵状血管瘤。有时可伴有疼痛,因皮肤下神经末梢可与血管瘤缠绕,血管瘤有搏动时,牵拉神经引起疼痛,少数血管瘤表面皮肤溃破,并发出血,溃疡长久不愈合,洗脸时经常出血不止。婴儿头皮下蔓状血管瘤往往扩张迅速,使颅骨外板受到侵犯。这种血管瘤不会自动消失。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大向邻近组织扩展。但一般不会扩展很大,有一定自限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9:51
(1) 草莓状血管瘤(也称婴幼儿血管瘤、毛细血管瘤):为浅表的毛细血管扩张、曲折、迂回而成,瘤体常高出皮肤表面。见于婴儿,大多数为女性。出生时即可发现皮肤有红点或小红斑,逐渐长大,红色加深并隆起。草莓状血管瘤的瘤体细胞增大速度常比婴儿发育更快。瘤体境界分明,压之可稍退色,放松后恢复红色。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9:51
血管瘤可分为几种类型: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蔓状血管瘤等。血管瘤按照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症状,需要我们一一来区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9:52
1.毛细血管型血管瘤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9:53
血管瘤按传统的方法分类,包括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目前主要是依据血管畸形的类型分类。当前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注射、激光、核素敷贴,或者特殊部位的加压治疗。对早期新生儿患者,采用普洛萘尔口服、噻吗洛尔外抹等方法效果好,不建议核素敷贴疗法,因其低剂量的放射性,可导致皮肤色素脱失、或发生瘢痕样改变。建议不管是婴儿还是*患有血管瘤一定要积极的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